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老舍赶集》主演方旭和观众热情互动 呈现不一样也不过时的老舍

2019-02-2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王祥摄 大多数人印象中的老舍,厚重老成,充满岁月沧桑,他笔下的世界是<茶馆>,是<四世同堂>,是<骆驼祥子>--而改编自老舍六篇短篇作品的话剧<老舍赶集>,却彻底颠覆了这一印象,让人看到老舍先生在上世纪30年代创作的作品,至今仍有强烈的现实意味,而他自己,就如同一个既辛辣犀利又充满深情.金句频出的"吐槽帝",如果活在当下,绝对有资格成为粉丝千万的"网络大V"."段子手". <老舍赶集>由

王祥摄

大多数人印象中的老舍,厚重老成,充满岁月沧桑,他笔下的世界是《茶馆》,是《四世同堂》,是《骆驼祥子》……而改编自老舍六篇短篇作品的话剧《老舍赶集》,却彻底颠覆了这一印象,让人看到老舍先生在上世纪30年代创作的作品,至今仍有强烈的现实意味,而他自己,就如同一个既辛辣犀利又充满深情、金句频出的“吐槽帝”,如果活在当下,绝对有资格成为粉丝千万的“网络大V”、“段子手”。

《老舍赶集》由老舍先生的子女舒乙、舒济担任文学顾问,由著名表演艺术家斯琴高娃担任艺术顾问,关纪新担任剧本策划,方旭、陈庆、郭奕雯联合编剧,方旭一人身兼导演、编剧、主演三职。这也是被誉为“老舍专业户”的戏剧人方旭继《我这一辈子》《猫城记》《离婚》《二马》之后第五次改编并导演老舍的作品,同时也是他首次将老舍短篇小说改编并搬上戏剧舞台。

近年来,方旭一直致力于老舍作品的改编,可见他对老舍先生作品精深的阅读和理解。在《老舍赶集》中,他选择了六部老舍短篇,以两则散文做头尾,中间四折短篇小说为主干,各自独立,最为有趣的是情节都很时髦,此情此景宛如当下,而非一段段历史。对于原著内容,导演则尽可能地在舞台的呈现上接通和保持老舍先生文字的质感,幽默而不油腻,含蓄而不做作,有余味。

延续此前方旭导演的老舍作品《二马》采用“全男班”演员阵容,这一次的《老舍赶集》中,也是角色不论男女,都由男演员来扮演,以一幅幅幽默漫画的形式,让人去感受老舍笔下的人物特点。

其中方旭自己主演的《话剧观众须知二十则》,是老舍先生用幽默笔调写就的民国观戏守则,对于今天的观众来说依然充满警示意义。在《创造病》中,苏小玎与秦枫演绎了一对九十年前民国小夫妻贪心与窘迫的“月光”生活,他们热衷购买潮流玩意儿,但依然无法填补无论物质还是精神都很贫乏的枯燥生活。舞台正上方的灯光忽明忽暗,音效模拟电压不稳的滋滋声响,将小夫妻从欢喜跌至绝望的内心外化出来,二人的精神危机一下变得可感。《创造病》的结尾,灯光和音效又再次模拟老式相机嘭地一声曝光的效果,将小夫妻如此循环往复填补空洞的生活定格,给从嘲讽人物本身到照看自身的自嘲留下足够的空间,以及无穷思索的余味。

《牺牲》讲述的是上世纪30年代海归博士对美国精神的向往和对爱情的假意牺牲,方旭扮演的老舍先生在中间,形成强烈反差的“洋博士”与“国学先生”各执一边,台上用仅三把椅子就将交错的时空集中一处,不时出现错位的幽默感。《黑白李》中,景松涛与苏小玎演绎了黑李与白李这对兄弟之间对爱的争夺与奉献,导演用瞬间红光照射暗示黑李的死亡,对观众极具视觉和心理冲击力。

《邻居们》是两对夫妇间的生活琐事及由此引发的生活喜剧,其中加入了一些针砭时弊的社会热点,将老舍幽默讽刺意味延伸至今。最后的《我的理想家庭》中,六名演员身着同款长衫礼帽出场,直陈“希望一切无奈落去,希望一切理想成真”的美好愿望。

舞台上,四扇竹编门帘贯穿全剧,随着门帘的开合、 翻转,制造出观感迥异的视觉空间。再加以简单的桌椅摆设,由此生发出万般意境。根据每篇小说故事背景的不同,道具也有相应的变化,例如《牺牲》中三把古色古香的狭长靠背中国风椅子,符合三位大学教授的身份,《黑白李》中的一条长板凳,展现朴实淳厚的市民气息。

该戏的服化特色尤为突出,服装设计苏广宇用充满实验感的非常规材料打造出的具有写意感的舞台服装,则让民国风范的长衫在舞台上呈现出前卫质感。演员们的服饰都为蜡纸材质,头上戴着假发亮片,漫画式的装束让人物脱离朴素的现实主义妆容,让人感觉人物是漂浮在空中的幻想角色,将文字本身的滑稽感也越发夸张显露出来。

对此,方旭表示,不管是舞台、服装设计,还是“全男班”的演员选择,都旨在提供鲜活的人物和精彩的故事塑造的前提下,充分发掘舞台的假定性,进行诗意化呈现,更以现代审美角度营造全新的老舍印象,打造一部既充满极简美学,又具有丰富趣味的当代舞台剧作。

编辑:TF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