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赞咏春 【咏春王】梁赞之佛山咏春、古劳咏春

2018-03-2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佛山咏春实作训练正如黄淳梁先生所讲:"是两只手练不是两只手用".其意应是在实作训练中,双手攻防变化,始终是两只手一起用,而在实战攻防中亦始终

佛山咏春实作训练正如黄淳梁先生所讲:“是两只手练不是两只手用”。其意应是在实作训练中,双手攻防变化,始终是两只手一起用,而在实战攻防中亦始终是一只手防一只手攻。这种攻防兼备的打法,本门古劳咏春称之为“一出一入”打法。是符合咏春拳近体搏击实打原理的。

佛山咏春拳在整个系统训练过程中,离不开直线运动原理,并以拱形三角架构理念攻防,做到攻防不出架构,用劲也不出架构。这种上下立体式变化结构,可以在实战运动中始终保持一种平衡稳定作用。其好处在于,在实作时可以集中精神在指定的架构范围内运作,使攻防动作减少到最小最适度的有效范围。

犹如一座立体式金字塔整体直线运动,双手进攻合身步又似一把锋利的尖刀,直出直人无懈可击,紧迫快打,所向必挫。实作角度变化从心法朝面追形:像指南针一样始终对着对方的中线,达到以静制动,来留去送,拳头开路甩手直冲。

由此得知咏春“一出一入”打法,进攻路线应届直线运动的。而防手御力应以腰为轴弧线形用劲,并不出固定拱形三角架构之外,使出直拳达击点的距离恰到好处,因此防手的落点一般在对方进攻手的首节。这种打法比较适应接手后长桥手进攻。

防手落点在首节可以节省用力,如称杆尾端达到从小到大。但是其跟手防手动作范围大了很多,难度亦同样大很多。所以在咏春拳训练中,是按先长桥手攻防,再中桥短手攻防,最后短桥手攻防次第修练的。亦即是说师承训练先长后短,先难后简,步步深入,万法归中。这应属咏春拳拱形三角架构理论的其中主要特点。

用咏春拳拱形三角形架构有利于藕手过手的知觉攻防模式训练,动作变化无须理会以外的来势。原因“一出一入”打法攻防始终要与对方保持一段出拳距离,而且随遇而变。故此在换势变化过程中,桥手功力要过得硬,知觉意识反应要灵敏快捷,出拳要有杀伤力使攻防回手不空,精神意识要一往无前。

出人手不能收,达到以直求近,以近求快,一气败敌。实战中要达到这种打法,须进行咏春拳的黐手对练,通过浸泡黐手,可达到知觉灵快合于实作使肉眼难及,使上下血气运行达于四梢桥手,内功不断充实。

在外形架构细腻动作的有机运动下,要使内劲积叠上升,只能通过肌肉意识的紧张收缩,合体内血气循环而生化。这个内外运行过程,合体内血气循环而生化。这个内外运行过程,往往会使人产生两个极端,一是急功近利,不注重知觉灵劲的实、用,以为用力把对方制住就是黐手的目的。

而忽视承接对方实作用劲,这样又使对方加力对抗,造成师兄弟双方实作用劲脱离轨道,三五年苦练黐手用劲,一但与人切技,上下不合易犯顶力。亦有在黐手中只强调松和慢,三年二载亦一成不变,实作对别人一变劲则无法适应。

所以咏吞拳的黐手对练应循规渐进,灵变用劲也应适合实战对抗。能否按咏春拳三角形架构“一出一人”黐手对练循序渐进的原则长年浸泡,这将取决于咏春拳功夫的造诣高低,而非赖年轻力壮独以力之一时之赢 (原因同门共技胜身材),若功技不合,随着年龄增长很易后退。

由此得知咏春拳“一出一入”打法在黐手训练中要多思多悟,功技灵劲懂得运用后,则应主动与同门高大力壮的师兄弟多黐手,还要在打木人桩练外力的同时,从中提高内力;通过操六点半棒同样可以提高内外劲发寸劲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咏春拳直线三角形理念有限范围的攻防合一和实战抢攻的威力。

从上述分析,说明咏春拳三角形理论“一出一人”打法是咏春拳中的最简单最直接的成形规则打法。这种成形的训练方法是提高咏春拳实作功力之极有效的方法。所以在三角形架构训练中,要使外形动作由大化小,从中强化功力的实作重要作用,以最直最近的距离在对抗和坚实的架构直指中只有对方中线,把拳击入才能克敌制胜一气败敌。

“一出一入”打法其秘在于以直破势。朝面追形是以直破横,但求一个快字,是一种实打功夫,比较适合年轻力壮的人使用。

因此咏春三角形的架构“一出一人”打法在实作训练中欲达到以小胜大,以弱胜强的高层次,必须要注重手导身步的知觉变化技术用劲,训练实作用劲不要犯顶撞之力,迂回直线运动知觉反应要快,上下用劲要恰到好处,擅于借势借力,攻防招招控制住对方重心,做到以整体用劲破势举手败敌,才算咏春拳“一出一入”直线快速入近的高层次打法。

以横破直是太极拳大捋能破小将的哲理,要在实战中达到以横破直,并适应实战中各种打法,则应加强对内功心法和身步变化每个角度灵度用劲的修练,达到以意领气,以气摧力,意动形随,形意合一。知觉意控用劲如蛇缠猎物,全身上下是圆轴,步法如灵猴,开合沉浮适应千变万化。以巧取胜,轻似鸿毛,重如泰山。

运弧(拱形)成圆,圈中有圈,跟手人三关横斜力叠生,千锤百炼,跟手还原,着着领先以浑圆整劲先失其重心,任吾击放。在梁赞后期返古劳乡传授的古劳咏春拳中,即循此道而修练对拆法,而且放在对拆中的后期重点对练。从中可知古劳咏春拳在前段“一出一入”打法中其对拆训练不以拱形跟手,而是以弧变圆,并把咏春拳的上中路拱形三角形架构变成上中下路圆形多角度立体式攻防,这种架构同样做到用劲和外形动作,不出肩不破体。

手法已包括咏春拳中的小念头、寻桥、摽指的长、中、短手技术原理。在正面对拆中本门称为“小圈跟手攻防”,并做到圈中有圈双手跟手横斜力也是阴阳变化之圈,意识发力也有螺旋圈,放人同样要有旋转之圈。

当上述正面“一出一入”打法圆形架构固定下来后,则应由正变侧,由小圈变大圈,不断扩大对跟手进攻的走势变化角度,使之更适应各种大开大合变化的打法。所以在古劳咏春拳中有九十度和一百八十度扇形转身双手打法,有十字四门拳一百八十度转身步和合圆形每个角度打法,并运用于本门的“一出一入”打法中和本门咏春独有的“双手练双手同时用”的跟手进攻破势。

因此,本门从“一出一入”攻防打法到后期跟手取势进攻,只以对拆法双人对练,以及散手练习却无小念头、寻桥、标指套路练,师承认为打木桩会失知觉,不利于跟手取势进攻,故训练中亦无打木人桩。

本人以为,古劳咏春的正面圆形架构打法似咏春拳中的小念头打法,跟手驭势似寻桥用意,跟手走势抢攻又似摽指打法,原理一样但心法用法各有侧重,其效果也不同。其中本门古劳咏春标指,肘法在后期有专门的系统对拆法,并能招招还原千变万化,其中肘对拆法可以管着全套咏春拳(还可以破泰拳拳肘法),但师承严令无缘者父子不传。

由上可知,梁赞师承咏春拳是依人而教的,使之学有所成,佛山咏春以能防能打而适合青壮年实用,古劳咏春不但要能防能打而且十分注重禅道中的修炼,更注重养生价值,到老也能练能用,且相对而言功力不易退,更加适合男女老少练习。所以古劳咏春自由藕手只有自由圈手对练,却无佛山咏春碌桥藕手。相反,佛山咏春只有拱形三角形架构碌桥藕手却无古劳咏春拳的(小圈手变大圈手)自由圈手藕手对练。

出于对咏春拳拳理拳法认识,有人认为咏春拳是一种擒拿反擒拿拳术,佛山咏春是小擒拿,古劳咏春属大擒拿。亦有人认为,佛山咏春是偏硬的咏春,古劳咏春是一种软咏春。前者之说是从形认识,后者之说含有理的认识。本人以为,独以师承“一出一入”打法的咏春拳,由于以三角形固定架构攻防直线运动,实战中要达到以直破横直出直人。

而尽快适应青壮年实战,则只能以手桥的硬度合知觉变化快速反应,训练中强调功力的到位,达到一力压十技。

在我以武会友中,曾多次接触过类似打法的实战性很强的数派咏春高手,他们个个打法虽风格不同,但都在二十三岁到二十八岁之间,且身壮如牛。试技中我技术比他们变化多,但他们体能功力优于我(当时我已五十岁,加上本人多以学术研究为主,师承后很少操练),双方出于点到即止,但求心中有数终以握手言和。

从中可知学咏春拳在精不在多,在于需要和适应哪一种人实用。但是我亦认识数个咏春拳实战技术很强的高手,都在五十岁至七十多岁之间,看似年迈清瘦,却能在与数派各门高手以武会友中令人口服心服(其中包括青壮年咏春高手),由此得知拳学之胜负在于合理和苦心系统修练。

中华拳术功夫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胜负只在闪念之间,不能以一次输赢而否定拳中门派之优劣。有时在不同门派的高手切技中,往往会以互不输赢因相互不适应,而使人认为“无章律”。这种极端言语是不符合通全鉴学思想和拳学之道的。咏春拳各门各派与中国百余种拳术及各种拳术的各门各派;能发扬光大留存至今,其中均不乏能人高手,关键是能否学到其精髓,并从实践中融通适应,门派之间相互指责核实不可取。

咏春拳各门各派技术原理原则相近,只是训练和用法各有侧重,不分优劣,应学一派精一派,千万不可三心两意急功近利。能学全所学的某派师承咏春拳亦非容易之事,一但掌握对日后鉴学则易举一反三。中华拳道深不可测,其意应是要习武者不骄不躁,学而不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