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双阳阴符经 李双阳为您解析书法经典

2017-12-2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书法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走向当代,并在当代获得了新的文化内蕴.新的艺术气质.当代书法是依靠传统文化的"原动力"来发展,所以传统书法的

书法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走向当代,并在当代获得了新的文化内蕴、新的艺术气质。当代书法是依靠传统文化的“原动力”来发展,所以传统书法的经典也成了我们今天温馨的精神家园。在众多的传统书法作品中,从现存商代甲骨文始,留下了大量的民间书法和文人书法,成为中国文化一道魅力十足的风景线。那么我们怎么来欣赏、学习这些传统的书法作品?

4月15日,市书协主席李双阳在吴江图书馆的一楼报告厅首开垂虹晚间讲坛,向近百名爱好者解析书法经典。

线条运笔体现不同风格

很多书法爱好者对书法作品欣赏很自信,认为书法是可以看懂的,其实不然。李双阳说,一个有文化的人,并且可能连大学教授也未必能看懂书法,因为他们是从字的规范性、整齐性去衡量字好不好看。作为书法艺术有时刚好相反,它是抒情的、写意的,字形因情、因意的变化而变化,而且它变化又有讲究,比如对笔法的把握、对线条的锤炼、对章法的安排。因此对书法作品的欣赏,是要从文化的角度、审美的角度才能有效地切入书法作品的欣赏。

从文化的角度。一件书法作品或一个时代的书法作品,首先应了解这个时代的文化背景,因为有什么样的文化,出什么样的作品。它和其它的文学艺术一样,没有跳出社会的、文化的艺术。李双阳用梳理的方法,对历代重要的书法作品进行了文化背景介绍。首先是先秦的古朴,河南安阳现存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就是这样。李双阳说,如果说到最早的书法作品,当属甲骨文,它是书法研究最早的源头。

晋代书法作品在大陆只留下寥寥几件真迹,《平复帖》是相当重要的一件作品,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文人墨迹。作者是我们苏州人,名叫陆机,陆机是《文赋》的作者,大文豪。其作品最后由大收藏家张伯驹捐赠给了国家,现被故宫博物院珍藏。《平复帖》是件章草书体的作品,古意盎然。

晋代开始,中国书法出现了第一个书法高峰,也出现了中国第一个留名书史的女性书法家卫夫人。相传卫夫人是书圣王羲之的老师,从她的传世小楷看,对王羲之小楷创作的影响是较深的。当然晋代书法的代表人物是二王,即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王羲之现在传世的作品都是唐摹本,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也是唐人冯承素的摹本。知道一些书法传承的过程,会对书法作品的理解带来较大的帮助。

从审美的角度。这主要是从笔意、造型中带给读者的一种抽象美的意蕴。它需要较为长期的训练和较高的文化修养。比如同样是甲骨文,从审美的角度看,它已经具备了笔意、结字、章法的初步状态。其用刀代笔,刀尖入骨,线条刚硬,有着简朴利索的美感。

金文是铸在铜器上的文字,留下的代表作品有《散氏盘》、《毛公鼎》等。《散氏盘》是大篆书体,但比一般大篆写得活泼,具有草篆之意,字形结构的变化有了一定的个性发挥。《侯马盟书》的篆书写法跟一般大篆圆头形状和圆形收尾的笔画写法不一样,笔锋入纸后没有回锋,金文已形成了古朴自由艺术特点。

汉代书法中,隶书是最为辉煌的主流书体,汉隶传统四经典《礼器碑》代表了细劲、秀丽的一面,笔画有波浪一样的起伏,特别是横画的表现,有明显的“蚕头雁尾”的特征;《张迁碑》是方正、雄强一路的代表,其字形方正,四角撑满,笔画较《礼器碑》平实,少装饰味,故显得端庄厚重。

但是另一件同时代、同风格的作品《鲜于璜》显得更为大气和精神,那种方正之中多有细微变化,可以从中体味出作者大气的风度,同时匠心独具秀慧,显得精神焕发。在汉隶中,虽然风格不一,但大体的气度是呈现出雄浑、厚重的面貌。

平衡性与选择范本的学习法则

李双阳告诉大家,学习书法的途径比较多,但学习传统书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按照书法发展的过程来学习,这样比较系统。他解析说,群众对楷书的学习,认为先正其结构,并误以为,先有楷书,再有行书,后再有草书的认识。

其实从书法发展的角度看,篆书开始就有草篆,那是草书的萌芽,隶书也有草隶之说,学术界称之为章草。章草又向今草发展,今草就是我们今天常看到的草书,有了草书然后再有楷书。汉代的《居延汉简》就是篆、隶、草杂糅一体,但风格奇异,启发性广。比如从李斯的小篆《绎山碑》、《泰山刻石》开始,它的线条均匀、柔和圆顺,对初学书法的作者,把握基本线条平衡能力有极大的好处。

另一种是“拿来主义”的学习方法,取其中的一两个元素生发出来。这是对有了较高造诣的书法作者来讲的。比如《石鼓文》在先秦的隶书中有着独特的作用,它是大篆书体与小篆书体承接关系,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近现代书画大师吴昌硕的书法就得益于《石鼓文》苍茫古劲,又由书法的审美取向向国画方面延伸,终成一代大师。

汉代《马王堆帛书》其实对当今隶书也提供了许多元素。从中我们可以发现汉代书法取向有了一定的审美意识,出现了个性鲜明、风格多样的书法作品。

李双阳认为,学习古人法帖,选择范本也十分重要,比如《兰亭序》摹本,从中可以看出它带有一些唐人的习惯,所以从学书法的角度讲,学习王羲之不主张从《兰亭序》开始,会养成太多尖锋书写的习惯。他主张从王羲之的信札入手,气息纯正。像《得示帖》、《丧乱帖》、《远宦帖》都是很好的学习法帖。学习王羲之的小楷,从《孝女曹娥》开始,它比较可信,比较有古意。

王献之虽然是王羲之的儿子,但是王献之没有简单地重复父亲的风格,而是在父亲的基础上开拓出自己的面貌,由父亲内敛的结构方式改为外拓的结构方式。《鸭头丸》寥寥两行,写来轻松自然,传《中秋帖》字的结构向外拓体势更加明显。《洛神赋十三行》是王献之惟一的小楷作品,从这件小楷作品可以看出,小楷受其父的影响,但开始走向更为自然、清丽的风貌。

李双阳还告诉大家,学习传统书法是给当代书法的创作带来支撑,不是为学传统而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