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的食疗法 3种食疗药膳让你减轻痛苦

2019-02-1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中耳炎症状 1.听力减退:听力下降,自听增强,头位前倾或偏向健侧时,因积液离开蜗传,听力可暂时改善(变位性听力改善),积液粘稠时,听力可不因头位变动而改变,小儿常对声音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而由家长领来就医,如一耳患病,另耳听力正常,可长期不被觉察,而于体检时始被发现. 2.耳痛:急性者可有隐隐耳痛,常为患者的第一症状,可为持续性,亦可为抽痛,慢性者耳痛不明显,本病甚为有关耳内闭塞或闷胀感,按压耳屏后可暂时减轻. 3.耳鸣:多为低调间歇性,如"劈啪"声,嗡嗡声及流水声等,

中耳炎症状

1、听力减退:听力下降,自听增强,头位前倾或偏向健侧时,因积液离开蜗传,听力可暂时改善(变位性听力改善),积液粘稠时,听力可不因头位变动而改变,小儿常对声音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而由家长领来就医,如一耳患病,另耳听力正常,可长期不被觉察,而于体检时始被发现。

2、耳痛:急性者可有隐隐耳痛,常为患者的第一症状,可为持续性,亦可为抽痛,慢性者耳痛不明显,本病甚为有关耳内闭塞或闷胀感,按压耳屏后可暂时减轻。

3、耳鸣:多为低调间歇性,如“劈啪”声,嗡嗡声及流水声等,当头部运动或打呵欠,擤鼻时,耳内可出现气过水声。

4、患者周围皮肤有发“木”感,心理上有烦闷感。

清除中耳积液,改善中耳通气引流及病因治疗为本病的治疗原则。

中耳炎疾病主要是一种耳朵的炎症,有时候会发现耳朵流黄水,这时候就应该警惕中耳炎疾病了,当食用的食物量过多或者比较复杂的时候,就应该注意对平时的饮食进行改善了,下面让我们了解下中耳炎患者如何进行饮食的疗法。

中耳炎比较常见于小儿,因而在儿童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应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虽然饮食也会对这种疾病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也应该进行合理的治疗方法来稳定病情。饮食疗法主要有下面几方面:1、不要吃生冷食物。这些冷冻食品易伤脾胃,使脾胃消化吸收功能受损,而降低人体免疫力,加重病情。2、少吃肥腻厚味食物。这类食物易聚湿生痰,助热化火,可使体内湿热内盛,症状加深。3、中耳炎患者不能吃发物。鱼、虾、蟹、公鸡、牛肉等食物具有一定的致敏因素,可使人体发生过敏反应,能使中耳炎的症状加重。4、避免给孩子吃辣椒、花椒等易上火的食物和过热的食物。5、多食用富含维生素和高质量蛋白质的食物和补充各种矿物质,如:瓜果类、蛋类食品、蔬菜等!6、多饮水,饮水应该以温水为主,多饮水对调节身体的代谢有很大帮助,有助于增强自身的免疫力。7、保持好良好的休息,尽量不要让孩子哭闹!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发现孩子出现一些挑食或者喜欢快餐食品的时候,应及时纠正这种情况,让儿童多食用蔬果等健康食品,保持身体营养的摄取,预防中耳炎这种疾病,有时候病情比较严重的话还会引起一些面瘫、呕吐等病症

遇脾虚、肾虚的患者,可多用健脾补肾之品,如淮山、扁豆、苡米、党参、杞子、杜仲、芡实、核桃、栗子、黑豆、猪羊肾、狗脊骨、甲鱼等。

中耳炎辨证食疗——肾阴虚型

[临床表现] 耳内脓液色白或可见黄稠,听力下降,、头晕耳鸣、多梦、口苦咽干、潮热,舌红无苔,脉细数。

[食疗药膳]

1.二地二冬猪脊汤:猪脊髓200克,熟地15克,生地15克,麦冬20克,天冬20克。将全部用料洗净后放人炖盅内,加清水适量,文火炖3小时调味食用。

2.枣肉圆肉枸杞粥:枣肉15克,圆肉20克,枸杞20克,粳米 100克,煮粥,粥煮好后加适量白糖调味服用。每日2次。

3.熟地汤:熟地30克,海参60克,同放入炖盅内,加清水适量,文火炖2小时调味食用。

症状体征折叠编辑本段

以耳内闷胀感或堵塞感,听力减退及耳鸣为最常见症状,常发生于感冒后,或不知不觉中发生,有时头位变动可觉听力改善,有自听增强,部分病人有轻度耳痛,儿童常表现为听话迟钝或注意力不集中。

中医治疗

中医认为分泌性中耳炎属“风聋”、“耳胀耳闭”、“耳胀痛”、“耳痹”的范畴。其病机多为风邪侵袭,经气痞塞,或痰湿浊邪,上聚耳窍或邪毒滞留,气血瘀阻。其辨证施治的要点是:

1、风邪滞窍:感冒之后自觉耳内胀闷或微痛,耳鸣及听力减退,自声增强,鼓膜内陷,色红肿胀或见液平面。伴发热恶风,鼻塞流涕等。治宜疏风散邪,行气宣痞。方用银翘散合通气散:金银花20g,连翘12g,桔梗10g,薄荷10g,淡竹叶10g,荆芥10g,淡豆豉10g,牛蒡子15g,芦根10g,川芎15g,柴胡20g,香附10g.鼻塞重者加辛夷、苍耳子各10g;耳胀闭甚者加藿香、菖蒲各10g;若鼓室内有积液者,可加木通、泽泻各10g.若为风寒雍遏肺经,全身恶寒重,发热轻,鼻塞,流清涕,耳内闷胀,听力下降;舌淡红,苔薄白,脉浮数。治宜宣肺散寒通窍。方用三拗汤合苍耳子散加减:麻黄10g,杏仁10g,苍耳子10g,辛夷10g ,白芷10g,薄荷10g,荆芥10g,防风10g,甘草3g;水煎内服。

2、痰湿聚耳:耳内胀闷闭塞感较重,听力下降,自声增强,摇头时耳内有水响声。检查见鼓膜有弧形水平线或鼓膜外凸。全身多有头重头晕,倦怠乏力,口淡腹满;舌淡苔腻,脉濡或滑。宜健脾升清,利湿通窍。方用补中益气汤合五苓散加减:黄芪30g,党参15g,白术10g,柴胡10g,当归10g,陈皮12g,辛夷12g,茯苓15g,泽泻15g,石菖蒲10g,车前子15g,葛根20g,木通10g;水煎内服。

3、气血瘀络:耳内有闭塞感,听力减退,耳鸣渐起,日久不愈。鼓膜内陷明显,或有增厚,钙质沉着,粘连萎缩;舌质暗红,脉涩。治宜活血通络,聪耳开窍。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30g ,当归12g,川芎10g,桃仁10g,红花10g,全蝎12g,地龙12g,黄精15g,葛根15g,丝瓜络 15g,路路通15g.若兼有头晕,腰膝酸软,为肾精虚弱,可加用六味地黄丸或耳聋左慈丸,内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