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帕提娅生平介绍 女数学家为何被残忍虐杀

2018-01-1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西方历史的古典时代涌现出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希帕提娅就是其中一位.她是当时公认的智慧女性.她的作品和柏拉图.普拉提诺的作品在一起.希帕提娅(英语:Hypatia,希腊文:Υπατία,370年-415年),希腊化古埃及学者,是当时名重一时.广受欢迎的女性哲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占星学家以及教师,她居住在希腊化时代古埃及的亚历山大城,对该城的知识社群做出了极大贡献.希帕提娅个人资料中  文  名:希帕提娅外  文  名:Hypatia别      名:海巴夏出生日期:370年逝世日期:415年职 

西方历史的古典时代涌现出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希帕提娅就是其中一位。她是当时公认的智慧女性。她的作品和柏拉图、普拉提诺的作品在一起。

希帕提娅(英语:Hypatia,希腊文:Υπατία,370年-415年),希腊化古埃及学者,是当时名重一时、广受欢迎的女性哲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占星学家以及教师,她居住在希腊化时代古埃及的亚历山大城,对该城的知识社群做出了极大贡献。

希帕提娅个人资料

中  文  名:希帕提娅

外  文  名:Hypatia

别      名:海巴夏

出生日期:370年

逝世日期:415年

职      业:哲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占星学家,教师

主要成就:天体观测仪以及比重计

父      亲:席昂

公元前47年,罗马统治者凯撒大帝指使纵火焚毁了停泊在亚历山大的埃及舰队,大火延及该城,殃及图书馆,代表着希腊文明的大量藏书和五十万份手稿付之一炬.基督教兴起以后,出于愚昧迷信和宗教狂热,基督教的领袖们排斥异教的学问,尤其鄙视数学、天文和物理学,基督徒是不许“沾染希腊学术这个脏东西的”。

公元325年,罗马皇帝康斯坦丁以用宗教为统治工具,逐渐把数学、哲学、教育等都置于宗教的控制之下.此后,基督徒摧毁希腊文化的行径变得有恃无恐、变本加厉.有人甚至说:“数学家应该被野兽撕碎或者活埋.”希帕蒂娜就诞生在这样一个科学开始衰退、黑暗即将降临的时代.

希帕提娅是席昂(Theon)的女儿,席昂身为亚历山大博物馆(Museum of Alexandria)的最后一位研究员,既是希帕提娅的父亲,也是她的导师。希帕提娅并未在亚历山大博物馆中执教,而是在自己的家中讲学。约在公元400年时,希帕提娅成为亚历山大城中柏拉图学派的领导者,讲授数学与哲学,学生中亦有许多知名的基督徒。希帕提娅没有肖像传世,但在十九世纪作家与艺术家的想像中,她具有女神雅典娜般的美貌。

391年,亚历山大城的主教提阿非罗(Theophilus)摧毁了城内的一些异教信仰中心,其中可能包括亚历山大博物馆,并确定包括了塞拉皮雍(Serapeum)神庙(这座庙宇敬拜埃及夜神塞拉皮斯,也是亚历山大大图书馆的子图书馆)。同年,罗马帝国皇帝狄奥多西一世(Theodosius I)颁布禁令,禁止各种类型的异教崇拜,此后,整个罗马帝国的基督徒都投入了打击异教的行列,开始摧毁各种已基督教化的异教会所──尽管在禁令颁布之前,这种现象就已经蔚为风潮。

希帕提娅就身处于当时的“异教徒”与基督徒的冲突之间。当基督徒要求彻底夷平异教信仰,以巩固基督教与罗马皇帝的地位时,两方可说已无达成共识的可能。虽身为异教徒,希帕提娅仍受到许多基督徒的崇敬,后世的一些基督教作者甚至将她的地位提升成为美德的象征,常被描写成至死仍保处女之身。

希帕提娅的生日一般被传述成某个较晚的日期,大概是基于她后期既成的罗曼蒂克形象──逝于青春正美的盛年。不过很多作者假设她约莫死在四十余岁时,也就是生于370年左右。而泽丝卡最新的论证是,她更有可能出生于350年左右,在大约六十余岁时遭害。

公元415年,希帕蒂娅被教会迫害致死。吉本在《罗马帝国衰亡史》中叙述时说:“她由车上被拉下来,剥脱衣服到一丝不挂,被拖至教堂,为一群野蛮而无人性的狂徒,用尖利的蚝将她的肉由骨上剥削下来,手脚砍下,抛掷火焰之中。”

对于希帕提娅遭受暴民暴力攻击而死的说法,各来源版本颇有不同。有的说,这是地方基督徒自发性激起的行为,亚历山大城的总主教西里尔(Cyril)因为跟总督欧瑞斯提斯(Orestes)间有矛盾,遂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的说,这是罗马皇帝直接支持的阴谋;有的说,这是一群无法无天、“血统鄙俗”的暴民所为(从来没有文献提到过军人参与此事),而其中不只有基督徒,一样也有非基督徒。此外还有说法认为,希帕提娅参与叛乱活动,故而难逃一死。

有些作者将希帕提娅之死视为“不理性的宗教迫害理性的异教”之象征,天文学家与科普作家卡尔·萨根(Carl Sagen)便是其中之一,对于希帕提娅之死与焚烧亚历山大大图书馆等事,在他的《宇宙‧宇宙》(Cosmos)一书中,有栩栩如生的描写。再早期一点的作家如伏尔泰、爱德华·吉本也抱持类似的概念。

波兰历史学家玛丽亚‧泽丝卡(Maria Dzielska)1995年曾出版一书《亚历山大城的希帕提娅》(Hypatia of Alexandria),对希帕提娅做了详尽的研究,关于希帕提娅之死,此书的解释是:这是基督教内两个派系斗争的结果,一方是希帕提娅支持的、鸽派的欧瑞斯提斯,另一方则是鹰派的西里尔。史密斯(Smith)也提出过这个观点,他说:“她被指控跟亚历山大城提督欧瑞斯提斯走得太近,这个罪名在神职人员间传了开来,他们于是认为她阻挠了欧瑞斯提斯跟总主教西里尔之间的友谊。”

2009年导演亚历桑德罗·阿曼巴将这位传奇女性之死搬上了大银幕,拍摄了《城市广场(Agora) 》这部电影,全面的呈现了公元4世纪时的亚历山大港的风貌,在基督教势力逐渐壮大的背景下,由蕾切尔·薇姿饰演的希帕提娅是一位集美貌和智慧于一身的女性哲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以及教育家,她在父亲管理的亚历山大图书馆中开馆授课,研究传播广义的哲学知识。

影片讲述,公元4世纪的埃及,生活在亚历山大城的希帕提娅(蕾切尔·薇姿饰)是埃及杰出的女数学家、占星家、哲学家,她致力于古代文明智慧的收集整理,却被当时逐渐兴起的基督教视为异教徒、眼中钉。希帕提娅的奴隶达乌斯(麦克思·明格拉饰)一方面爱着自己的女主人,另一方面也希望加入基督教换取自由。然而这两者如水火一般不可交融,让他陷入深深的矛盾挣扎中,然而希帕提娅最终还是被基督教暴民害死。

在影片《城市广场》中,达乌斯是希帕提娅家族的奴隶,希帕提娅的贴身奴隶,他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所有的焦虑和愤懑都来自于认可的缺失。一方面,他仰慕希帕提娅的美貌和智慧,另一方面他又自卑于自己的身份,最后还是投身于基督教的洪流中。

达乌斯深深的爱慕着他的女主人,卑微的身份和对女神的渴望矛盾的煎熬着他。在基督教里他获得了平等与自由,成为了基督教最忠实狂热的战士,虽然摒弃了过往所学,却在希帕提娅即将被暴动的基督教徒酷刑侮辱前亲手结束了她的生命,保护了她的圣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