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的表现有哪些 造成自卑心理的原因有哪些

2018-03-1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自卑是一种因过多地自我不定而生产的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自卑感人人都有,只有当自卑达到一定程序,影响到学校和工作的正常进行,才归之为心理疾病,在人际交往中,主要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品质等自身因素评价过低;心理承受有力脆弱;经不起较强的刺激,谨小慎微.多愁善感,常产生疑忌心理;行为畏缩.瞻前顾后等.自卑心理的产生,主要来源于心理上的消极的自暗示.其表现在“交往中的自卑心理往往是现实交往受挫,产生消极反应的结果.青少年在交往过程中常可能遇到不能克服的障碍,导致交往挫折感的发生.如失恋,常常就会引起失恋

自卑是一种因过多地自我不定而生产的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自卑感人人都有,只有当自卑达到一定程序,影响到学校和工作的正常进行,才归之为心理疾病,在人际交往中,主要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品质等自身因素评价过低;心理承受有力脆弱;经不起较强的刺激,谨小慎微、多愁善感,常产生疑忌心理;行为畏缩、瞻前顾后等。

自卑心理的产生,主要来源于心理上的消极的自暗示。其表现在“交往中的自卑心理往往是现实交往受挫,产生消极反应的结果。青少年在交往过程中常可能遇到不能克服的障碍,导致交往挫折感的发生。如失恋,常常就会引起失恋者较长的时间的不良情绪反应。对待这种爱情挫折,有自卑倾向的人会难以忍受,把失败归因于自己的无能或倒霉的命运,因而灰心丧气,意志消沉。这种不良后果会产生消极的自我时间性示,使得自卑心理更深入内心,并不断膨大,以致丧失交往的勇气和信心。

生理上的某些不足引起消极的自我暗示。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原因,一些青少年常因个子矮、过胖、五官不正、身体有残疾、缺陷等抑制了自己天性的发挥,于是感到精神压力重重,常怀疑或担心自己的缺陷被人耻笑,因此而离群索处,不敢主动交往或接受友谊。

对自我智力估计过低带来的消极暗示。有些青少年由于学业上、工作上成绩平平,无出色表现而过低估计自己的才智水平,甚至导致对整个自我认识消极,认为自己“处处不如别人”,于是在交往中过于拘谨,放不开手脚,担心自己成为笑料或被人算计。

对性格与气质自我评价带来的消极的自我暗示,自卑者大多对自己的性格、气质特片有些了解。但他们对于自身存在的不利不交往的性格特征,总表现出无能力的态度,叹曰:“江山易改,秉性难移”,如那些自认为性格怯懦、抑郁低沉、反应迟绘者,多不敢主动结交朋友,常常“天马行空,独来独往”。

通常,自卑感强烈的人往往会有过某一特别严酷的经历,有过心理创伤。但是,同样的心理创伤,并非所有的人都会产生自卑感,因为心理创伤并不是完全起因与外部的刺激,而还有起主观原因——性格。自卑感较强的人一般具有以下几种性格特征:小心、内向、孤独和偏见、完美主义。

有的人自卑心理的诱因是生理素质方面的,如五官不够端正、过胖、过瘦、过矮、口吃、身体有残疾、缺陷等等,这称真自卑。

而有的人自卑心理的诱因是社会环境方面的,如出身农村,经济条件差,学历低,工作环境不好,家庭或单位的影响,等等;有的人自卑心理的诱因是性格气质方面的,如内向,孤僻等;有的人自卑心理是由于生活经历造成的,如情场失意,当众出丑被人嘲弄,等等。

1、正确对待失败。青少年由于知识、经验的不足,失败时往往找不到恰当的方法排解自卑感、挫折感,结果出现恶性循环,失败导致自卑,自卑引起失败。要知道,在漫上的人生征途上,一帆风顺是不可能的,而挫折和失败倒是必然会发生的,对此持平常之心,就不会在感情上产生很大的波动,英国著名教授汤姆逊在总结自己工作成功的经验时,把它概括为两个字,那就是“失败”。

2、增强自信。凡事都要有一个必成的信念,要对自己有充分的信心,对事态发展的前途抱乐观态度。要自信,自信消除自卑,促进成功的最有效的补尝方法,平时要注意及时抓住自信心的种子清扫自卑的瓦砾,给它一片湿润的土壤——因为自信心是能通过一次次微小的成功来增强和得到升华的。在自信的基础上,建立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抱负水平”。“抱负水平”是指个体将某件事做到某种程度的心理需求。“抱负水平“不宜定得太低或过高,定得太低,激不起奋斗热情,反而引起惰性;定得过高,超过自身能力,达不成则易引发“失败感”。所以,“抱负水平”必须符合自己的实际条件。

3、“避己之短,扬己之长”。“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学会对自己作公证的全面的评价,既不沾沾自喜,以不影响自怜,不要死盯着自己的短处,背上一个沉重的包袱,要善于挖掘和发展自己的优势,以补偿自己的不足。

(1)童年教育:

自卑感是幼小时在家庭里就开始形成的,所以幼年期的教育非常重要。做父母的不应对子女寄以超过其实际可能的期望值,要客观地观察并承认子女的天赋条件。要着重培养其实际能力,因材施教,并设法让他感到心里踏实。成才需要坚定的毅力,应帮助孩子培养起良好的心理品格。

(2)化不利为有利:

自卑感既会使人羞怯退缩,也能使人奋发进取。某种意义上,自卑感是走向成功的踏板。发现它,承认它的存在,并设法弥补它,从而达到人生的目标。

(3)系列摆脱法:

若是自己不能胜任的事,不要立即强制去做,而是先从较容易人手、获得自信后,再做较为复杂的事,以便一步一步地实现目标。这叫做系列摆脱法。

(4)共鸣性理解:

对怀有自卑感的人,应摆脱孤立无援、独自苦恼的状态,将自己的困惑向周围人诉说,帮助分忧解愁,体谅、理解其苦恼心情,争取周围人及家属的“共鸣性理解”,对消除自卑感具有良好作用。

(5)行为矫正法:

要针对自己的弱点制订一个逐步训练的计划,并坚持不懈地执行。如争取在集会上发言,主动接触陌生人;可以预先拟就话题,演练对话,提高语言技巧及社交手段。也可观察一下周围的人,发觉别人也不像自己所认为的那样十全十美,对自己又并无歧视之意,也就不再“自惭形秽”了。

(6)集体心理治疗:

对于自卑感的克服,一般心理治疗中的说理开导、分析评价、讲授对策、鼓励劝慰等,都是用得上的。心理治疗时还把有同样经历的人组织成集体小组,相互慰藉,共同探讨,鼓励进取,消除自卑。对个人单独难以克服的自卑者,参加这类有组织的自助小组,开展自救心理治疗会有更多裨益。

(7)伴同心理障碍的治疗:

若有明显的焦虑、抑郁、失眠及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当求医辅用适当药物同时治疗。当自卑感伴同神经衰弱、抑郁症、心身疾病等时,最好短期住院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