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保险要交多少年划算 退休金和养老金的区别

2018-05-2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养老保险,全称社会基本养老保险,是国家和社会根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解决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

养老保险,全称社会基本养老保险,是国家和社会根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解决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保险五大险种中最重要的险种之一。养老保险的目的是为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为其提供稳定可靠的生活来源。

据了解,养老保险主要有社会养老保险(社保中的职工养老保险)和商业保险中的养老保险。其中,社会养老保险指的是凡是企业职工,都参加这个保险。是国家强制性的保险,必须参加缴费,男60岁,女工50岁,女干部55周岁退休。而商业养老保险则是属于商业行为,任何人都可以参加,自愿投保,具体养老保险待遇依据参保合同执行。除了这两种养老保险以外,还有补充养老保险。补充养老保险是企业为职工缴纳的,个人可以缴费,也可以不缴费,依据企业自身情况而定。所存储的保险金,全部归属职工个人所有,是基本养老保险的补充。

养老金也称退休金、退休费,是一种最主要的社会养老保险待遇。即国家有关文件规定:在劳动者年老或丧失劳动能力后,根据他们对社会所作的贡献和所具备的享受养老保险资格或退休条件,按月或一次性以货币形式支付的保险待遇。是造福社会的需要,主要用于保障职工退休后的基本生活需要。养老金本着国家、集体、个人共同积累的原则积累、运作。当人们年富力强时,所创造财富的一部分被投资于养老金计划,以保证老有所养。

中国养老金主要分为两类: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退休养老金和企业人员退休养老金。二者实行的不同制度,被舆论广泛称为养老“双轨制”,两者待遇差距巨大,是一种歧视性的制度,在中国已经持续20年。具体表现为三个不同:一是统筹的办法不一样即企业人员是单位和职工本人按一定标准缴纳,机关事业单位的则由财政统一筹资。二是支付的渠道不一样即企业人员由自筹账户上支付,而机关事业单位则由财政统一支付。三是享受的标准不一样即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标准远远高于企业退休人员,差距大概是300%~500%。

社会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必须达到15年,到达法定退休年龄时才能按月领取退休金,如果超过15年则缴费年限越长退休金就越多。其中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金期间,可以免缴养老保险费。其个人养老保险帐户暂予保留,待重新就业时办理续保手续,缴费年限则连续计算。养老保险30岁以前交是最划算的,因为年轻交保险保费低,保障高。缴费时间选择20年缴费的,时间长,压力低。就是用很少的钱,获得很高的保障。建议根据自己的收入情况确定保费,不管你交多少钱,应该是年收入的15%左右为好,按现在的生活水平每人每年交保费5000--10000元为宜。

不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者,均可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但是,达到退休年龄而缴费不满15年者,不能按月领取基本养老保险金。因此,养老保险交多少年领到的养老保险金是最多的,应该是及早参加养老保险。参保时间越长、缴费越多,将来退休后领的养老金就越多。参保人员必须达到退休年龄且缴纳养老保险满15年以上,方可按月领取基本养老保险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后因故中途中断缴费的,其中断期间不能补缴,以后可以继续缴费。其中断缴费前所缴保险费不会作废,社保机构已作封存,中断缴费前后所缴养老保险费可合并计算。

1.缴费数额:基本养老保险费由企业和职工个人共同负担,企业按本企业职工上年度月平均工资总额的20%缴纳(部分省市略有调整),职工个人按本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资收入的8%缴纳。城镇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和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以个人身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以所在省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为缴费基数,按20%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2.上缴比例:缴费比例分作以企业参保和以个体劳动者参保两类,各类企业按职工缴费工资总额的20%缴费,职工按个人缴费基数的8%缴费。个体劳动者包括个体工商户和自由职业者按缴费基数的20%缴费,全部由自己负担。

3.基数:职工缴费工资高于所在省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300%的,以所在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的300%为缴费基数。职工缴费工资低于所在省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60%的,以所在省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的60%为缴费基数。个人身份参加养老保险的以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社会平均工资的一定比例作为个人缴费基数,可选择的档级为60%、80%、100%。基于如今社平工资逐年提高,考虑到个人承受能力,部分省市增加40%的档级。

1.在国家规定劳动年龄内的职工,由于用人单位原因应缴未缴基本养老保险费的。用人单位可以向劳动保障部门提出书面补缴申请,并提交申请补缴期间与被保险人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明,以及工资收入凭证。经确认后,由企业和职工个人从规定实行企业和个人共同缴费之月起,补缴养老保险费。

2.单位整体未参保的,应从企业注册成立之日起为职工全员参保,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但补缴时间最早不早于1995年1月。按规定参保补缴后,其已办理退休手续由单位负担其养老保险费用的人员纳入养老保险统筹。

3.未参保的原国有、集体企业职工,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后,现从事个体经营或灵活就业的,本人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与原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原始证明材料和原职工档案。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核后,可对原在企业工作期间未缴纳养老保险费的时间进行补缴。建立个人账户后连续缴费满5年以上的,其在原国有、集体企业工作符合国家和省规定的连续工龄,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认定后可视同缴费年限。

4.未参保的个体工商户、自由职业者等灵活就业人员,不允许补缴。未参保人员男不满60周岁,女不满55周岁的,允许其参保缴费,从参保之月起计算实际缴费年限。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缴费不满15年的,可延续缴费满15年后办理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手续。

5.关于中断缴费人员补缴。实行个人缴费后核定过缴费基数,也曾缴费,后因各种原因不再申报缴费基数,也不再缴费的,为中断缴费。2005年底以前中断缴费的,可按本文规定补缴。各省市的养老保险补缴具体政策不相一致,参保人可到当地社保局进行详细咨询。

养老金双轨制,是指对不同工作性质的人员采取不同的退休养老制度,即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和企业退休人员实行不同的退休养老金制度。一是统筹方式不同,企业人员是单位和职工本人按一定标准缴纳,机关事业单位则由财政统一拨款。二是支付渠道不同,企业人员由自筹账户支付,机关事业单位则由财政统一支付。三是支付标准不同,企业人员退休金只有退休前工资的40%左右,机关事业单位能达到90%以上。

也就是说,即使退休前工资相差无几,退休后企业人员退休金只有机关事业单位的三分之一左右。这种情况的存在,使企业职工普遍感到不公平和被剥夺,抵消了收入分配政策的改革成果,延缓了社会公平正义的建设进程,阻碍了人才资源的合理正常流动,同时也增加了国家财政开支和企业负担。这种“双轨制”使得企业退休职工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在养老金收入上的差距极为不合理。

人们的呼声很高一致要双轨制并轨,也就是企业和事业养老金差不多。企业20%、个人8%合计28%的缴费率,换来的是一二千元的养老金。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不缴费,一般都能有三四千元退休金。双轨制导致的巨大待遇落差,持续成为舆论焦点。养老金双轨制的并轨,公众早就“喊破嗓子”,可长期以来,民意已过河,并轨还在“摸石头”。

目前市面上的商业养老保险,根据是否具有分红的功能,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传统养老险和分红型养老险。其中,后者又在近几年有新的产品出现,比如万能险和投资连结险。

一、传统型养老险

预定利率是确定的,一般在2.0%-2.4%,何时开始领养老金,按照什么额度来领,在签订合同时就可以明确。历史上,这个预定利率是变化的,一般都会与当时的银行利率保持相当水平。银行利率高时,这个预定利率也高。比如说,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的高利率时代,商业养老保险的预定利率曾高达10%,但目前不会超过2.5%。

二、分红型养老险

通常有保底的预定利率,但这个利率比传统养老险稍低,一般只有1。5%-2。0%。分红险除固定的最低回报外,每年还有不确定的红利获得。

三、万能型寿险

在扣除部分初始费用和保障成本后,保费进入个人投资账户,有保底收益。目前一般在1.75%-2.5%,有的与银行一年期定期税后利率挂钩。除了必须满足约定的最低收益外,还有不确定的“额外收益”。

四、投资连结保险

也算一种“基金的基金”,是一种长期投资产品,设有不同风险类型的账户,与不同投资品种的收益挂钩。不设保底收益,保险公司只是收取账户管理费,盈亏由全部客户自负。

在经济发达的社会,一般而言,每个人的养老保障由三部分构成。一是社会基本养老保险,这部分比例大约占养老金总数的30%。二是企业为员工准备养老的企业年金,比例也是30%左右。三是个人为养老准备的资金,包括保险、基金等,这部分比例大约占养老金总数的40%。

一、社保只管“吃饱穿暖”

很多人也许会说,我每月都上缴社会养老保险费,将来退休就不愁了。众所周知,我们每工资中所扣的养老金是属于社会基本养老保险范畴。它是由国家法定强制实施的养老保险制度,保证退休时的基本生活需求。据社会保障研究问题资深人士介绍,完全靠基本养老金的话,退休人员只能维持中等偏下的生活水准,也就是只能“吃饱穿暖”,而没有更多可支配收入。所以,要想保证较高质量的退休生活,仅靠社会基本养老保险是远远不够的。

二、商业养老保险“牢靠”

在我国的养老保障体系中,除了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外,企业年金和商业性养老保险是另外两大有力的补充。企业年金(俗称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在未来潜力巨大,但由于在中国刚刚起步,具体的配套政策等还有待完善。而且最重要的是最终的选择权和主动权都在企业手里,员工个人是无法掌控的。而个人商业养老保险是可以由自己来决定是否购买,并可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灵活的自主规划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