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泉龙与中国稀土】蒋泉龙是“资本魔手”还是“实业家”

2017-12-0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中国稀土,前身为宜兴新威控股公司,1999年成功在香港上市后,便一夜成名.在家乡,它是一个江苏省宜兴市拥有20亿元资产的纳税大户:在香港,它

中国稀土,前身为宜兴新威控股公司,1999年成功在香港上市后,便一夜成名。在家乡,它是一个江苏省宜兴市拥有20亿元资产的纳税大户;在香港,它是市值超过20亿港元的中国民营板块的龙头股。

但是接连发生的两件事引起了投资者们的疑问。先是在2002年年报审计过程中,安永和毕马威两家国际著名会计师事务所先后辞职,据称是费用问题,而有报道称是账目太乱,洋会计师不愿沾惹这烫手的山芋。洋会计的辞职令蒋泉龙很是尴尬,市场有关中国稀土业绩有假的传闻和猜测开始出现。

更让中国稀土饱受质疑的是一纸检举信。这份举报信认为中国稀土上市时重新包装了公司三年来的财务报告,并将销售收入放大三倍。仅主业稀土类产品的销售收入累计虚增超过10亿元,利润掺水大约1亿元至3亿元。而且检举信转到香港监管部门后,香港联交所的调查立即全方位铺开。

尽管蒋泉龙指责检举信是其他企业别有用心的报复,但调查引发的风波令中国稀土一夜股价大跌,在联交所的股价一泻千里,已经跌到0.5港元以下的“仙股”行列,而去年最风光时,中国稀土的股价曾经超过3港元。

蒋泉龙夫妇出走海外?

“蒋泉龙夫妇已经去澳大利亚了!”一位当地知情的同行电话告知记者。

据报道,蒋泉龙刚刚在几天前还对媒体称:“中国稀土业绩是没有问题的,我什么风浪没见过,别想整垮我。”

带着疑虑,记者从无锡辗转颠簸近两个小时,来到了宜兴市偏僻小镇大浦洋,这里就是中国稀土的总部所在地,相对于中国稀土涉嫌造假事件的沸沸扬扬,这个与世隔绝的江南小镇仍保持着特有的平静。

当地人对中国稀土的称呼不太习惯,而是更熟悉它的前身“宜兴新威”这个老称谓。新威分为稀土厂和耐火材料厂两大厂区,占地近3000平方米,工人1000多人。

下午4时记者到达的时候,稀土厂区的10多个车间都在正常地运转,似乎没有受到涉嫌造假传闻的影响。蒋泉龙在厂区附近的豪华别墅很是扎眼。

前台警卫一听记者来采访,很自然地说:“前几天香港人也来调查过,去采访吧,但老板不在宜兴。”一位陪同记者的工务段段长告诉记者:“我们有抵抗力,在上市前就有过类似的调查,企业也没受什么影响。”这位段长在公司已经工作16年,对新威的感情很深,“工厂的效益一直不错,工人的年收入平均在1万元以上,在当地属于收入很高的,周边工厂的工人也就是一年几千块钱。

”而对蒋泉龙的评价是:“他从1984年办厂以来,从未拖欠过工人的工资,我们认为是个好老板。”

一新威职工告诉记者,蒋泉龙夫妇上周离开的宜兴,有说去香港接受调查的,也有说找人去摆平事情的,还有说逃到国外的。“一些中层干部已经提前寻找出路了,各种传闻很多,员工已经是人心惶惶了。”

蒋泉龙及他的中国稀土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拭目以待!智维律师评析: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如果行为一旦有法律上的污点,那么这个污点就可能陪伴终身,记录在历史的账簿上,并且随之会潜伏相应的法律风险。可能,这种法律风险一时不会爆发,但是这种潜伏的风险是非常可怕的,并且其一旦爆发,将是很难收拾的。

如果中国的企业家在创业或发家之时,能够有这方面的意识,并能够有意识的避免相关法律风险,则何来“原罪”之有?也更不用为“原罪”风险爆发而惶惶然了,更不会为风险爆发后挖空心思的补救了。

【蒋泉龙大事记】1952年,出生于江苏宜兴;20世纪70年代初期,开始在宜兴当地的一家耐火材料厂任职;1982年,赴开封第二耐火厂出任副厂长一职;1984年5月7日,以辛苦积攒下来的3000元人民币创办了戴“红帽子”的集体企业“宜兴镁质耐火材料厂”;1986年,决定在稀土行业上进行投入,而其时稀土行业的产品价格高涨,他大有斩获,稀土厂得以迅猛发展;1994年成立“新威集团公司”时,净资产达到了13亿元;1999年,“中国稀土”成功在香港上市;2001年以身家114亿元人民币成为《福布斯》中国内地富豪榜第39位富豪;2002年,在年报审计过程中,安永和毕马威两家国际著名会计师事务所先后辞职,洋会计的辞职令中国稀土倍感尴尬,市场有关中国稀土业绩有假的传闻和猜测开始出现;2002年11月左右,香港联交所收到一封关于该公司的投诉信,直指中国稀土业绩虚假;2003年5月,香港证监会声称,已按《证券及期货条例》第179条开始向中国稀土进行查讯;2003年7月,盛传蒋出逃澳大利亚;2004年2月4日,中国稀土控股有限公司发布公告:“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证监会)已结束根据证券及期货条例第179条对本公司事务进行之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