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肠炎有哪些症状表现 正确断定是否患了肠炎

2019-06-2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肠炎是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引起的小肠炎和结肠炎.临床表现主要有腹痛.腹泻.稀水便或黏液脓血便.部分病人可有发热及里急后重感觉,故亦称感染性腹泻.肠炎按病程长短不同,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慢性肠炎病程一般在两个月以上,临床常见的有慢性细菌性痢疾.慢性阿米巴痢疾.血吸虫病.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和限局性肠炎等. 1.急性肠炎 在我国以夏.秋两季发病率较高,无性别差异,一般潜伏期为12-36小时.恶心.呕吐.腹泻是急性肠炎的主要症状. 2.慢性肠炎 临床表现为长期慢性.或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及消化不

肠炎是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引起的小肠炎和结肠炎。临床表现主要有腹痛、腹泻、稀水便或黏液脓血便。部分病人可有发热及里急后重感觉,故亦称感染性腹泻。肠炎按病程长短不同,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慢性肠炎病程一般在两个月以上,临床常见的有慢性细菌性痢疾、慢性阿米巴痢疾、血吸虫病、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和限局性肠炎等。

1.急性肠炎

在我国以夏、秋两季发病率较高,无性别差异,一般潜伏期为12~36小时。恶心、呕吐、腹泻是急性肠炎的主要症状。

2.慢性肠炎

临床表现为长期慢性、或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及消化不良等症,重者可有黏液便或水样便。

腹泻程度轻重不一,轻者每日排便3~4次,或腹泻便秘交替出现;重者可每1~2小时一次,甚至出现大便失禁。部分患者可有夜间腹泻和(或)餐后腹泻。直肠严重受累时,可出现里急后重感。粪质多呈糊状,混有大量黏液,常带脓血。

部分患者便鲜血,其病变限于直肠,称出血性直肠炎,血液或大便分开排出,或附着于正常或燥粪表面,常被误认为是痔出血。直肠炎患者亦常排黏液血便,甚至出现大便失禁。病变若扩展至直肠以上,血液往往与粪便混合或出现血性腹泻。

查体可见脐周或下腹部轻度压痛、肠鸣音亢进、脱肛。

肠炎的主要症状

1、发病前多有不洁饮食史。受冷、劳累,肠道蛔虫感染及营养不良为诱发因素。

2、腹痛 起病急骤,突然出现腹痛,也常可为最先症状,多在脐周。病初常表现为逐渐加剧的脐周或中上腹阵发性绞痛,其后逐渐转为全腹持续性痛并有阵发性加剧。可有不同程度压痛。黑龙江和平医院在线专家

3、腹泻便血 腹痛发生后即可有腹泻。每日数次至10多次,呈黄色水样便,可有泡沫或少量粘液,严重者可带少量脓血。粪便初为糊状而带粪质,其后渐为黄水样,继之即呈白水状或呈赤豆汤和果酱样,甚至可呈鲜血状或暗红色血块,粪便少而且恶臭。无里急后重。出血量多少不定,轻者可仅有腹泻,或仅为粪便隐血阳性而无便血;严重者一天出血量可达数百毫升。腹泻和便血时间短者仅1~2天,长者可达一月余,且可呈间歇发作,或反复多次发作。腹泻严重者可出现脱水和代谢性酸中毒等。

4、恶心呕吐 常与腹痛、腹泻同时发生。呕吐物可为黄水样,咖啡样或血水样,亦可呕吐胆汁。严重腹泻可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休克。

5、全身症状 起病后即可出现全身不适,软弱和发热等全身症状。发热一般在38~39℃,少数可达41~42℃,但发热多于4~7天渐退,而持续2周以上者少见。发热等严重者可致脱水电解质紊乱休克等病人多表现为恶心呕吐在先;继以腹泻每日3~5次甚至数十日不等大便多呈水样深黄色或带绿色恶臭可伴有腹部绞痛发热全身酸痛等。

6、腹部体征 相对较少。有时可有腹部饱胀、见到肠型。脐周和上腹部可有明显压痛。早期肠鸣音可亢进,而后可减弱或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