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评梅的初恋 石评梅的恋人高君宇:把“五四”烽烟推向全国

2017-09-0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我是宝剑,我是火花.我愿生如闪电之耀亮,我愿死如彗星之迅忽."这是高君宇生前题写而死后又由其恋人石评梅镌刻在其墓碑上的诗句.它象征着高君宇短暂而光辉的一生.把

“我是宝剑,我是火花。我愿生如闪电之耀亮,我愿死如彗星之迅忽。”这是高君宇生前题写而死后又由其恋人石评梅镌刻在其墓碑上的诗句。它象征着高君宇短暂而光辉的一生。

把“五四”烽烟推向全国

1896年10月22日,高君宇出生在山西省静乐县峰岭底村(现属娄烦县)。儿时的高君宇聪明、机智、勇敢。高君宇的父亲热衷革命,是同盟会会员。受其父亲影响,他自幼便有了革命意识。

由于勤奋好学、成绩优秀,1916年,他从太原省立第一中学毕业,考入北京大学,来到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北京,进入新思潮澎湃的北京大学。

在北大图书馆,高君宇结识了最早宣传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李大钊。他很快就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追随李大钊,参加了各种挽救祖国危亡的革命活动。

1919年,因抗议列强在巴黎和会上对中国的不公平待遇,高君宇参与组织发起了“五四”运动。他和同学们一起集会、游行,火烧赵家楼,痛打章宗祥。

之后,高君宇参加了新成立的北京中等以上学校学生联合会,负责领导工作。为把“五四”运动推向全国,高君宇又以北京学联代表的身份到外地串联。在天津,与天津的学生一起组织抵制日货活动。在山西,组织领导了太原的学生运动。“五四”运动很快发展为席卷全国的爱国运动。6月28日,在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下,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斗争取得了胜利。

建立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0年3月,在李大钊的指导下,高君宇与邓中夏、罗章龙、何孟雄等秘密成立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为建立共产党做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为方便阅读、研究和翻译马克思主义著作,他们搜集外文书籍,成立“亢慕义斋”图书室。由于英文水平较高,高君宇承担了英文本的翻译工作,以帮助其他会员阅读。

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1920年10月,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正式成立。高君宇成为北京共产主义小组的最早成员。

为适应青年运动高涨的需要,也为吸引更多青年投身革命,壮大革命组织,更为效法苏俄分别建立党和团的组织的做法,在李大钊的领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和筹备,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建立起来了。1920年11月,在北京大学学生会办公室,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召开了第一次会议。会上,高君宇被公推为团书记。

与此同时,高君宇还积极地从事工人运动,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同革命实践相结合。每逢节假日,他和其他同学一起到工人中进行调查访问,与他们交朋友。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高君宇成为第一批党员。

高君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结合中国革命的形势与任务,积极宣传中国共产党的路线和方针政策。从1922年9月至1924年9月两年时间里,他在党中央机关报《向导》上发表了近30篇文章。此外,他还在中共北方区党委的《政治生活》、劳动组合书记部的《工人周刊》等刊物上发表文章40多篇。他的文章,笔锋犀利,论证确凿,洋溢着热烈的革命激情,被李大钊赞为“建党初期理论家,高公健笔人人夸”。

1925年3月1日,高君宇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国民会议促成会全国代表大会。孰料,他突发急性盲肠炎,但仍抱病坚持工作,忍痛到4日才住进北京协和医院,第二天就病逝了,终年29岁。

几经变迁“高石墓”

高君宇病逝后,被安葬在陶然亭畔。这里是他生前参加革命活动的地方,也是他和恋人石评梅经常漫步的地方。三年后,他的恋人石评梅因思念过度也随他而去,并被安葬在高君宇的墓旁。“生前未能相依共处,愿死后得并葬荒丘”,成就了一段化蝶传奇。

解放后,陶然亭被辟为公园。“高石墓”在几度整修过程中经历了数次迁移。

根据北京市档案馆馆藏记载,由于1953年陶然亭地区要进行绿化,也由于当时对高君宇和石评梅的生前事迹缺乏了解,民政局、宣武区人民政府亦未关照特殊处理,经建设局与文物组商讨后,于1952年12月31日,将“高石墓”迁至南郊人民公墓。1953年7月初,“高石墓”又被迁至八宝山革命公墓。

据《陶然亭公园志》记载,1956年6月3日,周恩来总理在审查北京市建设规划总图时指示:“陶然亭的‘高石墓’要妥为保护,革命与恋爱并不矛盾,留着它对青年人也有教育。”这样,同年8月,在彭真同志的关怀下,“高石墓”又被迁回陶然亭,并被安置在陶然亭公园的湖心岛北侧。

高君宇生前曾为周恩来与邓颖超的结合鸿雁传书,而周恩来夫妇也对高石爱情十分仰慕。他们曾多次来到陶然亭公园的“高石墓”前凭吊。

“文革”期间,“高石墓”遭到严重破坏。在邓颖超同志的关怀下,高君宇的遗骨火化后被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但因不符合当时的有关规定,石评梅的遗骨火化后被深埋处理,未被保存。

1982年,陆禹、白介夫同志根据人民来信,下达了“将高君宇、石评梅二墓尽快在原地(陶然亭公园内)修复起来,以教育青年一代”的批示。之后,市有关部门根据上级指示开始复原重修陶然亭公园的“高石墓”,并于1984年4月4日上午,在陶然亭墓地,举行了高君宇骨灰和石评梅遗物、遗像及其作品集的移灵安葬仪式。同年5月26日,“高石墓”修复工作全部完成。

如今的“高石墓”,背靠着茂密的青山,面向着恬静的西湖和著名的窑台,三面环绕着青松翠柏,静静地接受着人们的凭吊与追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