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申府简介 张申府:周恩来的入党介绍人——访张申府之女张燕妮

2017-06-2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淮安新闻网9月12日讯(记者 周洋 刘华 通讯员 王旭馗)8月19日下午,"红色记忆"追寻团一行如约走进全国政协礼堂旁的华宝斋,见到了张申府之女张燕妮.没有过多

淮安新闻网9月12日讯(记者 周洋 刘华 通讯员 王旭馗)8月19日下午,“红色记忆”追寻团一行如约走进全国政协礼堂旁的华宝斋,见到了张申府之女张燕妮。没有过多的寒暄,在淡雅的音乐里、清新的茶香间,在张燕妮的娓娓叙述中,张申府的一生及其与周恩来交往的点点滴滴渐次清晰起来……

旅欧重逢

周恩来自己曾说:“我感谢刘清扬和张申府,是他们两人介绍我入党的。”谈到张申府介绍周恩来入党,张燕妮说她父亲与周恩来相识于1920年8月京津文化知识界的一次交流——北京陶然亭聚会。张申府认为,周恩来卓越超群,气度非凡,头脑冷静,思维缜密,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学生领袖。

张申府当时在北大教书,与李大钊准备建立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张燕妮说:“与总理相识后,父亲觉得总理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物,两人经常讨论对中国前途的看法。”

旅欧期间,周恩来与张申府又再次见面,他乡遇故知,分外亲切。1921年春,张申府介绍周恩来入党。“介绍总理入党是件很自然的事情,完全是水到渠成。”张燕妮如此认为。

张申府是黄埔军校教官中的中共第一人。周恩来入职黄埔军校政治部,从此进入政坛也得益于张申府的引荐。“父亲给廖仲恺的推荐名单上一共15个人,第一个就是周恩来,可见两人的感情是很深的。”张燕妮告诉我们,张申府让廖仲恺汇回国路费给周恩来,但他并没有收到。1924年9月初,周恩来抵达广州。张燕妮推测,周恩来是在路费汇达前就回国了。

重庆相助

国共合作期间,张申府在不少方面得到了周恩来的关心照顾。“一二·九”运动后,清华大学为当局所逼解聘了张申府的教授职务,张申府的生活没了着落。

1938年,张申府去武汉做军委政治部设计委员时,生活仍然紧张,工作经费也有困难。时任政治部副主任的周恩来有意照顾他,并在信中告诉他,已令总厅会计室自当年7月份起,先补两个月经费,以后到渝每月领1000元,迁移费亦照领。

1940年的一天,蒋介石召见国民参政会的部分参政员,在会上大骂张申府“不但写文章反对政府,还在防空洞里反对政府”。不久,张的参政员资格被取消,接着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设计委员会委员一职也被取消。没有了工作和薪水,张申府的生活日趋困难。

就在这时,周恩来出面让他在《新华日报》上办了一个《科学专页》副刊,每月办刊费为50块钱。“等于就是给父亲提供经济来源,对解决父亲当时的生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张燕妮说,以后,周恩来又托人给张申府送来延安生产的一条毛毯和一件毛衣。

1942年7月中旬,周恩来父亲在重庆病逝,张申府前去吊唁。时隔不久,周恩来、邓颖超特意给张申府写信致意。

京城念旧

1948年,因发表不合时宜的《呼吁和平》一文,张申府被打入“冷宫”。建国后,张申府一直没有合适的工作,周总理请时任北京市委书记的彭真根据张申府的情况,安排适合他的工作。不久,张申府被安排在北京图书馆任研究员,做些翻译和研究工作。

张燕妮告诉我们,张申府个子较高,约1.8米,有点驼背,不戴眼镜,却有一副学者的气质。他生活俭朴,不抽烟,不喝酒,但酷爱读书和买书,虽然工资不低,但一到月底家里就没有钱了,往往需要借钱。

“总理没有忘记父亲,不仅安排了工作,住房也是总理安排的。”张燕妮还告诉我们,文革期间,有些同志连续遭到多次冲击抄家,而经历复杂又被划为“右派”的张申府受到冲击比较小,后来得知这是周总理在幕后保护的。1973年,张申府出席了章士钊的追悼会。“总理也出席了,总理身边有很多人,父亲不方便与总理说话,总理特地托罗青长过来问候父亲”。张燕妮说。

痛惜栋梁

1976年的1月,天气格外寒冷。张申府已届83高龄,由于“文革”的摧残,原有的冠心病和高血压症愈发严重了。9日那天,张申府靠在床上听着收音机,在一旁的张燕妮和母亲边干活边说话,两个人根本没有听到广播中说的什么。

突然,张申府大吼一声:“别说了!”张燕妮和母亲被这突如其来的喊声吓了一跳,回过身来看张申府,只见他面色苍白,嘴唇颤抖,一时房间里静极了。接着从收音机里传出一阵阵哀乐声,播音员用沉痛的语调宣布,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于1976年1月8日去世。霎时,张燕妮和母亲忍不住哭了起来,再看张申府,也早已是老泪纵横了。

张燕妮说,这一天,父亲几乎没有说什么话,白天他一直在写着。小燕妮放学后,张申府拿出一封写给国务院副秘书长罗青长的信,让她马上送到时任全国人大常委的朱蕴山先生家,请他代为转呈。信中表达了对周总理去世的哀悼,希望有机会参加国家举行的吊唁活动。朱老对张申府的要求只能是叹气:按照当时的政治环境和个人的处境,张申府根本没机会参加官方的吊唁活动。最终,他只能在家中默默地向周总理告别。

在亲友的劝慰下,张申府的情绪逐渐平静下来,着手撰写回忆周总理的文章。张燕妮告诉我们,她父亲曾拟一挽联,上联是“为人类为革命奋斗一生”,下联是“无名心无私情当今完人”,横批是“翔宇总理同志兄万古不朽”。周总理逝世几天后,张申府写了一篇《我所认识的周恩来》,赞扬周总理首先是温文尔雅、平易近人、鞠躬尽瘁、任劳任怨,其次是委曲求全、天下为公。

除尽力收集国内外有关周总理的报道和文字资料,张申府还搬出家中收藏了两年的几份报纸,一页页翻检着,搜寻刊有总理照片的报纸。为能找到周恩来正面像,他将报纸翻了一整天,最后终于在前一年的《人民日报》中,找到三张总理正面像——由此可见他对周总理的爱戴和深厚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