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的药用价值 详解贝壳的十大药用价值

2019-04-2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贝壳有哪些药用价值?贝壳是来自软体动物,贝壳的药用有着悠久的历史,贝类的肉(包括其内脏)一般可供食用,医药上多属于补品,如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鲍鱼(其壳为中药石决明).蠔(牡蛎).螺等.那么,贝壳有哪些药用价值?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如石决明.牡蛎.珍珠.珍珠母.紫贝齿.海蛤等,性多寒凉,功能滋阴清热,主治阴虚内热,虚火上炎,潮热盗汗等,小儿高热抽搐亦可用.由于钙盐在临床上多有解热效应,如最常用的清热药石膏即钙的硫酸盐,贝类的清热可能与之有关. 珍珠.珍珠母.紫贝齿.牡蛎等药,多有安神定志的作

贝壳有哪些药用价值?贝壳是来自软体动物,贝壳的药用有着悠久的历史,贝类的肉(包括其内脏)一般可供食用,医药上多属于补品,如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鲍鱼(其壳为中药石决明)、蠔(牡蛎)、螺等。那么,贝壳有哪些药用价值?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如石决明、牡蛎、珍珠、珍珠母、紫贝齿、海蛤等,性多寒凉,功能滋阴清热,主治阴虚内热,虚火上炎,潮热盗汗等,小儿高热抽搐亦可用。由于钙盐在临床上多有解热效应,如最常用的清热药石膏即钙的硫酸盐,贝类的清热可能与之有关。

珍珠、珍珠母、紫贝齿、牡蛎等药,多有安神定志的作用,主治心神不安、心悸、心烦、失眠、健忘等。

石决明、牡蛎、珍珠、珍珠母、紫贝齿、瓦楞子等药,多有平肝潜阳的功效,主治肝阳上亢、头晕目眩、肝风内动、四肢抽搐、惊风癫痫等。其中,牡蛎尤属常用,如复方大定风珠、镇肝息风汤、阿胶鸡子黄汤等。由于钙剂的生理功能具有抑制神经应激的作用,可能与安神、平肝的疗效有关。

石决明、紫贝齿、田螺等,具有明目退翳之功,对急性期目疾如肝火上炎,目赤肿痛等即可用;对慢性目疾如肝肾阴亏,视物模糊以及目生翳障等亦有效。

其中,石决明尤属常用,其名即与明目有关。《证治准绳》石决明散伍枸杞子、木贼草、荆芥、桑叶、谷精草、金沸草、蛇蜕、苍术、白菊花、甘草等,临床加减可作为眼科疾患的通用方。

海蛤壳、瓦楞子、牡蛎、白螺壳等,多有化痰之功,性寒凉,故主治痰火郁结、咳嗽痰多、气逆喘促、胸胁疼痛。《丹溪心法》海蛤丸伍瓜蒌,原治痰饮心痛,临床上用治慢性气管炎甚佳。咳血者可用海蛤壳研粉炒阿胶(即阿胶珠),加入处方中甚效。

牡蛎、乌贼骨、紫贝齿、珍珠母等,具有收敛固涩之功,主治虚汗、泄泻、遗精、崩漏、带下等症。乌贼除了骨外,其墨也可用于止血。珍珠母可代珍珠,外用尚可敛疮疡,著名中成药珠黄散即伍牛黄制成,治口疮、咽喉溃烂。钙盐外用可收敛制泌,并可减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及促进凝血作用。

瓦楞子、牡蛎、海蛤壳等,具有软坚散结之功,主治瘿瘤瘰疬、乳中或睾丸结核、症瘕痞块等。消瘰丸(牡蛎配玄参、贝母),近代临床报道甚多。

石决明、紫贝齿、田螺等,具有利尿通淋之功,主治小便不通与滴沥。单方田螺捣烂(加冰片、葱头或乳香均可)敷于关元穴治尿闭,有一定疗效。

瓦楞子、牡蛎、白螺壳、海蛤壳、乌贼骨等,具有制酸止痛作用,主治胃酸过高,泛酸吞酸,脘腹疼痛等,许多治溃疡处方中每多用之。这一功效与钙盐有关。

上述各种贝类的肉(包括内脏),或其某一部分(如干贝系扇贝的闭壳肌),均有强壮滋补作用。石决明的肉即鲍鱼,《内经》述及用其汁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