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棒子齐花坦 记河北梆子表演艺术家齐花坦、田春鸟

2017-11-1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河北梆子老艺术家齐花坦.田春鸟用自己的辛勤努力,铸就了舞台上的辉煌.走下舞台,他们又以实际行动,为河北梆子事业的发展和繁荣而奔波.忙碌着.

 河北梆子老艺术家齐花坦、田春鸟用自己的辛勤努力,铸就了舞台上的辉煌。走下舞台,他们又以实际行动,为河北梆子事业的发展和繁荣而奔波、忙碌着。

齐花坦:演戏育人无止境

齐花坦艺术生涯50年,演出剧目近百部,她一直在为河北梆子的振兴不懈努力。近几年,齐花坦还策划拍摄了戏曲电视剧《窦娥冤》、《情满月圆时》、《孔雀岭》、《血染双梅》、《苏东坡定州断案》和《绣襦记》,都是在舞台上经得起观众考验的优秀剧目。

齐花坦是新中国成立后河北省培养的第一批戏曲演员之一,河北梆子剧团建立之初,齐花坦成了剧团的骨干,经过河北梆子表演艺术家贾桂兰的言传身教,齐花坦学得刻苦勤奋,在极短的时间里娴熟地掌握了表演技巧。

五十年代,剧团每年有四五百场演出,齐花坦在舞台上得到了充分的锻炼。1954年8月,在河北省第一届戏曲观摩大会上,齐花坦以传统戏《拾玉镯》技压群芳,令人瞩目。1958年春,她在北京演出《蝴蝶杯》后,梅兰芳大师对她的演出给予充分肯定。

从1953年到1959年,齐花坦主演的大戏有《李慧娘》、《天仙配》、《十五贯》、《杨八姐游春》等。1961年到1964年,是齐花坦艺术生涯最重要的阶段,她正式拜荀慧生先生为师,从《红娘》、《红楼二尤》、《花田错》等戏中受到更全面的艺术熏陶。

在代表作《宝莲灯》中,齐花坦完全打破行当界限,把花旦、闺门旦、刀马旦、青衣综合到一起,塑造出一个有血有肉的"三圣母"形象。后来,《宝莲灯》拍成了电影,在全国引起轰动。

八十年代初,正是齐花坦演出的鼎盛时期,那时她就在繁忙的演出之余,主动把自己的看家戏教给条件好的青年旦角演员,对素不相识的演员也是有求必应,她先后帮十几个剧团排演过《窦娥冤》。齐花坦认为:"戏曲是综合艺术,如果没有老师、配角、乐队、后勤默默无闻地当绿叶,我就算是红花也难夺目。我要多培养好学生,为河北梆子事业做贡献。"

离休之后,为利用影视艺术弘扬民族文化、振兴河北梆子、培养戏曲新人,近几年策划拍摄出《窦娥冤》、《绣襦记》、《蝴蝶杯》等河北梆子戏曲电视剧6部,已有4部在中央电视台播放,得到普遍好评。系河北省戏剧界唯一的十五大代表。

 田春鸟:艺术青春永驻

    被誉为"河北梆子权威小生"的老艺术家田春鸟,虽然已过了花甲之年,嗓子却越唱越亮,只要一登台,唱得还是那么高亢激越,荡气回肠。

田春鸟11岁起登台演出。1952年考入河北省实验剧院(即河北梆子剧院的前身),当时他作为随团学员主攻老生,像武老生戏《观阵》、文老生戏《调寇》、《乌玉带》等,他都反复磨练,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1954年,他和齐花坦合作在河北省第一届戏曲观摩会上演出了《拾玉镯》,成功地在剧中饰演了小生傅朋,一炮打响。

田春鸟在传统演唱方式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努力改变河北梆子传统唱腔假、高、窄、细的缺点,把真假嗓的混合声唱得通透自如,韵味醇厚。1970年,田春鸟由于移植排练《红灯记》时疲劳过度,患了声带小节,有失声之虞。他又学习了"咽音"练声法,不但治好了嗓子,而且能够游刃有余地驾驭各种高难度的唱段。

田春鸟在几十年的艺术生涯中,几乎和省内所有著名的旦角演员都有过很好的合作,辅佐了三代名伶。早在建国初,田春鸟就陪已故著名河北梆子表演艺术家贾桂兰同台演出《孟姜女哭长城》、《打金枝》等戏,此后又和著名演员李淑惠、齐花坦、张淑敏、张惠云等长期合作,共同主演了《蝴蝶杯》、《陈三两》、《柜中缘》、《白蛇传》、《天仙配》等脍炙人口的经典传统戏曲。

80年代以后,田春鸟又为比自己年龄小得多的戏曲新秀配戏,提携后进,甘当人梯。

1994年,他不顾年事已高,协助彭蕙蘅编演《美狄亚》,把被褥和行军床搬到了排练场,吃住不离现场,令剧院的演职员深受感动。

虽然田春鸟已于1997年退休,但他依然钟情于艺术,现在每天都去河北省河北梆子少儿培训基地教戏,他一手培育的赵永凯、丁云飞等新秀已在河北省崭露头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