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言情小说大师张恨水生平及作品介绍

2017-08-2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张恨水重拾五四以来渐被废弃的章回小说,对其进行创造性改造,对于中国古典小说向现代小说的转变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五十年写出了百余部小说,而且篇

张恨水重拾五四以来渐被废弃的章回小说,对其进行创造性改造,对于中国古典小说向现代小说的转变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五十年写出了百余部小说,而且篇幅都不小,更有大量散文产出,是中国文学史上少见的多产作家。

张恨水(1895年5月18日-1967年2月15日),安徽潜山人,原名心远,恨水是笔名,取南唐李煜词《相见欢》“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之意。张恨水是著名章回小说家,也是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被尊称为现代文学史上的“章回小说大家”和“通俗文学大师”第一人。作品情节曲折复杂,结构布局严谨完整,将中国传统的章回体小说与西洋小说的新技法融为一体。更以作品多产出名,他五十几年的写作生涯中,创作了一百多部通俗小说,其中绝大多数是中、长篇章回小说,总字数三千万言,堪称著作等身。

2012年10月12日张恨水的骨灰安葬于故乡安徽潜山张恨水纪念馆并立铜像。

张恨水,原名张心远,安徽省潜山县岭头乡黄岭村人。生于江西广信(江西省上饶市信州区)小官吏家庭,肄业于蒙藏边疆垦殖学堂。后历任《皖江报》总编辑,《世界日报》编辑,北平《世界日报》编辑,上海《立报》主笔,南京人报社社长,北平《新民报》主审兼经理,1949年后任中央文史馆馆员。1917年开始发表作品。195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因其父曾在江西上饶广信税务当职员而在上饶出生。并在上饶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童年就读于旧式书馆,并沉溺于《西游记》、《东周列国志》一类古典小说中,尤其喜爱《红楼梦》的写作手法,醉心于风花雪月式的诗词典章及才子佳人式的小说情节。

青年时期的张恨水成为一名报人,并开始创作。他自1914年开始使用“恨水”这一笔名,其名取自李煜“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之句。到1919年为止,这时期创作的作品,如《青衫泪》、《南国相思谱》等,以描写痴爱缠绵为内容,消遣意味浓重,均可列入鸳鸯蝴蝶派小说中。

1924年4月张恨水开始在《世界晚报·夜光》副刊上连载章回小说《春明外史》,将近五年,轰动京城。在此后的五十七个月里,这部长达九十万字的作品,风靡北方城市,使张恨水一举成名。1926年,张恨水又发表了另一部更重要的作品《金粉世家》1927年2月14日至1932年5月22日连载于《世界日报》,百万余字,是张恨水连载时间和篇幅都最长的作品。这部作品进一步扩大了他的影响。但真正把张氏声望推到最高峰的是将言情、谴责、及武侠成分集于一体的长篇《啼笑因缘》,这部小说至今已有二三十个版本。至此,张恨水的名声如日中天,即使不看小说的人也知道这个作家,就如同不看京戏的人也知道梅兰芳一样。

1934年,张恨水到陕西和甘肃一行,目睹陕甘人非人类的艰苦生活,而大受震动,其后写作风格发生重大变化,士大夫作风渐渐减少,开始描写民间疾苦(如小说《燕归来》)。抗战爆发后,他将很大精力放在写作抗战小说中,其中最受后人重视的是长篇小说《八十一梦》和《魍魉世界》(原名《牛马走》)。抗战胜利后,他的一些作品致力于揭露国统区的黑暗统治,创作了《五子登科》等小说,但均未产生重大影响。

张恨水一生有过三次婚姻,每次婚姻对张恨水来说,都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

张恨水的第一次婚姻是在1913年,那年他18岁。这次婚姻完全是旧式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受过新式教育的张恨水之所以能接受这次婚姻,主要是出自对母亲的孝心。1913年秋,张恨水就读的学校解散。张恨水失学回到家乡。作为家中长子的张恨水此时已18岁了。他的母亲希望张恨水成家立业的念头越来越重。于是,张恨水的母亲开始找媒婆为儿子张罗婚事。张恨水的一个本家堂婶子为张家物色了一个徐姓的女子。经媒婆搓和,张徐两家在一场乡村大戏中商定了婚事。就这样,张恨水迎娶了之前一面未见过的徐姓女子。同许多旧式婚约一样,张恨水对这次婚姻并不满意。才子佳人的美好梦想在洞房花烛夜破灭了。张恨水的第一位夫人,不识字,连名字也没有。张恨水的大妹妹,给这位新嫂子取名徐文淑。尽管徐文淑没上过学,但通情达理,十分贤惠。徐文淑为张恨水生过孩子,但孩子出生不久后腰折了。此后,再也没有生育。张恨水独自在外四处辗转时,徐文淑陪张恨水的母亲在一起生活。1956年,徐文淑去世。

张恨水的第二次婚姻是在1924年。已经大有名气张恨水,应当时的著名报人成舍我之邀,在北平协助成舍我创办《世界晚报》,并出任该报副刊《夜光》的主编。对包办的第一次婚姻不满意的张恨水,开始了自己的第二春。张恨水的第二次婚姻是在贫民习艺所里产生的。贫民习艺所是一个慈善机构,里面收容了许多无家可归的女孩子。这些女孩子年龄大了,所里负责介绍婆家。张恨水的第二位夫人胡秋霞就是从贫民习艺所里出来的。据张恨水的孙子张纪在《我所知道的张恨水》一书中记载,贫民习艺所在给女孩子介绍婆家时,成年女孩都拍下照片挂在办公室里。在许多照片中,张恨水选中的胡秋霞。据说,看上胡秋霞的还有一名商人。最后,胡秋霞选中了张恨水。胡秋霞是重庆人,命运不济。小孩子被拐走,当过丫头,后来逃走才算获得自由。胡秋霞像张恨水的第一位夫人一样,也没有名字。胡秋霞是张恨水给她起的。胡秋霞跟随了张恨水一生,她为张恨水生育了5个子女,但有三个没成年。1982年冬,胡秋霞逝世。

1931年,张恨水与北平春明女中学生周淑云结婚。这是张恨水的第三次婚姻。那年张恨水36岁,周淑云16岁。婚后,张恨水将周淑云的名字改为周南。这次婚姻让张恨水尝了爱情的滋味。周南不仅有文化,受过良好的教育,而且还能作诗。与张恨水的结合,可谓才子配佳人。有张恨水研究者认为,这次婚姻之后,张恨水水作品中的主人公形象有了些许变化,思想感情更现实化了。周南给张恨水生育了6个子女。1959年10月14日,周南因患癌症病逝。

小说《梁山伯与祝英台》(已改编为电影文学剧本并拍摄发行)、《八十一梦》、《白蛇传》(已改编为电视剧本并录制播出)、《啼笑姻缘》(已改编为同名电视剧)、《秋江》、《孔雀东南飞》(已改编为电视剧本并录制发行)、《西北行》、《荷花三娘子》、《陈三五娘》、《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已改编为同名电视剧)、《太平花》、《燕归来》、《夜深沉》(已改编为同名电视剧)、《北雁南飞》、《欢喜冤家》、《满江红》(已改编为电视剧红粉世家)、《水浒新传》、《斯人记》、《落霞孤鹜》、《丹凤街》、《傲霜花》、《偶像》、《纸醉金迷》(已改编为同名电视剧)、《美人恩》、《杨柳青青》、《大江东去》、《现代青年》(已改编成电视剧梦幻天堂)、《秦淮世家》、《艺术之宫》等。

关于张谢二人恋情的传说学界和民间流传几个版本。大体上就是1914年春天,张心远回到他的出生地南昌,进了南昌补习学堂。他更加努力、节俭。靠着两间破屋的租金,紧紧巴巴维持着最低生活。他一点没觉得苦,有书读,就有希望。心里有了希望,就有快乐。这中间,他还去过一次景德镇,探望他的童年女友秋凤。可秋凤已为他人妇了,他未见着,他不由越发感到童年友谊的纯真。在心头苦闷之时无意中读到冰心的文学作品由心感觉这样的人就是自己一生追求的对象。也只有他才能成为自己的知音,知己,爱人,伴侣。于是便给冰心写了第一封袒露知己心声的信。

冰心之所以回信是因为觉得张恨水自由家境贫寒还能刻苦攻读实数不易。而且看了张恨水写的文章感觉此人和自己的文学观点和艺术倾向基本道同故没有直白回绝。二人通信数年终于在某年一次笔会上向遇。之后冰心便一下改变了自己对张的观点和看法,开始拒绝恨水的追求。一种说法是两人相见后谢感觉和自己想象中张的文人倜傥形象有很大差距,故拒绝了张。也有人说是因为两人在文学创作思路上距离越来越大造成的。张当时家境还不是很宽余开始走通俗文学的道路,南方很多家报社相继与其约稿。商业的写作方式就是迎合大众。这也就是张真正成名时期。他的小说开始从情节招手主抓人物。已经和五四新文学道路背离。

当时的冰心就完全不同,她出生在一个世家不为衣食所愁。他正在潜心追求自己所崇拜的新文学道路。所发表的诗歌,散文大有济世的味道。也就是说在艺术追求上他开始看不起张恨水为了迎合小资产阶级的现代通俗文学。所以恨水先生受到冷落也在情理之中。但这一切当时张还不明白,他不知道在什么地方触怒了佳人的芳心就更加迫切的、直白的给冰心写信,这反而使谢加恶了对张的感觉。20年过去了,谢为了表明自己对这段感情的的冷落取笔名冰心,张随后改笔名恨水,取“恨水不成冰”之意,以表示自己的无奈。

他的笔名被蒙上了一层神秘而艳丽的色彩,就这样在坊间广为流传。

其实,这是一种误传,张恨水与冰心根本就没什么关系,两人甚至根本就不认识。关于此事,人类学家黄淑娉还专门问过冰心:“很多人都说张恨水取的笔名跟你有关,他没有追到你才恨水不成冰,是不是真的啊?”冰心生气地说:“哪有这回事?我根本就不认识什么张恨水,张恨火!”冰心的丈夫吴文藻也酸酸的说:“要是真有这么回事,我吴某人就更没有福份站在这里了。”

被誉为20世纪《红楼梦》的《金粉世家》,一部豪门贵族飘摇岁月的兴衰史,从订情、结婚到反目、出走,在“金”和“粉”的奢华背后,北洋军阀的勾心斗角、杀机四伏的尔虞我诈、封建大家的妻妾倾轧、温情脉脉的亲情微笑、放荡腐朽的没落生活,一切都在崩析与重建的边缘摇摆。

《金粉世家》是作者早期新闻生涯积累的生活素材的一次喷发,以一个豪门弃妇为贯穿线索,描写平民女子冷清秋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国务总理金铨的小儿子金燕西从恋爱、结婚到婚变、出走的悲剧过程。

2003年被拍成40集电视连续剧,由陈坤、董洁、舒耀宣、刘亦菲等主演。同名电影还有1961年一部由李晨风导演的相关作品。

记者采访了张恨水先生的亲侄儿张羽军先生。张羽军告诉记者:“《金粉世家》的故事是有原型的。我们安徽老家寿县有一户大户人家,这户人家的家长在军阀混战时期是个高官。《金粉世家》里金燕西的父亲金总理的原型就是这么来的。”

张羽军还透露,张恨水有着和金燕西一样的显赫身世。在少年时代张恨水过着和金燕西一样的富贵生活,后来也如金燕西一样经历了家道中落的过程。这种从天上猛然跌到人间的生活,在张恨水的心中滋生了无数的人生感叹,并借《金粉世家》这个故事及金燕西这个人物抒发了出来。不过,张羽军特意强调说:“金燕西并不完全是张恨水。”

小说《啼笑因缘》是现代文学史上号称“章回小说大家”和“通俗文学大师”第一人之张恨水的代表作。该书采用一男三女的爱情模式为故事的核心结构,通过旅居北京的杭州青年樊家树与天桥卖唱姑娘沈凤喜的恋爱悲剧,反映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黑暗、动乱的一个社会侧面。它不仅在旧派章回小说的老读者群众,引起强烈反响;而且还使当时的新文艺界惊异不止,甚至还讨论过《啼笑因缘》何以有如此大的魅力,流传得如何广泛。

《啼笑因缘》在思想上要比《春明外史》、《金粉世家》高出一等。但也有局限性,《啼笑因缘》把樊家树的“助贫济因”和关寿峰父女的单枪匹马的侠义行为,当作解救人生痛苦的良方,冲击整个黑暗社会的武器,这就反映出了作者的思想局限性影响了作品本身的深度。

《啼笑因缘》中所表演的思想,无疑地是充分带有近代有产者的基调的。在全书内不仅构成本书骨干的樊家树的恋爱问题,即那些“卑躬下士”的平民思想,以及“锄强扶弱”的侠义行为,也均是从有产者的观点出发。

张恨水故始建于清末,为清军江西南昌协镇张兆甲(张恨水之祖父)旧居,原貌为四水归堂式民居,砖木结构,徽派风格。门前旧时为安庆至武汉官道,交通便捷,环境优美。现状为已改建的民居,粉墙小瓦,一脊二坡,三举架,坐北朝南,为张氏佃农丁宪文土改时分其居住。张恨水幼时在此生活,读书,写作。其中张恨水的书房被命名为“黄土书屋,”为当地人们激励青少年学习长进的“圣地”,抗战时张恨水全家在此避居。张恨水先后在此写作《旧新娘》、《青衫泪》等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