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士其科普童话/中小学生课外书屋

2018-04-0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这是一部高士其童话集,收录了<菌儿自传><散花的仙子><霍乱先生访问记><灰尘的旅行><细菌的衣食住行>等多篇童话.<高士其科普童话>语言生动.活泼.形象.清新,把童话和科学结合在一起,向孩子们讲述了一个个科学知识,使乏味枯燥的生物.物理等科学问题变得通俗易懂.风趣可爱,非常具有可读性.<高士其科普童话>是一部高士其童话集,收录了<菌儿自传><散花的仙子><霍乱先生访问记><灰尘的

这是一部高士其童话集,收录了《菌儿自传》《散花的仙子》《霍乱先生访问记》《灰尘的旅行》《细菌的衣食住行》等多篇童话。《高士其科普童话》语言生动、活泼、形象、清新,把童话和科学结合在一起,向孩子们讲述了一个个科学知识,使乏味枯燥的生物、物理等科学问题变得通俗易懂、风趣可爱,非常具有可读性。

《高士其科普童话》是一部高士其童话集,收录了《菌儿自传》《散花的仙子》《霍乱先生访问记》《灰尘的旅行》《细菌的衣食住行》等多篇童话。《高士其科普童话》中童话既可以独立成篇,又有密切联系,以幽默风趣的手法,向孩子们诠释了一个个科学知识。比如《菌儿自传》里面写道:“我是菌族里最小、最小,最轻、最轻的一种。小得使你们的肉眼,看得见灰尘的纷飞,看不见我们也夹在里面飘游……”在作者笔下,菌儿是个有七情六欲的人物,时而在呼吸道里探险,时而在肺港战斗,时而在肠腔里开会,在举手投足之间把细菌对人类的危害和预防表现得淋漓尽致。

高士其(1905—1988年),中国科普事业的先驱和奠基人,我国著名科学家和科普作家,福建福州人。1925年清华大学毕业,后留学美国,23岁时,因实验意外感染甲型病毒,留下严重后遗症,最后全身瘫痪。从23岁开始到83岁离开人世,一直坐在轮椅上,为科学传播孜孜不倦地奋斗了60年,为青少年创作了大量的科学文艺作品,会见了数百万的少年儿童,并作为科学与智慧的象征而被全国亿万青少年亲切称呼为“高士其爷爷”。

菌儿自传我的名称我的籍贯
我的家庭生活
无情的火
水国纪游
生计问题
呼吸道的探险
肺港之役
吃血的经验
乳峰的回顾
食道的占领
肠腔里的会议
清除腐物
土壤革命
经济关系

细菌的衣食住行
灰尘的旅行
声——爆竹声中话耳鼓
香——谈气味
谈眼镜
“天石”
散花的仙子
霍乱先生访问记
生物界的小流氓
打花鼓的姑娘谈蚊子
给蚊子偷听了
我们的抗敌英雄
蚯蚓先生和蜜蜂姑娘
大海给我们的礼物
我们的土壤妈妈
臭虫
热血和冷血
清水和浊水
凶手在哪儿
热的旅行
温度和温度计

这是一部高士其童话集,收录了《菌儿自传》《散花的仙子》《霍乱先生访问记》《灰尘的旅行》《细菌的衣食住行》等多篇童话。书中童话既可以独立成篇,又有密切联系,以幽默风趣的手法,向孩子们诠释了一个个科学知识。比如《菌儿自传》里面写道:“我是菌族里最小、最小,最轻、最轻的一种。小得使你们的肉眼,看得见灰尘的纷飞,看不见我们也夹在里面飘游……”在作者笔下,菌儿是个有七情六欲的人物,时而在呼吸道里探险,时而在肺港战斗,时而在肠腔里开会,在举手投足之间把细菌对人类的危害和预防表现得淋漓尽致。
高士其自美国学成回国后,当了一名医生,因痛恨医院与***官场赃官相互勾结的腐败,辞职的同时把自己的名字改为“高士其”,并庄严声称:“去掉人旁不做官,去掉金旁不要钱!”之后来到上海,受新文体“科学小品”的启发,从此开始科普创作,找到一条把科学献给大众的途径。
《高士其科普童话》语言生动、活泼、形象、清新,把童话和科学结合在一起,向孩子们讲述了一个个科学知识,使乏味枯燥的生物、物理等科学问题变得通俗易懂、风趣可爱,非常具有可读性。
散花仙子:苍蝇,它们所散的“花”是杆菌、球菌、霉菌等,是疾病的传播者。
菌儿:微生物,千千万万细菌中的一员,大多数细菌对人体有害。
霍乱先生:一种烈性肠道传染病。症发时常常上吐下泻,严重者可休克,甚至死亡。
臭虫:一种昆虫,能分泌一种异常臭液,常吸食人和温血动物的血液,繁殖能力极强。

这一篇文章,是我老老实实的自述,请一位曾直接和我见过几面的人笔记出来的。我自己不会写字,写出来,就是蚂蚁也看不见。
我也不曾说话,就有一点声音,恐怕苍蝇也听不到。
那么,这位笔记的人,怎样接收我心里所要说的话呢?
那是暂时的一种秘密,恕我不公开吧。
闲话少讲,且说我为什么自称做“菌儿”。
我原想取名为微子,可惜中国的古人,已经用过了这名字,而且我嫌“子”字有点大人气,不如“儿”字谦卑。
自古中国的皇帝,都称为天子。这明明要挟老天爷的声名架子,以号召群众,使小百姓们吓得不敢抬头。古来的圣贤名哲,又都好称为子,什么老子、庄子、孔子、孟子……真是“子”字未免太名贵了,太大模大样了,不如“儿”字来得小巧而逼真。
我的身躯,永远是那么幼小。人家由一粒“细胞”出身,能积成几千,几万,几万万。细胞变成一根青草,一把白菜,一株挂满绿叶的大树,或变成一条蚯蚓,一只蜜蜂,一头大狗,大牛,乃至于大象、大鲸,看得见,摸得着。我呢,也是由一粒细胞出身,虽然分得格外快,格外多,但只恨它们不争气,不团结,所以变来变去,总是那般一盘散沙似的,孤单单的,一颗一颗,又短又细又寒酸。惭愧惭愧,因此今日自命做“菌儿”。为“儿”的原因,是因为小。
至于“菌”字的来历,实在很复杂,很渺茫。屈原所作《离骚》中,有这么一句:“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苣”。这里的“菌”,是指一种香木。这位失意的屈先生,拿它来比喻贤者,以讽刺楚王。我的老祖宗,有没有那样清高,那样香气熏人,也无从查考。
不过,现代科学家都已承认,菌是生物中之一大类。菌族菌种,很多很杂,菌子菌孙,布满地球。你们人类所最熟识者,就是煮菜煮面所用的蘑菇香蕈之类,那些像小纸伞似的东西,黑圆圆的盖,硬短短的柄,实是我们菌族里的大汉。当心呀!勿因味美而忘毒,那大菌,有的很不好惹,会毒死你们贪吃的人呀。
至于我,我是菌族里最小最小,最轻最轻的一种。小得使你们肉服,看得见灰尘的纷飞,看不见我们也夹在里面飘游。轻得我们好几十万挂在苍蝇脚下,它也不觉得重。真的,我比苍蝇的眼睛还小1000倍,比顶小一粒灰尘还轻100倍哩。
因此,自我的始祖,一直传到现在,在生物界中,混了这几千万年,没有人知道有我。大的生物,都没有看见过我,都不知道我的存在。
不知道也罢,我也乐得过着逍逍遥遥的生活,没有人来搅扰。天晓得,后来,偏有一位异想天开的人,把我发现了,我的秘密,就渐渐地泄露出来,从此多事了。
这消息一传到众人的耳朵里,大家都惊惶起来,觉得我比黑暗里的影子还可怕。然而始终没有和我对面会见过,仍然是莫名其妙,恐怖中,总带着半疑半信的态度。
“什么‘微生虫’?没有这回事,自己受了风,所以肚子痛了。”
“哪里有什么病虫?这都是心火上冲,所以头上脸上生出疖子疔疮来了。”
“寄生虫就说有,也没有那么凑巧,就爬到人身上来,我看,你的病总是湿气太重的缘故。”
这是我亲耳听见过三位中医,对于三位病家所说的话。我在旁暗暗地好笑。
他们的传统观念,病不是风生,就是火起,不是火起,就是水涌上来的,而不知冥冥之中还有我在把持活动。
因为冥冥之中,他们看不见我,所以又疑云疑雨地叫道:“有鬼,有鬼!有狐精,有妖怪!”
其实,哪里来的这些魔物,他们所指的,就是指我,而我却不是鬼,也不是狐精,也不是妖怪。我是真真正正、活活现现、明明白白的一种生物,一种最小最小的生物。
既是生物,为什么和人类结下这样深的大仇,天天害人生病,时时暗杀人命呢?
说起来也话长,真是我有冤难申,在这一篇自述里面,当然要分辨个明白,那是后文,暂搁不提。
因为一般人,没有亲见过,关于我的身世,都是出于道听途说,传闻失真,对于我未免胡乱地称呼。
虫,虫,虫——寄生虫,病虫,微生虫,都有一个字不对。我根本就不是动物的分支,当不起“虫”字这尊号。
称我为寄生物,为微生物,好吗?太笼统了。配得起这两个名称的,又不止我这一种。
唤我做病毒吗?太没有生气了。我虽小,仍是有生命的啊。
病菌,对不对?那只是我的罪名,病并不是我的职业,只算是我非常时的行动,真是对不起。
是了,是了,微菌是了,细菌是了。那固然是我的正名,却有点科学绅士气,不合乎大众的口头语,而且还有点西洋气,把姓名都颠倒了。
菌是我的姓。我是菌中的一族,菌是植物中的一类。P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