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自己恋爱的壮烈书生 郁达夫炮火纷飞的传奇

2017-10-0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郁达夫是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一位为抗日救国而殉难的爱国主义作家.在文学创作的同时,还积极参加各种反帝抗日组织,先后在上海.武汉.福州等地从事抗日救国宣传活动,其文学代表作有<怀鲁迅><沉沦><故都的秋><春风沉醉的晚上><过去><迟桂花>等.由于汉奸告密,日本宪兵开始全面调查郁达夫,并准备对郁达夫在内的南下文化界人士实施大屠杀.身处险境的郁达夫安排胡愈之等人先行离开印尼.六月,郁达夫流亡至苏门答腊西部市镇巴爷公务,化名赵

郁达夫是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一位为抗日救国而殉难的爱国主义作家。在文学创作的同时,还积极参加各种反帝抗日组织,先后在上海、武汉、福州等地从事抗日救国宣传活动,其文学代表作有《怀鲁迅》《沉沦》《故都的秋》《春风沉醉的晚上》《过去》《迟桂花》等。

由于汉奸告密,日本宪兵开始全面调查郁达夫,并准备对郁达夫在内的南下文化界人士实施大屠杀。身处险境的郁达夫安排胡愈之等人先行离开印尼。六月,郁达夫流亡至苏门答腊西部市镇巴爷公务,化名赵廉,在当地华人协助下开设酒厂谋生。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八月二十九日,郁达夫被日军杀害于苏门答腊丛林。

郁达夫说过:“北京是具城市之外形,而又富有乡村景像之田园都市。”此言不无道理。很多朝代以来,北京在精神上仍然像一座大乡村。或者说,是田园诗一样的城市。譬如曲里拐弯的胡同,无异于村巷;可容纳四世同堂的四合院,保留着北方农舍的风格,顶多算地主的豪宅;甚至环护着昔日辉煌的长城,也不过是农耕文明的一道有始无终的围墙罢了。

想起老北京,我就像回忆一座正在消失的乡村。回忆它曾经一路摇曳的驼铃,以及骆驼祥子们的往事。回忆老舍茶馆里的大碗茶和堂倌的吆喝。回忆天桥一带赢得满堂喝采声的京剧,令我联想到鲁迅笔下南方水乡的社戏。回忆提笼架鸟抑或怀揣蝈蝈笼的老人,他们长着一颗童心啊。回忆四合院上空起降的鸽群以及广场上的风筝,如果广场上能摆一副磨盘或碌碡,那就更像那么回事了。

在这部反映郁达夫日本生涯的电影里,周润发其实只是扮演了讲述回忆的中年郁达夫,片中主角青年郁达夫由他人主演。影片故事主要取材于郁达夫自传体小说《沉沦》,讲述青年郁达夫刚到日本时频频自慰、沉迷恋情的昏暗生活,而最后他竟然在日本投降后死于日本宪兵枪下。

《郁达夫传奇》是方令正执导,周润发主演是剧情片。影片讲述了近代杰出的文学家郁达夫到日本求学与中国女孩隆儿相爱,但因为种种原因,隆儿还是嫁给了冈田勋。日本宪兵因郁达夫的经历和知道的太多,而将他杀害的故事。目睹和感受到了日本人对中国人的歧视,他发誓要学业所成,他和冈田勋是好友,但同时爱上了中国女孩隆儿,但因为种种原因,隆儿还是嫁给了冈田勋。日本宪兵因郁达夫的经历和知道的太多,而将他杀害。

创作的独异风格,加上那种感伤、忧郁而又极坦诚的情味,郁达夫成了现代文学史上最有才情而最少框框的浪漫主义作家之一。本书收集了他的诸多佳作名品:《银灰色的死》、《秋柳》、《春风沉醉的晚上》、《微雪的早晨》、《迟桂花》、《瓢儿和尚》等等。

小说以第一人称写了一个名叫王介成的落魄文人从一个叫谢月英的女老生那里寻找放纵的故事。小说隐藏着一个超越文本的深层结构:王介成希望从谢月英那里得到的不是情欲的享受,而是对于生命力的肯定。然而,最终他却发现灵魂的痛苦,是用任何方式也消除不掉的。在《迷羊》当中,王介成表现出对于自身性能力的高度重视,因为性能力是与意志力联系得最紧密的一种肉体状态,可是,对于意志力的证明最终以他对意志力的失望而告终。

《郁达夫代表作》是2008年华夏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郁达夫。《郁达夫代表作》作者郁达夫的文学活动贯穿了五四运动到抗日战争的几个重要时期,从最初表现青年的苦闷,逐渐扩大到反映劳动人民的不幸,他的作品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他那个时代的部分精神面貌。

郁达夫的小说中散发着一种天生的的伤感气质,如同他的人一样,但那并不是灰色而颓废的,因为文章的主题都是积极向上、健康明朗的,他的小说多有性描写,在封建的中国引起了很大争议,深受当时青年一代的喜爱,作品多受到中国古代文学和日本私小说的影响,文字唯美,思想大胆暴露,写出了青年一代灵肉遭受的双重压抑,代表作《沉沦》是其中的佳篇。

癸丑夏夜登东鹳山

五言律诗 押微韵

夜发游山兴,扶筇涉翠微。虫声摇绝壁,花影护禅扉。

远岸渔灯聚,危窠宿鸟稀。更残万籁寂,踏月一僧归。

按:【注释】:

1913年

三月一日对酒兴歌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愁怀端赖曲生开,厚地高天酒一杯。未免有情难遣此,本来无物却沾埃。

杨枝马上驰成骋,桃叶横江去不回。醉死何劳人荷锸,笑他刘阮是庸才。

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也是一篇写秋的文章。不过,他写秋天却写得质朴真挚,读来意境深远,令人唇齿留香。   该文写成于一九三四年八月郁达夫移居杭州期间,这一时期,他寄情山水,问田求舍,体验生命,其散文艺术亦臻完美,既承接了中国古典散文的独特韵味,又充溢着江南才子的灵秀之气。文笔清澈,真切灵活,隽永古朴,极富神韵。

《故都的秋》开篇就以北国之秋与江南之秋作对比。先描写江南秋景的特点,“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然后由景及人,表达自己于江南秋景中的感受,“不饱”、“不透”、“不到十足”的叙写,充分表现了作者不喜欢江南之秋的情绪。为了更好地表达这种情绪,作者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来加强,“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郁达夫的短篇小说《沉沦》以小说的形式直率地表达理想的苦闷和情欲的压抑,以及由此而导致的青春期的忧郁、心理的变态,这在当时的中国文坛是罕见的。在一些传统卫道士们竭力鞭挞的同时,却赢得了文学青年的普遍赞誉。

文本中主人公的苦闷处处可见,无可否认的是“他”时时挣扎在这苦闷之中,那么他到底苦闷的是什么呢?“他”纠结于青春期的孤独,一种压抑的情绪无处发泄,而在文中又暗示来自日本人的歧视,“他”恐慌的不敢直面自己是中国人的身份,所有这一切都是因为“他”是弱国子民。在文中的第二节里,“他”在路上觉得受了两位女学生的冷落,当天晚上“他”在日记里写道:“我所要求的就是爱情!······使她的肉体与心灵,全归我有,我就心满意足了。”

没有郁达夫,就没有王映霞。王映霞一生的是非功过,都和那位文学才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幸福是因为郁达夫,不幸也是因为郁达夫。这么说或许有点偏执,但事实的确如此。王映霞与郁达夫的传奇恋情,在民国时期的已被传为佳话,被誉为“现代文学史中最著名的情事”,但这段才子与江南美人的轰烈爱情却最终以悲剧草草谢幕。

郁达夫是个又浪漫颓废又放荡不羁的人。都说有名的文人,多有怪异的地方,包括一些神经质的想法。郁达夫也不例外。就以妓女海棠为例,人家嫖妓都找有些姿色的,若做红颜知己更需才艺俱佳,他喜欢的妓女海棠偏是个老丑还没人爱的女子。对此,郁达夫给人解释说,他爱海棠不为情欲,就是因为别人都不要她。就是这样一个怪异的人,在邂逅王映霞的一刻,他动了真情。不再是像对家妻孙荃和海棠那样,可以轻易周旋,心态轻松。这回,他知道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