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现清代官员墓葬 为什么古人的墓一般都能保存完好

2018-01-0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这两天,在安徽六安境内发现一座古墓,令人惊奇的是,棺木中的古尸以及穿戴衣物,乃至陪葬品都保存完好.摄影师从金安区文物管理所证实,古墓距今有百余年历史,古墓主人系清朝四品官职,朝议大夫.目前,棺椁已移至当地龙山公墓深埋.朝议大夫是文散官名,隋文帝始置,炀帝时罢.唐为正五品下,文官第十一阶.宋元丰改制用以代太常卿.少卿及左.右司郎中,后定为第十五阶.明从四品初授朝列大夫,升授朝议大夫.清从四品概授朝议大夫.这座古墓是六安市金安区望城街道大石岗村在清理集体土地上的无主坟时发现的,随即报告了文物主管部门

这两天,在安徽六安境内发现一座古墓,令人惊奇的是,棺木中的古尸以及穿戴衣物,乃至陪葬品都保存完好。

摄影师从金安区文物管理所证实,古墓距今有百余年历史,古墓主人系清朝四品官职,朝议大夫。目前,棺椁已移至当地龙山公墓深埋。

朝议大夫是文散官名,隋文帝始置,炀帝时罢。唐为正五品下,文官第十一阶。宋元丰改制用以代太常卿、少卿及左、右司郎中,后定为第十五阶。明从四品初授朝列大夫,升授朝议大夫。清从四品概授朝议大夫。

这座古墓是六安市金安区望城街道大石岗村在清理集体土地上的无主坟时发现的,随即报告了文物主管部门。当地文物管理部门专家进行现场勘验,经过文物专家初步鉴定,该古墓是清代光绪年间的一官员墓。

据六安市金安区文物管理所副所长张鹏告介绍,考古人员人员在处理棺木时发现墓主人面部已经呈黑色,身穿清朝官服,其嘴、鼻子和眼睛已经高度腐烂。

棺木上有如下文字:“皇清诰授朝议大夫胡公(字承组)之墓……清朝从四品官职……卒于光绪辛卯年七月初七(1891年7月初7),生于道光×巳年二月二十五日。”从其棺木上记载的文字确实表明墓主人生前是清朝从四品官职,朝议大夫。

现场,考古人员共筛检出有价值陪葬品7件(套),包含官服、管帽、朝珠、眼镜、玉器、折扇等,虽然经历百年,但保存完好。目前,棺椁移至当地龙山公墓深埋,陪藏品交由六安市文物局保管。

从发掘的棺木来看,古墓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之所以保存这么完整,是因为该座墓穴在防水和防腐上都做了精心的处理,现场也发现了大量用于防水和防腐的不明物体。 

为什么古人的幕一般都能保存完好?

古人对墓地的选择非常讲究,一般情况下古墓内部会常年保持干燥,而且由于空气隔绝,再加上棺木会做特殊处理防虫蛀,所以出土的文物自然保存比较完整。

保存不完整的一般有以下几个原因:1、墓被人盗过,文物遭到人为破坏,同时墓地内部文物再次接触到潮湿空气,最终被氧化或腐蚀;2、墓地坍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