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春鸟呼听得桥楼上】河北梆子第一小生——田春鸟

2019-05-1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河北梆子唱腔高昂激越.苍劲悲壮,其中生腔是最难唱的,有一位将近耄耋之年的老人现在还能完成梆子那高亢的调门,不得不令人称奇折服.他,就是田春鸟,一个从艺六十多年,辅佐了三代名伶,至今仍活跃在舞台上的"小生".[田春鸟呼听得桥楼上]河北梆子第一小生--田春鸟1937年出生,河北蠡县人,国家一级演员,国家级河北梆子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952年从艺,师承姜妙香.叶盛兰.茹富华.江世玉等,主攻河北梆子文武小生.曾演出过河北梆子<观阵>.<拾玉镯>.<宝莲灯>

河北梆子唱腔高昂激越、苍劲悲壮,其中生腔是最难唱的,有一位将近耄耋之年的老人现在还能完成梆子那高亢的调门,不得不令人称奇折服。他,就是田春鸟,一个从艺六十多年,辅佐了三代名伶,至今仍活跃在舞台上的“小生”。

【田春鸟呼听得桥楼上】河北梆子第一小生——田春鸟

1937年出生,河北蠡县人,国家一级演员,国家级河北梆子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952年从艺,师承姜妙香、叶盛兰、茹富华、江世玉等,主攻河北梆子文武小生。曾演出过河北梆子《观阵》、《拾玉镯》、《宝莲灯》、《蝴蝶杯》、《小宴》、《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朝阳沟》等。历任第一届河北省戏剧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艺人才研究会会员、河北省政协第七届委员、河北省文联第六届委员等。

【田春鸟呼听得桥楼上】河北梆子第一小生——田春鸟

说起“田春鸟”这个名字,想必很多人都误会是他的艺名,殊不知这背后还有一个有趣的小故事。田春鸟出生的那天是三月初八,正是仲春时节,自家房檐上落着一只小喜鹊,唧唧喳喳地叫个不停,父亲觉得这只鸟叫声动听,甚是惹人喜爱,于是就给他起名叫做春鸟。

【田春鸟呼听得桥楼上】河北梆子第一小生——田春鸟

田春鸟的家乡是保定蠡县,蠡县是出了名的“梆子窝”,自古就有东头有梆子,西头有哈哈(哈哈腔,河北戏剧的一种唱腔)的美誉。田春鸟从十一、二岁起就迷上了戏,迷上了梆子。他白天在学校上课,晚上便跟村里的梆子艺人学戏,偶尔还会登台演出。

但是当时父亲并不赞同他学戏,在父亲的眼中,唱戏没有出息,是下九流。为此,田春鸟不知道多少次被打、被罚跪,但这些都没有阻挡住他学习梆子的决心。

1952年,田春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河北省实验剧院(即河北梆子剧院的前身),当时他作为随团学员主攻小生,由于对梆子的喜爱,每一出戏他都反复磨练,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唱戏苦,唱戏难,没有唱过戏的人很难真正体会其中的酸甜苦辣。

田春鸟说,至今他的膝盖都不是特别好,就是当时排武戏落下的病根。最让他难忘的就是嗓子变声,正值演出,高音突然唱不上去,观众都跟着鼓倒掌、喝倒彩,这着实给了田春鸟不小的打击。如果嗓子恢复不了,很可能从此就与梆子绝缘,为此,他苦练唱功,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嗓子逐渐开始好转。

上世纪八十年代由于连续演出,嗓子疲劳过度,发声方法欠科学,患了声带小节,有失声之虞,于是他学习了“咽音”练声法,不管寒暑,始终没有放弃,不但治好了嗓子,而且还能够游刃有余地驾驭各种高难度的唱法。

众所周知,河北梆子声调出奇地高,田春鸟就在传统演唱方式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努力改变河北梆子传统唱腔假、高等缺点,把真假嗓的混合声唱得通透自如,韵味醇厚。

影视界常常把那些爱戏、痴戏、迷戏的演员称作“戏骨”,田春鸟就是不折不扣河北梆子的“老戏骨”。几十年的风雨从艺路,不是只言片语便能说完。回忆过往的岁月,田春鸟说,梆子是他一生的挚爱,是他的生命。

为了梆子,他无怨无悔。让他一生都爱不够。河北梆子剧目很多是以生、旦“对儿戏”来结构,又有“要吃饭,一窝旦”的现实,所以,多数剧目是以旦角为主,田春鸟在剧中往往是以“二把手”出现。

尽管如此,他从无怨言,甘当绿叶陪衬红花。因此,在他的艺术生涯中,他总是以绿叶的身份出现,先后辅佐了三代名伶。早在建国初期,他就陪已故的河北梆子著名表演艺术家贾桂兰(小金刚钻)、李桂香、赵鸣岐、张金秋、李淑惠等同台演出多部剧目,受到了广泛好评。

随后他又与齐花坦、张惠云等同代著名演员合作,共同演出了脍炙人口的《蝴蝶杯》、《陈三两》、《天仙配》等经典传统戏。不过,最被人津津乐道的便是他与裴艳玲、彭蕙蘅这两朵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的合作。

1984年,在河北省梆子剧院一团任团长的他为了配合裴艳玲演出《钟馗》,放弃了排演以自己为主的小生戏《周仁献嫂》,虽然他在《钟馗》里扮演的杜平戏份并不多,但却细致大方,稳健洒脱,很好地配合了裴艳玲,与她的表演珠联璧合,相得益彰,令《钟馗》增色不少。

1994年,彭蕙蘅排演《美狄亚》也找到了田春鸟,他不顾自己年事已高,积极地协助排练,为了能够节省时间,田春鸟干脆把被褥和行军床搬到了剧团排练场,吃住都不离现场。

谈及这些甘当绿叶的日子,田春鸟笑得很淡定,他说艺术是一个整体,既需要“红花”,也需要“绿叶”,并笑言可能是自己比较老实厚道,所以很多人都愿意找他来配戏。

在他的眼中,当绿叶没有什么不好,只要是为了梆子,为戏曲,付出所有都是值得。1997年,田春鸟办理了退休手续。但他退而不休,积极参加河北梆子的演出活动,演出场地既有河北大戏院、河北电台这些在人们眼中国家一级演员本该出现的舞台,又有社区、工矿、村镇等设施简陋的露天场地。在田春鸟看来,戏曲来自民间,就要归还人民,能给老百姓带来欢乐,是戏剧工作者应当应分的事儿。

特别令人钦佩的是田老对河北梆子后继人才的培养,不计报酬,费心费力,看到一个好苗子便悉心呵护,恨不得把看家的本事都传授给学生。自2001年以来,他教的学生丁云飞、苟欣伟、田斌、崔钰碹等,获河北省、石家庄市及“三北”(西北、华北、东北)地区一、二等奖和中国少儿戏曲艺术小梅花奖,有的已毕业分配到国家正规院团担当了骨干演员,有的当选为县级剧协主席或秘书长,他无偿辅导的省内外河北梆子戏迷与票友不计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