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珂读音 神话学大师袁珂 解读奇特古书《山海经》

2017-05-0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山海经>作为研究中国上古社会.领略古代神话传奇的珍贵史料,对于大多数读者而言,一直存在阅读.理解上的难度,对书名熟悉的程度往往大于内容.近日,由袁珂译注的<山海经全译>出版,除了重视学术性和资料性,更强调了通俗性,得以让普通读者走近这部奇特古书.袁珂(1916~2001)是当代中国神话学大师,1946年任职台湾省编译馆,开始系统化地研究中国神话.1949年回到四川,继续从事文学暨神话学的研究.1978年,袁珂调入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任研究员,1984年担任中国神话学会主席,将一生都献

《山海经》作为研究中国上古社会、领略古代神话传奇的珍贵史料,对于大多数读者而言,一直存在阅读、理解上的难度,对书名熟悉的程度往往大于内容。近日,由袁珂译注的《山海经全译》出版,除了重视学术性和资料性,更强调了通俗性,得以让普通读者走近这部奇特古书。

袁珂(1916~2001)是当代中国神话学大师,1946年任职台湾省编译馆,开始系统化地研究中国神话。1949年回到四川,继续从事文学暨神话学的研究。1978年,袁珂调入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任研究员,1984年担任中国神话学会主席,将一生都献给了神话学研究。

虽然强调了适合普通读者阅读,但《山海经全译》没有改变经文本来面貌,有校、有注、有译。注释在《山海经校注》的基础上删繁就简,删去繁琐的学术性探讨文字;译文则逐字逐句全部翻译,力求能准确达意,以直译为主,小部分译文采用意译。

《山海经》大约成书于从春秋末年到汉代初年这一长时期中,作者非一人,作地是以楚为中心西及巴、东及齐:这是近半个世纪以来由学者们研讨大致得出的结论。袁珂顺着他多年来研究神话的思路,将这部书从它的外壳结构到内容实质作了一番剖析。

先说它的外壳结构。毕沅在他的《〈山海经〉新校正》中,将《山海经》分为《山经》和《海经》两个部分,袁珂认为是恰当的。《五臧山经》主要说的是山,自然该称《山经》;《海外经》已下各篇,主要说的是海,就连郭璞作注时收录进去的《荒经》已下五篇,主要也说的是海,自然该称《海经》。所以从外壳结构将此书区分为《山经》和《海经》两个部分是完全合理的。

古时《山海经》是有图画的,而且图画似乎还占着相当重要的地位,故又称为“山海图”,陶潜诗有“流观山海图”这样的诗句,郭璞注《山海经》也每有“图亦作牛形”“亦在畏兽画中”这样的说明。但《山经》和《海经》两部分的图画与文字的关系又各不相同。《海经》体制虽大体同于《山经》,而文字条贯却没有《山经》那样分明。《山经》的记述条理井然,大约是先有了文字的记述,而后加以插图的。

《海经》的情况则恰好相反,当是先有图画然后有文字,文字不过是用来作为图画的说明的。《海经》部分,虽然保存中国古代神话资料最多,但因为是以图画为主而以文字为辅,就不免会出现两个缺点。首先一个是散漫。除《海外》各经较有条理而外,从《海内》各经以及《荒经》五篇中,可以看出其中每条都可单独成立,中间并无机动的联系。

其次一个是疏略。往往很难根据简单的文字记叙构建出较清晰的神话内容。在以文字说明图画而图画尚存的古代,这种疏略还无关紧要,而在古图已经佚亡的今天,则不免要带来相当阅读困难了,读者们且看袁珂如何解读《山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