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克功案件》:解密尘封77年的“红色案件”

2017-09-0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在看这部电影之前,应该先明确三件事.首先,谁是黄克功?黄克功案件究竟是怎么回事?再有,这起"红色案件"为何尘封77年之久?谁是黄克功?黄克功

在看这部电影之前,应该先明确三件事。首先,谁是黄克功?黄克功案件究竟是怎么回事?再有,这起“红色案件”为何尘封77年之久?

谁是黄克功?

黄克功,江西南康人,少年时代就参加红军,跟随毛泽东经历了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参加了保卫中央苏区的几次反“围剿”战役。特别是长征中,黄克功在四渡赤水和夺取娄山关等著名的战役中立过大功。到抗日战争爆发时,出生入死、身经百战、战功卓著、年仅26岁的黄克功已经是八路军的一名旅长了。但随后的一起案件让前途无量的黄克功走到了生命尽头。

黄克功案件究竟是怎么回事?

1937年10月,在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发生了一起震惊陕甘宁边区、影响波及全中国的重大案件。

时任红军抗日军政大学第三期第六队队长的黄克功,因逼婚未遂,在延河畔枪杀了陕北公学学员刘茜,由一个革命的功臣堕落为杀人犯。此事发生后,在边区内外引起了很大的震动。在国统区,国民党的喉舌《中央日报》则将其作为“桃色事件”大肆渲染,攻击和污蔑边区政府“封建割据”、“无法无天”、“蹂躏人权”。这些叫嚣,一时混淆了视听,引起了部分不明真相人士的猜疑和不满。

事件发生后,中共中央、中央军委、边区政府高度重视,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在毛泽东的主持下召开会议,经过慎重讨论,决定将黄克功处以死刑。这件事被称为“黄克功事件”。

但在“黄克功事件”发生近80年的时间里,无论党内,还是坊间,这起案件极少被人提及。几乎被人遗忘的主要原因是过去有些人把‘黄克功事件’看成了一桩桃色事件,不便于宣传和表现。而且,黄克功作为根正苗红的“红小鬼”,却因枪杀女学生被处以死刑,虽说此事件可促进我党我军从严治党、从严治军,却不是一件在革命年代需要大张旗鼓宣传的事情。于是,“黄克功事件”尘封了77年。

但“黄克功事件”在今天却具有非凡的现实意义。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中央军委高压反腐,从严治党、从严治军,这与影片《黄克功案件》所表达的“共产党绝不包庇自己犯罪的干部,不搞官贵民贱,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信念极度吻合。

于是,为了让公众直观地了解尘封已久的往事,为了警醒那些心存杂念的党员干部,《黄克功案件》这样一部极具诚意的电影出现在了中国院线的贺岁档——这应该是中国电影贺岁档第一次出现“党员警示大片”。

再看电影本身。

《黄克功案件》的英文片名为《A Murder Besides YanHe River》——英文片名已经把影片的主线交待清楚。而且,影片开始之后正像英文片名所表述的那样,迅速进入主题——黄克功杀人、被调查取证、被终极审判等顺理成章的重头戏相继上演。

《黄克功案件》的叙事节奏非常明快,毫无拖沓之感,观众从开头就被未知的案情迅速带入紧张复杂的情节之中。从这一点看,影片编剧和导演极具功力——影片的表现手法完全是好莱坞悬疑片的级别。

此外,《黄克功案件》也是一部接地气的侦破类、剧情类影片。无论是毛孩饰演的胡耀邦等专案组人员与王凯饰演的黄克功斗智斗勇的情节,还是黄克功与老戏骨成泰燊饰演的雷经天之间的心理之战,都很自然地把观众带入了戏。

据悉,《黄克功案件》不仅勇闯贺岁档,更罕见获得中纪委网站连续重点推荐——可见当下时局是多么需要这样一部提正气的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