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磊石儿女为什么跳楼 军总医学泰斗黎磊石昨辞世 兄弟三人皆为院士

2017-08-0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3月16日7时58分,一代医学大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副院长黎磊石,因患肿瘤长期医治无效与世长辞,享年84岁.   

    3月16日7时58分,一代医学大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副院长黎磊石,因患肿瘤长期医治无效与世长辞,享年84岁。

    黎磊石院士是湖南浏阳人,1926年10月出生,1949年4月参加工作,1963年4月入伍,1981年4月入党,技术1级,文职特级,南京总医院副院长。1994年当选为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

国际著名肾脏病学家,主任医师,教授。中华肾脏病学会及亚太地区肾脏病学会创始人之一。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国际肾脏病学会原理事,亚洲太平洋地区肾脏病学会理事,香港内科学荣誉院士,2003年成为国际肾脏病学会终身荣誉会员。

黎磊石同志1993年当选为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是首批国家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996年获军队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1999年被评为全国百名优秀医生,获得“何梁何利”基金奖、中国医师奖,2009年被江苏省评为建国60周年十大杰出科技人物。

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6次、三等功8次。他在国内外医学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600多篇,出版《中国肾脏病学》等专著13部,有6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军队科技进步一、二等奖12项。他领导的肾脏科,是军队、江苏省医学重中之重学科及实验室。

    黎磊石院士离世, 医学界痛失一位学术巨擘,南京军区总院以及整个南京医疗界都悲痛万分。从医60年来,黎磊石院士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医学传奇,把医德修行作为终生课题,把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作为终生追求,以大爱仁心,为万千患者送去健康和笑容。 黎院士说:“在一个具有道德感的医生面前,歌星和纤夫,总理和士兵,没什么不同。” 做医生就要爱病人,是黎磊石院士生前恪守的从医信条。

    “年过8旬的黎院士每天来查房”

    听到黎磊石离世的消息,远在四川绵竹金花镇的李涛在电话里几乎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话语中带着哭腔:“太可惜了,像黎院士这样的国宝应该再活几十年的。”

    2008年5月23日,汶川地震伤员李涛被送往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接受治疗。那时,他是来宁治疗的伤员中病情最重的,心跳每分钟120次以上,血压超过150,体温超过38摄氏度,左臂肿得比热水瓶还粗。李涛被查出急性肾功能衰竭、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急性肝损伤、急性肺损伤等,生命垂危。医生说,就算救回了命,左臂因长期受压迫、肌肉坏死,恐怕也保不住了。

    被救出后,李涛常常被噩梦惊醒。但是,当他被抬进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时,一个不经意的细节却让他的心放了下来。“我被送到了肾脏科,电梯门一打开,我看到了满头白发的黎磊石院士在等着我,从眼神中能读出关切。我曾在电视上看过他,有这么顶级的专家为我看病,我知道自己有救了。”

    在军区总院,李涛得到了最好的治疗,每个科室都派出主任医师为他会诊。在他病情最严重的时期,年过8旬的黎磊石每天都来查房,亲自制订治疗方案。到后来,李涛脱离危险了,黎磊石还是坚持每周两次到他床边。

    “我和黎院士之间没有太多的交流,但我能感受到,黎院士对工作严谨且精益求精。”李涛说,“80多岁的黎院士完全可以享清福了,他却把自己的分分秒秒都奉献给了病人。”

    在南京医生的精心治疗下,2008年8月1日,李涛出院了,原本可能要被截去的左臂也保住了。

    “希望黎老一路走好。”李涛在电话里说。

    脾气不好,但从不对患者发火

    黎磊石有两个哥哥,令人惊叹的是,三兄弟同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老大黎鳌是著名的烧伤外科专家,曾任第三军医大学副校长、西南医院烧伤研究所主任,他亲手创办了中国第一个烧伤病房,被尊为中国烧伤学界的泰斗。老二黎介寿,被人称作中国肠外瘘治疗的鼻祖,他是亚洲同种异体小肠移植的开拓者。老三黎磊石,比黎介寿小两岁,他所开创的中国肾脏病学,已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

    黎磊石脾气比较倔,从小就爱打抱不平,在家里也是这样的。觉得不公平他就要喊,有时候喊叫无用就哭,因此大人并不喜欢他。不过,对待患者,他却非常耐心。一次,一名患者抱怨体检报告来晚了,冲护士发火,还连带骂起了黎磊石,黎磊石却心平气和地向患者说明情况。黎磊石曾说过:“我脾气不好,但从不对患者发火。”的确是这样。

    52岁“高龄”转攻肾脏病

    生前,黎磊石院士非常忙碌,2008年6月20日,为纪念黎磊石和黎介寿兄弟俩从医60年,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决定为两位院士举行一个庆祝大会。而就在庆祝大会那天上午,黎磊石依旧按部就班地工作,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实验室是黎磊石最钟情的地方,上网、查资料、做实验,是他每天的必修课。

    俗话说“人过中年不学艺”,然而从事了20多年热带病和血吸虫病研究,并已拥有权威地位的黎磊石,却在52岁时决定转向肾脏病临床研究。别人都不能理解,黎磊石却一语道出心声:“经过这么多年发展,血吸虫病治疗在我国已经逐渐成熟,但肾脏病研究还是一片空白,我要做病人最需要的医生!”

    治疗肾脏病的人都知道一种叫雷公藤的名药,但有多少非医学界人士知道黎磊石在雷公藤的发明中所做出的贡献? 在一次查房中,黎磊石发现一名用雷公藤治疗风湿性关节痛的病人,治疗前存在的合并严重蛋白尿症突然消失了。这个偶然的发现,激发了他的灵感。随后黎磊石即开展了一系列基础研究,证实了雷公藤是一种具有独特免疫抑制功效的药物,对肾病治疗有显著帮助。

    但雷公藤也有剧毒,黎磊石不避危险,每天亲口尝毒,有一次他差点晕厥过去。最终他掌握了雷公藤对治疗肾脏病既有效又安全的剂量。

    为了拯救更多的肾脏病患者,内科医生黎磊石还顶着压力和非议涉足肾移植领域研究并获得成功,从最初的每年移植十几例发展到突破1000例,黎磊石用20年时间奇迹般地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40年的发展历程。

    学生里出了三位院士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黎磊石院士先后培养博士生、硕士研究生及博士后逾百名,他们大多成为军队和地方的医疗骨干。

    去军区总院肾脏科门诊看过病的市民都知道,肾脏科门诊边上挂着两个大头像,除了黎磊石之外,还有一个是刘志红院士。但是,很少有患者知道,刘志红院士也是黎磊石的学生。

    记者了解到,国内肾脏科领域共有四名院士,除了黎磊石之外,其他三名院士都是女院士,分别是南京市民熟悉的南京军区总院刘志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陈香美院士,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侯凡凡院士,而这三名院士全都是黎磊石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