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瑞德的妻子 悲歌一曲红燕赵 绕梁数载传美名——记著名河北梆子演员邱瑞德

2017-11-0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邱瑞德(1970——),男,满族.河北省承德市丰宁县北梁乡人.河北省艺术学校毕业,工文武老生,师承茹增祥.著名河北梆子老生,国家一级演员.首届中国戏曲红梅奖金奖获得者.现为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主演.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戏剧家协会会员.邱瑞德生于一个普通农民家中,父母皆是农民,家中无人从事与戏曲相关的职业.对于戏曲,他自幼在心里并没有清晰的概念.开始喜欢河北梆子,也是缘于8岁时看的戏曲电影——河北梆子<宝莲灯>,年幼的他被剧中沉香精彩的打斗和劈山救母的志量深深地打动,可悲怆激扬的梆子腔更是令

邱瑞德(1970——),男,满族。河北省承德市丰宁县北梁乡人。河北省艺术学校毕业,工文武老生,师承茹增祥。著名河北梆子老生,国家一级演员。首届中国戏曲红梅奖金奖获得者。现为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主演。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戏剧家协会会员。

邱瑞德生于一个普通农民家中,父母皆是农民,家中无人从事与戏曲相关的职业。对于戏曲,他自幼在心里并没有清晰的概念。开始喜欢河北梆子,也是缘于8岁时看的戏曲电影——河北梆子《宝莲灯》,年幼的他被剧中沉香精彩的打斗和劈山救母的志量深深地打动,可悲怆激扬的梆子腔更是令他神迷得无以复加。从那时起,他便在心里埋藏了一个梦想——做一个河北梆子演员。

1982年读中学的时候,村子里去了一个基层剧团演出。当时的他完全被河北梆子优美的唱腔所吸引。读书的课间,他跑到台前去观看,上课了心还是收不回来。这次之后,让已是少年的他更坚定了学习戏曲的信念,他决定辍学,正式学习唱戏。

然而遭受挫折的第一关是父母,父母总觉得唱戏不是个正统的职业,是很丢人的事情,但是少年的他对戏曲所表现出来的执著,让父亲将他痛打一顿后,仍不得不妥协地把那个剧团的团长请到家里好吃好喝,然后说要让儿子跟人家学戏,结果是被那个团长婉言拒绝。这两次挫折并没有磨灭他心中渴望学戏的决心,反而愈加强烈。

那年的冬天,天气似乎比往常年冷些。一般来说,基层剧团在冬天几乎没有台口,所以好多剧团干脆扣箱。当时他辗转得到来本村演出的那个剧团也已扣箱,并在冬天准备招收新学员的消息后,他没有半点犹豫,带着9元钱和吃的就上路了。

一路上晕车、奔波,昏昏沉沉地在心里反复念着一句话:一定要珍惜这个机会,好好练功,好好学戏。当他站在剧团团长面前的时候,出乎意料地再次遭到了无情的拒绝。片刻间,他万念俱灰,一路上的跋涉、痛苦,齐聚心头。可是既来之,则安之,由不得回头了。

苦苦央求之下,终于被勉强留在了那个乡村剧团。三个月练功,他闻鸡起舞,从未间断;三个月后,他的刻苦、朴实及表现出对河北梆子的无限热情,深深地打动了团长及演员们的心,于是被正式留在了剧团里。

在这个剧团,16岁第一次随团演出,一年后又解散。面对如此荒凉景气,只好回家等待机遇。学戏对于有家庭熏陶、自小拜师学艺的演员来说,虽也要在从艺的道路上付出艰辛和努力,但还能说是顺理成章;而对于出身农家,既无人指点,又不能被发掘潜力的邱瑞德来说,何止仅仅是努力啊!

少年的他在家里被称为"人殃子"。为了学戏,活计不曾学会,更做不来,所以只好外出打工消磨时光,也消磨家人的歧视。那些不堪回首的日子,他做过建筑工、炼钢工人、服务员,可不管做什么,心中理想的火焰从未曾熄灭,承受所有来自生活的痛苦与煎熬,只为了圆一个唱戏的梦。

可当时的情况下,这个梦想与他近在咫尺,又远在天边。有一次父亲意外摔伤,他回去后看着躺在病床上的父亲,心中无限悲哀。这两年为了学戏,辍了学业,打工不成,基本上时光荒废。在此期间,虽也曾加入两个小的乡村剧团,但两三个月的时间均以解散而告终。

1988年他18岁那年,他应邀到一个叫杨栅子的乡村剧团。在这个剧团的时间最长,并且期间参加过承德市一次汇演,在汇演中成绩突出。当时的丰宁县河北梆子剧团在承德市汇演中发现了他,到家中邀请加入该团。至此,他总算开始了作为一名河北梆子演员新的人生旅程。

1990年初春的时候,听到了河北省艺术学校招生的消息。他以一段传统剧目《蝴蝶杯》中田玉川的唱段"忽听得谯楼上响起更点",顺利地通过了初试和复试,进入了培养艺术人才的园地——河北省艺术学校学习和深造。

邱瑞德入学后,他才发现与别的同学之间存在着太多的不足和差距。在茹增祥等名师的指导与授艺下,他付出了与其他演员多几倍的努力去练功学习。三年的艺校生活,他排演了《王宝钏》等多部河北梆子优秀剧目。他学戏没有按照老师和前辈铺好的路去走,而是依照自己别具一格的嗓音,唱"自己"的戏。

1993年艺校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当时的河北梆子剧院二团,与当时该团几位著名演员同台演出,从中受益匪浅。1996年青年团成立,邱瑞德正式成为青年团的主要老生演员。

他十多年的演艺岁月,他从当初"忽听得谯楼上响起更点"到《南北合》、《辕门斩子》、《卧虎令》、《宝莲灯》、《蝴蝶杯》、《大都名伶》、《窦娥冤》等数十部河北梆子优秀传统剧目、新编历史剧,塑造了杨延顺、杨延昭、薛平贵、刘彦昌、窦天章、杜平、中校张金垠等数十个身份、年龄、性格迥异且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邱瑞德是对艺术极负责任的演员。他实践中他深深地体会到,塑造人物形象至关重要的,就是做到形神兼备。每次演出完毕,总是仔细地回想每一个动作、每一句唱腔,从中发现哪儿有不足,该怎样把握;每次得到剧本,他先写人物小传,努力认识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内在气质,联系当时社会环境,想像剧中人物的境遇,仔细琢磨如何用戏曲的唱念做打来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

邱瑞德用他那纯净高亢的嗓音、细腻入情的表演、清新俊秀的扮相,深入而有力地表达了各个剧中人物的心态、情感和际遇。

如他在《辕门斩子》中饰演杨六郎的"戴乌纱"一段,用节奏明快、爆发有力、激昂慷慨、怒满胸膛的演唱,恰到好处地展现了杨延昭爱憎分明的性格特征;《钟馗嫁妹》中杜平的唱段"千里孤坟一片青"一段,凄凉优美,低回婉转,抒发了书生杜平对亡友钟馗的真挚的友谊和无限悲恸之情;《南北合》中杨延顺的"见娘"一折,更是让人听后为之震颤,他用那悲怆、苍凉的演唱风格,向人诉说自己颠沛流离的悲凉心情,和渴求南北合好的强烈心愿;《大都名伶》一剧中,他搜索来有关关汉卿的历史资料、杂剧、评论文章认真研究,探寻这一伟大历史名人的生活经历、性格及情感,并通过个性化的表演,突出了关汉卿风流倜傥的举止,运用多变的唱腔,情绪饱满、酣畅淋漓地体现了一个"铜豌豆"的高贵品质,使一个血肉丰满、生动鲜活、潇洒豪放的戏剧大家的形象矗立在舞台上。

邱瑞德塑造了这众多人物形象,但他最喜爱《南北合》。特别《见娘》一折"儿好比那空中雄鹰把翅剪",每一次演唱都会有一次新的人生体验,每一次都会产生别样一种心情。他每演此剧都会想起那两年,为了学戏外出流浪打工,在各乡间剧团遭遇的挫折;想起每一次回家辗转千里,一天一夜翻过两座大山见到父母时的心情,不由得黯然神伤,悲从中来。

他将自己和杨八郎的遭遇紧紧地连在一起,仿佛不是杨八郎在痛诉,而是他邱瑞德一句句地道不尽百转愁肠。

在多年的艺术实践中,他孜孜不倦、更为执著地向河北梆子艺术的深层求索。苍天不负有心人,他也因此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与承认。2001年,荣获河北省第五届戏剧百花奖最佳表演奖。2002年,荣获河北省第六届戏剧节优秀表演奖。2003年,荣获河北省青年演员大奖赛最佳表演奖,同年,荣获首届中国戏曲红梅奖大赛金奖等多项奖项。

十几年来,他没有被城市的繁华与喧嚣所吸引,浓浓的思乡之情不时地袭上心头,梦境中一次次出现儿时碧绿的草原、海蓝的天、清灰的农房。每当遥望城市的夜空,那种回家的感觉更为强烈。如今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在节假日的时候能够走回家乡的草原,走回生他养他的故乡,为家乡朴实的人们,献上自己最精彩的演唱。

作者:贡淑芬

供稿:刘仲武

选自2009年河北人民出版社《燕赵梨园百家》。邱瑞德于2015年获第27届中国戏剧梅花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