郑板桥竹子 赏郑板桥《竹石图》

2019-01-2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扬州八怪"中,郑板桥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位画家,他由官到民,由士变商,由文人画家转为职业画家的生活经历,最终形成了疏离正统艺术.标新立异.以怪为上的画风,在中国美术史上有其重要地位.数千年来的中国文人,是耻于谈钱的,大多以为俗不可耐,而郑板桥却有着独到的雅俗观,以为拿画换钱没什么可羞耻的.30岁时的郑板桥,教书已经难以糊口,于是就到扬州以卖画为生,当了10年的职业画家,就是他在后来担任县令期间,认为"苟不入仕途,鬻书卖画,收入较多于廉俸数倍",并想好了自己的退路,要与

“扬州八怪”中,郑板桥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位画家,他由官到民,由士变商,由文人画家转为职业画家的生活经历,最终形成了疏离正统艺术、标新立异、以怪为上的画风,在中国美术史上有其重要地位。

数千年来的中国文人,是耻于谈钱的,大多以为俗不可耐,而郑板桥却有着独到的雅俗观,以为拿画换钱没什么可羞耻的。30岁时的郑板桥,教书已经难以糊口,于是就到扬州以卖画为生,当了10年的职业画家,就是他在后来担任县令期间,认为“苟不入仕途,鬻书卖画,收入较多于廉俸数倍”,并想好了自己的退路,要与李姓的朋友一起卖画为生,在《署中示舍弟墨》的信中写道:“速装我砚,速携我稿,卖画扬州,与李同老”。

郑板桥竹子 赏郑板桥《竹石图》

果然,他辞官之后,一直到病逝之前一直作为职业画家,卖画谋生20年。

《申报馆丛书·续集》载,人们持金银来郑板桥门下求画,门堂外总是布满客人的鞋子,客人在里间默默地等待书画的出炉,买画的人不乏“王公大人、卿士大夫、骚人词伯、山中老僧、黄冠炼客”,更多的买主则是盐商、徽商之类的富商大贾。

郑板桥竹子 赏郑板桥《竹石图》

郑板桥把书画作品作为商品来推销,明码标价,按质论值,公开表明自己职业画家的身份。在《郑板桥集·笔榜》中,可以看到他的生意经:“大幅六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书条、对联一两。扇子、斗方五钱。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公之所送,未必弟之所好也。送现银则心中喜乐,书画皆佳。礼物既属纠缠,赊欠尤为赖账。年老神倦,亦不能陪诸君子作无益语言也。”(王宇)

郑板桥竹子 赏郑板桥《竹石图》

郑燮

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少孤贫,天资奇纵,超越流辈。4岁丧母,由乳母、姑母抚育。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进士。乾隆七年任山东范县,十一年调潍县,乾隆十七年底去官。为官期间,“爱民如子,绝苞苴,无留牍”,是一位加泽于民的清官。

乾隆十八年初,郑板桥回到兴化,直到乾隆三十年去世,历13年,其间多在扬州卖画,与友游山玩水、诗酒唱和。晚年足迹以扬州为中心,同画家汪士慎、金农、高翔等人交游,形成著名的扬州画派,一生经历了“早初贫——中做官——晚卖画”的曲折人生。

作品存世量大

赝品充斥拍场

作为一位职业画家,郑板桥画作的存世量比较多,据统计约有7000多张。郑板桥存世的作品中,真伪参半,赝品充斥拍场,有人说“真迹尚不及十分之一”。

1992年,郑板桥的一幅《竹石图》在纽约佳士得拍出11万美元。从1994年春拍到2003年春拍,内地各大拍卖行共上拍了郑板桥作品180件,成交126件,成交率高达70%,市场总值3210万元。

2007年春拍,郑板桥作品上百万成交的有:中国嘉德春拍《兰竹图》179.2万元、北京保利春拍《兰竹石图》165万元。

据统计,仅2008年一年,国内拍场超百万元的郑板桥拍品就有7件,分别是北京翰海秋拍《双松图》694.4万元、九歌秋拍《七贤图》537.6万元、华辰秋拍《竹石图》448万元、北京保利春拍《兰竹图册》175.8万元,华辰春拍《竹石图》168万元等。

2009秋拍中,嘉德、中贸圣佳、匡时、华辰等拍卖公司共有15张郑板桥画作上拍,不但全部成交,而且每平尺均价较之春拍提升一倍多,达24万元。其中匡时2009秋拍“扬州画派”作品专场中,郑板桥绘于1764年的《竹石图》估价700至900万元,最终以1512万元成交,拔得全场头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