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老太做俯卧撑 每天坚持锻炼80分钟

2018-11-1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百岁老太做俯卧撑 百岁老太做俯卧撑,坚持每天锻炼最少80分钟.马上就100岁的老太刘桂兰身体依然相当硬朗,每天坚持出门锻炼80分钟,不时还登山爬楼,日常都是自己煮饭,做缝纫,做俯卧撑更是能一口气做60多个.老太的养生秘诀就一句话:"吃得好,住得好,比不上自己心态好.要想长寿最重要的是放宽心,做好事." 青岛解放后,刘桂兰老人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不仅工作条件和待遇得到了改善,还参加了妇女识字班,1951年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我母亲在国棉八厂干了近30年,不但自己是纺织

百岁老太做俯卧撑

百岁老太做俯卧撑,坚持每天锻炼最少80分钟。马上就100岁的老太刘桂兰身体依然相当硬朗,每天坚持出门锻炼80分钟,不时还登山爬楼,日常都是自己煮饭,做缝纫,做俯卧撑更是能一口气做60多个。老太的养生秘诀就一句话:“吃得好,住得好,比不上自己心态好。要想长寿最重要的是放宽心,做好事。”

青岛解放后,刘桂兰老人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不仅工作条件和待遇得到了改善,还参加了妇女识字班,1951年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我母亲在国棉八厂干了近30年,不但自己是纺织女工,还把女儿和儿媳妇手把手教成了纺织女工。”张先生讲述,母亲工作的后纺车间是棉纺织所有工序中最重要的一环,她每天要推着四五十斤重的棉纱,在70个棉纱锭子前,追着机器的进度来回走动,每天加起来要走好几十里地。

“在后纺车间工作,工人最讲究‘眼快、手快’,我们这些年轻女工每分钟最多接12个线头,而我婆婆一分钟能接16个,是我们车间有名的‘尖子手’、‘无影手’。”刘桂兰的儿媳妇称。

“我母亲生来就是热心肠,当年我妹妹才两三岁,母亲下班后背着妹妹,去走访厂里的贫困户,一年到头没有几天能留在家里好好吃顿饭。”张先生称,舅舅的女儿两岁时,舅妈就去世了,母亲把侄女接回家抚养,对她比对亲闺女还要好。

“家里好吃的东西都先尽着我表姐吃,厂子组织看电影,表姐去看两回,跟她同岁的大姐才能去看一回。”张先生称,母亲从单位退休后,很快在社区居委会 “再就业”了。

“我母亲的辈分高,在国棉八厂工作时又很有威信,国棉八厂宿舍周围490多户居民对她都很信服。”张先生称,刚到居委会工作时,母亲被人叫做“三姐”,后来成了“三姑”,母亲70岁离开居委会时,已经被人叫“三奶奶”了。虽然离开了社区居委会,但老人为大伙服务的心还在,到现在快100岁了,她还每天拿着笤帚打扫楼院。

“我们家从40多年前大姐参加工作时就有了一个传统,每周日晚上全家人都要聚会一次,只要在青岛的家人一定要来。”张先生称,母亲有5个孩子,自己是家里唯一的儿子,他还有两个姐姐和两个妹妹。如果把全家人都聚齐了,周日聚会的餐桌上要坐33人。

“孩子们对母亲都非常孝顺。我四妹妹的女儿在日本工作,需要她帮忙照顾小孩。四妹妹为了照顾母亲,每年在日本和青岛两头跑。”张先生称,自己最小的妹妹也是这样,每半年在美国看外孙,半年回青岛照顾母亲。今年过年,五妹妹把只有1岁的小外孙从美国接了回来,让母亲能够享受四世同堂的天伦之乐。

记者跟着张先生在附近小区,找到了正在锻炼的张桂兰老人,得知志愿者要给她拍照,老人高兴地表演起了“俯卧撑”。老人做的“俯卧撑”与众不同,她用双手撑着石桌子,腰部用力前后摆动,一口气做了60个“俯卧撑”才停下。老人紧接着到旁边的健身器材上压腿、“荡秋千”,最后还连续踢腿10多下,直到额头冒汗,才满意地停下。

老人骄傲地告诉记者,自己的身体在周围的高龄老人中是最好的,很多老人冬天就愿意“猫”在家里,怎么叫都不出门,这样过日子既没有生活质量,也不利于身体健康。张桂兰老人称,运动是最好的养生方法,前两年她还经常去爬山,或者到海边溜达,这两年上了岁数,孩子们不让去远的地方,但她仍然坚持每天出门锻炼两次,每次最少锻炼40分钟。

老人锻炼结束回到家,一头扎进了厨房,跟儿媳妇和女儿们一起准备晚上家宴的饭菜。她女儿告诉记者,母亲现在生活完全能够自理,不但如此,还在继续照顾着家里人。老人经常踩缝纫机缝衣服,还给家里人织毛衣。

“母亲每个月的退休金有5000多元,她根本用不了,老人始终坚持粗茶淡饭。她喜欢吃甜食,但绝不过量。”张先生称,近几年为了补充营养,母亲也开始吃一些蛋白粉和维生素。“我认为吃得好、穿得好,不如人的心态好。老人首先得自己想活着,觉得活得开心,才能活得长久。”

刘桂兰称,自己现在四世同堂,全家人相处得非常融洽,自己和儿媳妇从来也没红过脸,儿媳妇和自己的4个女儿和睦得就像是亲姐妹。儿孙们对自己这么孝顺,自己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才能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