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孩子的标榜 这些行为可能给孩子带来不良示范

2017-09-0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父母的过度打扮容易给孩子造成时髦外表的不良示范,会使孩子误认为时髦的装扮很重要,助长孩子赶时髦.穿名牌的消费心理,分散孩子的学习精力.父母应该告诉孩子穿着大方.整洁,比时髦服饰和名牌衣服更受人尊重,让孩子养成节俭.干净的穿着习惯.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健康习惯.鼓励孩子参加散步.打球等体育锻炼,让孩子明白他们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身强体壮比穿着时髦扮更重要.在赞美孩子漂亮.聪明.善良和“会过日子”的同时,还应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指导孩子从洗袜子.内裤等小衣服开始,养成自己的衣服自己洗的好习惯,锻炼

父母的过度打扮容易给孩子造成时髦外表的不良示范,会使孩子误认为时髦的装扮很重要,助长孩子赶时髦、穿名牌的消费心理,分散孩子的学习精力。父母应该告诉孩子穿着大方、整洁,比时髦服饰和名牌衣服更受人尊重,让孩子养成节俭、干净的穿着习惯。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健康习惯。

鼓励孩子参加散步、打球等体育锻炼,让孩子明白他们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身强体壮比穿着时髦扮更重要。在赞美孩子漂亮、聪明、善良和“会过日子”的同时,还应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指导孩子从洗袜子、内裤等小衣服开始,养成自己的衣服自己洗的好习惯,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为孩子离家读书做好准备。 

夫妻在一起生活,勺子碰锅是常事,如果经常用争吵的方式解决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不同意见,甚至拳脚相向大打出手,就容易误导孩子产生“吵嘴打架也可以解决问题”的错误认知,使孩子模仿父母用拳头解决与小朋友玩耍时发生的纠纷,助长孩子的暴力倾向。

因此,夫妻因家庭琐事发生歧见时,应该心平气和的沟通协商解决,决不能在孩子面前大声争吵或动手动脚。要告诉孩子无论大人还是小朋友,发生不愉快是正常现象,应该礼貌对待,不要过分计较,用暴力方式解决问题,不但会激化矛盾,且伤害的不光是对方,往往也会使自己落个鼻青脸肿的结果。 

手机和电脑是时下成人必备的信息工具,有些父母一有空闲时间,要么使用手机玩微信、打游戏,要么上网聊天,这会吸引孩子对手机和网络世界产生兴趣,许多孩子的网瘾很大程度上是受父母的启蒙。但由于手机和电脑屏幕都有辐射,屏幕照射时间过长会影响孩子的睡眠,导致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下降。

孩子在吃饭时玩手机还会分散孩子的食欲,影响体重增加等,但有些父母一边告诉孩子不要在吃饭时玩手机,一边却自己在使用智能手机发微信。俗语说,言教不如身教,有小孩子的家庭应制订手机电脑家庭使用规则,并要求所有家庭成员遵守,才能较好的预防孩子产生网瘾。 

背后议论别人不仅是缺乏自信的表现,也是道德缺陷。但很多家长[微博]特别是女同志总爱对别人的长相或行为说三道四,有些父母说闲话不注意避讳孩子,让孩子觉得背后说别人坏话也是可以的,孩子慢慢的也会学习这种行为,久而久之便成了小小“长舌妇”。

有这种不良行为的孩子会由背后议论他人发展为编造小朋友的“故事”,挑拨小朋友之间的关系,继而说假话哄骗父母或老师,严重危害孩子的德育,不利于孩子的思想和道德品质修养。因此,作为人父人母要给孩子做好样子,即便是有的人或事需要讨论,也要避开孩子,以免使孩子受到不利影响。更要注重教育孩子学会尊重人,让其知道对他人说三道四是不良道德行为。 

有些父母常常批评抱怨工作上的不如意、身材上的不满意、生活上的不开心等问题,这会影响孩子的自信,产生自尊问题。假如父亲常常抱怨工作不理想、有自卑情绪。这会给孩子特别是男孩传达“爸爸没本事,我也会很笨”的错误信息,削弱那些学习吃力、学习成绩较差孩子的自尊,导致不思进取破罐子破摔。

如果母亲经常抱怨自己的身材太胖(大多数女性生孩子后都会发胖),穿衣难看,不好意思出门等,就会给孩子特别是女孩传达“自尊来自牛仔裤是否合身或体重有多轻”的错误信息。这可能会使孩子讨厌镜子里过胖或太瘦的自己,导致自尊下降,促使孩子反复节食减肥、暴饮暴食或厌食,对健康造成伤害。

有些家长凡事总爱与人攀比,工作不如朋友理想、收入不如邻居多、孩子学习不如同学好等等,动不动就教育孩子说“你看邻居家小孩如何如何”、“你某某同学如何如何”、“你怎么就不如人家孩子上进”等等。大人小孩都有自尊心,要不怎么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呢。

对于孩子来说,此类攀比说教不仅不会调动他的积极性,反而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当孩子有良好表现时就及时表扬,当孩子犯错时应该帮助孩子分析错在哪里、为什么会犯这种错误、如何纠正和防止犯错误等。实践证明,父母的分析教育法比攀比说教让孩子更容易接受,那“种棍棒之下出孝子”的教育方法对绝大多数孩子起反作用。 

有些父母由于社交应酬多香烟不离手,工作压力大常常借酒消愁,这会给孩子传达吸烟可以交朋友,喝酒是可以缓解压力的错误信息。久而久之,孩子会觉得吸烟很男人有魅力,模仿大人偷吸香烟,尝试饮酒缓解学习压力,逐渐对烟酒产生好感甚至成瘾。

一是应该寻找更积极的解压方式,比如锻炼身体、冥想打坐、与家人聊天等,远离烟酒。二是尽量不在家里守着孩子吸烟,或到阳台、卫生间通风处解决烟瘾,这样既可减少二手烟对孩子的危害,也可避免误导孩子。三是应酬时饮酒适量但不酗酒,以免给孩子造成不好印象,影响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赡养孝敬老人是子女的法定义务。但时下确有部分年轻人“娶了媳妇忘了娘”,只顾自己的小日子,疏于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对老人缺乏起码的孝顺。殊不知自己在做,孩子也在看,让孩子接收到的是子女对长辈可以不管不问的错误信息。

正确的做法:一是父母要成为孩子眼中的爱心使者,通过孝敬老人、关爱他人,引导孩子的爱心成长。二是要多带孩子看望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守着孩子尽孝道,用身教告诉孩子如何孝敬老人。三是多让孩子参加一些献爱心活动,对孩子的爱心举动及时表扬鼓励,激励孩子积累爱心。 

时下年轻父母情感行为越来越放得开,日常生活中的亲昵举动更是家长便饭。夫妻间的这种亲昵行为本无可厚非,但模仿是小孩子的天性,在孩子眼里,爸爸妈妈的所作所为都是正确的。

虽然并不知道大人亲昵动作的真正的含义,但也会学着大人的样子去尝试。随着身体和性心理的发育,就会产生尝试恋爱和性行为的冲动,早恋也就很容易发生。因此,夫妻应避免在孩子面前有过度亲昵的示爱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