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历史上的院系调整与大学合并

2018-03-0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武汉大学历史上的院系调整与大学合并--漫谈百年武大的综合性大学之路2010年11月24日晚七点,由武汉大学大学生创新实践中心珞珈讲坛项目部主办.校史究会协办的关于"武汉大学历史上的院系调整与大学合并--漫谈百年武大的综合性大学之路"的讲座在教五多功能报告厅举办.主讲人是校史研究会创始人.校档案馆馆员.公选课<武大校史>开课教师吴骁.整个现场气氛活跃,大家都被吴骁老师的博学与幽默所折服.今天正值刘道玉老校长77岁生日,吴骁老师借讲座的机会宣讲校史并与大家共同献上对刘老的祝福.

武汉大学历史上的院系调整与大学合并

——漫谈百年武大的综合性大学之路

2010年11月24日晚七点,由武汉大学大学生创新实践中心珞珈讲坛项目部主办、校史究会协办的关于“武汉大学历史上的院系调整与大学合并——漫谈百年武大的综合性大学之路”的讲座在教五多功能报告厅举办。主讲人是校史研究会创始人、校档案馆馆员、公选课《武大校史》开课教师吴骁。整个现场气氛活跃,大家都被吴骁老师的博学与幽默所折服。

今天正值刘道玉老校长77岁生日,吴骁老师借讲座的机会宣讲校史并与大家共同献上对刘老的祝福。今年是武汉大学四校合并十周年,但在历史上,武大就曾经历过多次院系调整与合并。首先是自强学堂、方言学堂时期,张之洞于1893年创立自强学堂,开设方言、格致、算学、商务四门,方言即外语,格致即自然科学,算学即数学,商务即经济管理。

然而由于条件有限,除了方言门,其他三门均未真正实行。之后,算学移归两湖书院,格致、商务两门均停办。后自强学堂正式更名为方言学堂,教授英、法、俄、德四门外语,后增设日语,主要培养外交人才。

接着吴骁老师谈到了武昌高师时期。武昌高师于1913年11月开设预科,1914年开设英语部、历史地理部、数学物理部、博物部,1917年调整为英语部、国文史地部、数学理化部、博物地学部,1922年张继煦校长决定开始招收女学生,并将院系调整为英语系、国文系、教育哲学系、历史社会系、数学系等,1923年武昌高师更名为国立武昌师范大学,英文系更名为外国文学系,1925年更名为国立武昌大学,由师范大学向综合性大学转变,旨在培养各方面的人才,并曾邀请胡适、马寅初、周鲠生等人来校演讲。

1926年,国民政府决定建都武汉,拟将国立武昌大学改名为中央中山大学,又因种种原因未果。之后,国立武昌大学、国立武昌商科大学、省立医科大学、省立法科大学、省立文科大学组建为国立武昌中山大学。现武汉大学医学部最早可追溯到省立医科大学的前身湖北陆军军医学堂。国立武昌大学是一所综合性的大学,分为文科、理科、法科、经济科、医科。

国立武汉大学时期,院系设置模仿美国的大学模式。由于军阀混战,湖北的教育大为落后,甚至出现了湖北的大学生不如浙江的高中生的说法。为了集中精力搞好教育,重振湖北的教育事业,1928年初创之时仅设文学院包括中国文学系、外国文学系,社会科学院(次年改名为法学院)包括政治经济系,理工学院包括数学系、化学系。

湖北教育厅厅长、国立武汉大学代校长刘树杞在1929年开学典礼时说:“先缩小范围,集中精力,一科一科地作好,不是挂了某一系的空名滥竽充数的,而是使各科简练精求。

”而现今不少大学盲目增设科系、扩大规模实在是令人悲哀。国立武汉大学首任校长王世杰先生提出“不办则已,一办则办一所拥有崇高理想、一流水准的大学”“武汉是九省之中央,等于是中国的芝加哥大都市,应建设文、法、理、工、农、医的综合性大学”。

王星拱校长认为“不要忽视本系以外的科目,本来科学的分类是强订的,不是一定不移的,研究专门的支派往往有需要其他学术帮助的地方”。

这比现在的所谓通识教育更注重培养全方面的人才,吴骁老师认为,现在实行的公选课没有帮助学生真正地学习各门知识,学生往往是为了混满学分,再加上选修课内容肤浅,学生根本学不到什么东西。他举了个例子,著名的发展经济学专家张培刚先生在武大读书时修了生物(当时文科生必须在理、化、生中修一门),后来在美国研读经济学时,其导师对达尔文的进化论很有兴趣,并将生物学中的基因突变理论引入经济学,创造了“产业突变”这一新概念,张培刚先生能够深入研究这一理论并有所成就与当时在武大修生物的功底不无关系。

同时,吴骁老师也给大家展示了武大西迁乐山时电机工程系的同学们为庆贺建系十周年而创作的纪念歌,他们的人文素养令人感叹。到了1947年,因联总有价值25亿美元的医院设备愿交与武大筹建医学,武大医学部成立,真正实现了文、法、理、工、农、医的齐全。

建国后,新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全面向苏联学习,决定将欧美式的大学调整为苏联式的大学。于是,大规模的院系调整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所有的大学都被改造为只有文理科的大学或者专门的工科学院。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几大高校都遭遇了不同程度的削弱,除了北京大学由于身处政治文化中心未被调整,浙大的许多理科专业划归复旦,有人戏称“复旦是浙大下的蛋”,交通大学分为上交和西交,中山大学的许多专业划分给后来的华南理工、华南师大等等。

武大也在院系调整中实力衰退,武大农学院与湖北省农学院合并为华中农学院,武大医学院划归中南同济医学院,武大文学院哲学系并入北大哲学系、外文系英文组并入中山大学,武大机械系、电机系与湖南大学等学校相关专业合并成立华中工学院,等等。

同时,图书馆学专修科并入武大。据统计,离开武大而在其他学校任教并成为院士的有约14人,而并入武大的院士仅1人,人才的流失十分严重。吴骁老师给大家展示了2006年拍摄于华农校史馆的照片,上面校友中的前五位均来自武大农学院,而华中工学院的前四任校长都是武大校友,例如华工首任校长査谦曾任教武大物理系并担任过理学院院长。

1977年,有人编了个顺口溜:“无法,无天,又无地,只有14个专业10个系。”

到了八九十年代,许多院系陆续重设。1984年设经济与管理学院、图书情报学院,1986年设法学院,1990年设外国语言文学院,1992年设政治与行政管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1994年设电子信息学院,等等。其间经过多次调整与更名,吴骁老师笑称,有位98级行政的学生刚进校时是政治与行政管理学院,到了大二是法学院的,大四是公共管理学院的,毕业了又成了政管院的校友。

为了纠正院系调整的错误,许多大学掀起了合并风潮。2000年,武汉大学、湖北医科大学、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合并为武汉大学。虽然有人开玩笑说合并后“武大大了,武水水了,武测撤了,湖医胡了”,但不可否认,武汉大学的四校合并是很成功的。

首先是地理优势,武水与武大仅一墙之隔,武测与武大仅一路之隔,湖医与武大仅一水之隔,这样的地理优势是很多大学所没有的。有人说,长春有多大,吉林大学就有多大;而浙江大学在合并后召开全校大会竟然导致全市大堵车,于是政府禁止浙大召开全校大会。当然,这只是笑谈。经过历史上的多次院系调整与合并,新武大在不断朝前发展。

最后,吴骁老师以1948年国立武汉大学为庆建校20周年制作的英文版宣传册上的一段话作为结尾。“We want our students to realize thatpeace and progress are one and inseparable , or as the AtomicPhysicists put it ‘One World or None’ .

”尽管不少同学为老武大曾经的辉煌扼腕叹息,然而历史无法重演,院系的不断调整很难说孰对孰错。

随着四校合并的进行,武大重新成为一所综合性大学,所有学生都可以学到各类学科知识,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得到全面的培养。综合性大学是大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而新武大也将在这条路上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