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中的十大忠烈将领 名副其实还是充满争议

2018-01-1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左宝贵(1837-1894年),清末著名民族英雄,字冠廷,回族,山东费县地方镇(今属平邑县)人.幼年家贫.父母早丧,孤无所依.后被迫携两弟投效江南军营,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他参与镇压过太平军.捻军和东北伐木工人.挖金工人.东荒教民起义.清政府先后奖给其六品军功,颁赏奖武金牌.白玉翎管.白玉搬指.大小荷包,赐予铿色巴图鲁勇号,赏穿黄马褂,头品顶戴,赏戴双眼花翎,封建威将军.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左宝贵率所部自辽东渡鸭绿江开赴朝鲜平壤,守北城玄武门.9月日军分四路进逼平壤,平壤守军主将叶志超企

左宝贵(1837-1894年),清末著名民族英雄,字冠廷,回族,山东费县地方镇(今属平邑县)人。幼年家贫。父母早丧,孤无所依。后被迫携两弟投效江南军营,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他参与镇压过太平军、捻军和东北伐木工人、挖金工人、东荒教民起义。清政府先后奖给其六品军功,颁赏奖武金牌、白玉翎管、白玉搬指、大小荷包,赐予铿色巴图鲁勇号,赏穿黄马褂,头品顶戴,赏戴双眼花翎,封建威将军。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左宝贵率所部自辽东渡鸭绿江开赴朝鲜平壤,守北城玄武门。9月日军分四路进逼平壤,平壤守军主将叶志超企图弃城逃走。左宝贵派亲兵监视叶志超,并登城指挥与敌激战,身受重伤仍坚持督战、燃放大炮,后中炮牺牲。 

丁汝昌(1836年11月18日—1895年2月12日),安徽省庐江县人,原名先达,也作禹亭,号次章,清朝海军北洋水师提督。祖先明初从凤阳迁居庐江,同治四年(1865年)迁居巢县汪郎中村。丁汝昌早年参加太平军,当太平军大势已去的时候,被迫随队叛投湘军,不久改隶淮军,参与对太平军和捻军作战,官至记名提督。光绪五年(1879年),被李鸿章调北洋海防差用。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在威海卫之战中,丁汝昌指挥北洋舰队抗击日军围攻,但未得到上级命令,无奈港内待援,致北洋海军陷入绝境。最后在弹尽粮绝,援军来援的希望破灭之后,拒绝了伊东祐亨的劝降,服鸦片自尽以谢国人。丁汝昌是甲午海战中的关键人物,以往不少中国近代史的论著和辞典都对其大加颂扬,但事实也许并非如此,对此人的评价是有正反两方面争议的。 

邓世昌(1849-1894),近代著名海军将领,祖籍广东番禺,中日甲午战争时为致远号巡洋舰管带,在1894年9月17日海战中捐躯报国。邓世昌及其将士壮烈殉国后,举国上下一片悲愤,威海百姓自发出海打捞英雄们的尸体,当地流传着“通商卖国李鸿章,战死沙场邓世昌”的歌谣

邓世昌牺牲后举国震动,光绪帝垂泪撰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并赐予邓世昌“壮节公”谥号,追封“太子少保”,入祀京师昭忠祠,御笔亲撰祭文、碑文各一篇。李鸿章在《奏请优恤大东沟海军阵亡各员折》中为其表功,说:“……而邓世昌、刘步蟾等之功亦不可没者也”。清廷还赐给邓母一块用1.5公斤黄金制成的“教子有方”大匾,拨给邓家白银10万两以示抚恤。邓家用此款在原籍广东番禺为邓世昌修了衣冠冢,建起邓氏宗祠。威海卫百姓感其忠烈,也于1899年在成山上为邓世昌塑像建祠,以志永久敬仰。1996年12月2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命名新式远洋综合训练舰为“世昌”舰,以示纪念。

林泰曾(1851-1894),在中日甲午海战中自杀身亡。林泰曾祖父叫林霈霖,系林则徐胞弟,其自幼丧父母,依寡嫂生活。

1894年十月十六日晚,北洋舰队自旅顺撤往威海,十七日凌晨,舰队在进入威海港时,"镇远"不慎擦伤,随即采取紧急损管措施,但已不堪出海任战。林泰曾以战局方棘时损伤巨舰,极为忧愤,遂于十九日卯刻服毒,辰刻身亡,时年44岁。"死之日,知与不知,咸为扼腕"。 

林永升(1853-1894)字钟卿,汉族,福建侯官(今福州)人。福州船政学堂第一期毕业,参加了中国近代海军学校的第一次远航实习,周历南北洋。后以千总任福州船政学堂教习。1877年作为中国海军第一批留学生赴英国皇家海军学校深造,在英国海军装甲战列舰"马那多"号实习。回国后调入北洋升任守备、都司,曾任"镇中"舰管带,1887年赴英国接收"经远"舰,升任游击管带"经远"舰。北洋成军后升任左翼左营副将,后迁至总兵。

林永升在中日甲午海战中阵亡。在海战中,林永升不幸“突中炮弹,脑裂死亡”,时年41岁,帮带大副陈荣和二副陈京莹也先后中炮牺牲,“经远”舰中弹累累,最后“在烈焰中沉没”。对他的死,朝廷上下及海军将士无不深为痛惜。 

聂士成(1836年-1900年),字功亭,安徽合肥北乡(今长丰县岗集镇聂祠堂)人,清朝将领。幼年父死家境贫寒,与母亲相依为命。聂士成自小好行侠仗义,后投身军旅,开始了四十年戎马生涯。

先后参与剿捻、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庚子之变,战功卓著,于庚子之变的天津保卫战中,中炮阵亡。清廷追赠他为太子少保,谥号忠节。 

刘步蟾(1852-1895) ,字子香,汉族,福建侯官人(今福州市)。清末海军将领。毕业于福建船政学堂。1875年被送往英国学习枪炮、水雷等技。回国后,由李鸿章推荐,升游击,会办北洋草房,协助制定海军军制、营规。

1882年赴德国购领船舰,任北洋水师右翼总兵。1894年中日战起,黄海战役中丁汝昌受伤,他代为督战指挥,鏖战三时许,多次击中敌舰。次年,为威海卫海战中英勇抗敌,以身殉国。 

黄建勋(1852-1894),清末海军将领。1876年冬,黄建勋作为福州船政第一批留学生出洋留学。1880年4月,黄建勋学成归国,充任福州船政学堂驾驶教习。

1894年9月17日,北洋水师和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展开大战,由于黄建勋所在的“超勇”舰是木质舰身,不幸被日军火炮击中起火,最终被烈火焚没。黄建勋落水后,“左一”鱼雷艇驶近相救,抛长绳援之,不就而没,时年43岁。 

叶祖珪(1852-1905年),清末著名海军将领。福建船政学堂第一届毕业,第一批留学英国。归国后,历任"镇边"、"靖远"管带,参加1894年之中日甲午海战,所领之"靖远"舰在甲午海战中一度作为旗舰指挥舰队后被授北洋水军统领。

1905年夏,叶祖珪在巡视沿海炮台及水雷营时,劳累过度又染伤寒,于上海军中病逝,时年53岁。“将吏皆哭失声,有越千里来送葬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