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仲恺是蒋介石杀的吗 廖仲恺的子女现状如何

2018-05-2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廖仲恺遇刺案是民国的一大悬案,至今没有定论,当然,从廖仲恺被杀后的结果来看,国民党右派势力拥有很大的嫌疑.那么,廖仲恺是如何被杀的呢?究竟是

廖仲恺遇刺案是民国的一大悬案,至今没有定论,当然,从廖仲恺被杀后的结果来看,国民党右派势力拥有很大的嫌疑。那么,廖仲恺是如何被杀的呢?究竟是不是蒋介石杀了廖仲恺呢?

廖仲恺,男,(1877年4月23日—1925年8月20日),汉族,原名恩煦,又名夷白,字仲恺。广东省归善县陈江镇鸭仔埗乡窑前村(现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仲恺高新区陈江街道办幸福村)人,祖居地是广东梅县程江镇,1877年4月23日出生于美国旧金山。

中国国民党左派领导人、中国国民党左派领袖、中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活动家、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先驱。国民党左派的光辉旗帜,中国共产党的挚友。

1877年4月23日,廖仲恺生于美国加州旧金山旅美华工家庭。1893年,父亲廖竹宾在旧金山病故后,随母亲回到中国广州,投奔时任清政府招商局总办的叔父廖志岗。中日甲午战争后倾心西学。1896年就读于香港皇仁书院。1897年,在叔父的安排下,他与香港地产商何戴的九女儿、同为国民党左派的何香凝在广州结婚。1905年廖仲恺、何香凝夫妇协助孙中山建立了中国同盟会,并先后入会。

辛亥革命后,廖仲恺夫妇追随孙中山回到祖国继续革命事业。廖仲恺先后担任过广东枢密员、财政司长兼国税厅长等职,对建立和巩固新生的广东民主共和政权作出诸多贡献。

1913年宋教仁被刺,潜赴北京运动国会议员反袁,险遭捕杀。旋回广东参与讨袁活动,失败亡命日本。1914年在东京参与组织中华革命党,任财政部部长,以后一直追随孙中山左右,主持财政。1917年参与护法运动。1919年与朱执信、胡汉民等在上海创办《星期评论》和《建设》杂志,积极宣传孙文学说,鼓吹"继续革命"。1921年协助孙中山北伐。1922年陈炯明叛变,被囚禁,旋被营救脱险。9月奉孙中山命秘密赴日本与苏俄特使越飞会谈,磋商中苏合作。1924年6月任广东省省长。

1925年8月20日,国民党左派领导人廖仲恺遇刺罹难,在中国近代史上产生重要的影响。因历史原因以及当时的社会状况,使得廖仲恺遇刺事件没有明确的结论,笼统地认为廖仲恺遭到了国民党右派势力的刺杀。廖仲恺遇刺案的直接后果是孙中山的主要助手胡汉民、许崇智的失势,汪精卫得以整合国民党的派系,而蒋介石从此跻身权利中心。

廖仲恺遇刺案为中华民国史上一宗扑朔迷离、在一定程度影响并改变了历史走向的突发事件。此案过去80多年矣,而许多谜团或疑点,至今未能破解。这除了恐怖事件本身的诡秘性使人难以全面窥测外,案发后不断添加的一些人为因素,更降低了案情的能见度,以致今天对“廖案”的梳理,仍有许多不甚了了的东西。

打开今天的互联网,只见有人这样写道:根据调查与审讯,“证明”刺杀廖仲恺的主使者是朱卓文、胡毅生、魏邦平、梁鸿楷、林直勉等人,胡汉民、许崇智涉嫌。实际上“廖案”的能见度很低,上述说法,存在不少可疑之点。不过,关于“廖案”凶手的几种观点,我们不妨一听。

一种观点认为蒋介石可能是凶手。从两年后蒋屠杀共产党可以看出,虽然当时他还没有表现出来,被称为“中派”,但他内心是仇视共产党的。因此,暗杀容共的廖仲恺也是有可能的。不过,一者,同样没有任何直接的证据证明他参与了这件事,二者,他当时最重要的任务是走上国民党的权力巅峰。蒋介石是个权术家,他非常明白在什么时候该干什么事情。在那时候,他需要做的,是把自己打造成孙中山的忠实信徒,嫡传弟子,让他立马做出反对孙中山三大政策的事情,那绝对无助于这一形象的打造。而两年后他发动“清共”,那时是因为反对共产党已经成为当时国民党的主流,他迎合这种主流的一种权变而已。

一种则认为凶手是胡汉民。胡汉民也是最大的嫌疑,而且也基本上被视为一个定论。理由是,孙中山去世后,胡汉民和汪精卫是孙中山最直接的继承人。但是,由于获得廖仲恺的支持,最后汪精卫战胜胡汉民,成为政府主席及军委主席,也就是一把手。胡汉民仇视廖仲恺。二是在廖仲恺被杀之前,胡汉民的弟弟胡毅生曾召集人开会,扬言杀掉廖仲恺。这件事胡汉民知道,但他并没有阻止。不过,我们要知道,胡汉民被称为孙中山的弟子中,最有谋略的人(那时候,蒋介石还没有冒出来),既然最有谋略,难道他不知道他杀廖仲恺大家会怀疑到他头上吗?如果大家都怀疑在他头上,那他不只是会输给汪精卫,他还将输掉自己在国民党内的一切!胡汉民的弟弟想杀廖仲恺,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深有谋略的胡汉民既然知道他弟弟大张旗鼓干这件事,为什么不及时阻止?

廖仲恺的妻子何香凝,巾帼不让须眉,毛主席曾称呼何香凝为“廖夫人”。大家别小看这个称呼,能得到毛主席这样的称呼的人,除了宋庆龄等极少数几个人之外很难找寻。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何香凝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第二、三届全国人大委员会副委员长等职位(副国级)。何香凝晚年一直为国家统一事业操劳,这是一位伟大的女性。

何香凝7岁时,母亲试图给她裹脚,在她的反抗之下,终于没有裹成,于是,她就有了一双“大脚”。拥有一双天足的何香凝,即使在香港当时仍处于人见人怪的窘境中,尤其是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何家人无不为此犯愁。巧合的是,在香港皇仁书院学习的归侨子弟廖仲恺正“敲锣打鼓似的宣扬要讨一个没有裹过小脚的人做媳妇”。何香凝的父亲马上托媒人说合,两人于1897年成婚。

廖仲恺和何香凝育有一子一女,女儿廖梦醒是革命烈士李少石的妻子,而儿子廖承志则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党和国家的优秀领导人。孙子廖晖1942年5月生,196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年8月参加工作,是中共第十二届、十三届、十四届、十五届、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委员,第十届、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廖承志出身国民党元老之名门,却在革命低潮时投奔了中国共产党;他曾多次被捕入狱,却每次都奇迹般生还;他曾因“海外关系”被批判,却凭这份关系在外交战线上独树一帜。童年被叫作“肥仔”,晚年被尊为“廖公”他为世界和平事业,为中日邦交正常化作出了特殊的贡献。他对海外侨胞感情深厚,赢得了他们的尊敬和爱戴。他为港澳回归殚精竭虑,他魂系宝岛情动两岸。

廖仲恺故居位于广东省归善县鸭仔埗乡窑前村(今惠州市惠阳区陈江镇幸福村),根据史料记载,为纪念廖仲恺先生的革命功绩,广州国民革命政府在其故乡建了一个纪念碑,当时国民政府动用了一个排的兵力,从20多里外将石头搬过来,并刻成石碑。

廖仲恺何香凝纪念馆由原国家副主席王震提议,经中共中央书记处批准设立。1982年8月30日式开馆,叶剑英元帅为纪念馆题写馆名。现馆址为原仲恺农工学校办事处旧址(即现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内),是一座砖木结构的二层楼房,落成于1928年,1982年10月12日被广东省政府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10月,纪念馆被列为“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0年11月,又被列为“广东省统一战线基地”。

廖仲恺何香凝墓位于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南麓天堡城下,明孝陵以西,面临前湖,环境幽美,建筑雄伟,依山傍水,风景秀丽,陵墓布局对称,气势恢弘,为中山陵著名的附葬墓。

廖仲恺何香凝墓由著名建筑师吕彦直设计而成。廖墓原在广州黄花岗,1935年6月迁葬于此。1972年,夫人何香凝女士在北京逝世后归葬于此。2001年7月,廖仲恺何香凝墓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