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犯罪心理学 犯罪心理学专家”李玫瑾

2018-03-3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而一个体验不到受害者及其家属的痛苦,反而被残忍的加害者的自我同情所触动的人,无论他有没有意识到,骨子里都有掐死受害者的冲动.犯罪心理学专家李玫瑾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而一个体验不到受害者及其家属的痛苦,反而被残忍的加害者的自我同情所触动的人,无论他有没有意识到,骨子里都有掐死受害者的冲动。

犯罪心理学专家李玫瑾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我已经从心理分析的角度揭穿她弹钢琴的强迫性动作的伟大发明现在,要更进一步,揭示她为药家鑫变相开脱,以及药家鑫在法庭上痛哭表演的真相。

我不同意网友的这个说法:李玫瑾是收了药家的钱才说出那些羞辱心理学和挑战大众智商的无耻言论。不,从心理上来说,她不收钱都会这样做。她的角色,就是一个罪恶事业的义工。

首先是一种阶级本能。体制内的李玫瑾和有体制背景(军二代)的药家鑫,因为有弱势群体这个他者的存在,在认同上很容易变成我们这一心理共同体。强势群体对弱势群体越是欺压,他们对弱势群体的恐惧和仇视越剧烈,这一心理共同体就越牢固。

现在就是这样一种状况。普遍性的事实无须我在这里引用描述。

在这个社会心理背景下,李玫瑾,以及药家鑫的同学等,几乎会本能地对药家鑫的残忍行为表示理解和进行开脱。另外我也讲过,掌握权力、金钱等稀缺资源,并且还可以操纵媒体的强势群体,作为一个整体早已联起手来,袒护其成员对弱势群体成员的残忍杀害。

原因很简单,他们受到体制庇护或对弱势群体进行压榨,本身就是一种道德上的恶,为了免除道德焦虑和获得安全感,他们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筑牢社会价值排序,把占有权力、金钱、有闲阶级的玩意看成是高档,从而在价值上合理地蔑视弱势群体,变相把自己对他们的压榨视为道德上正当。另一种是保持对弱势群体的仇视,作为一种心理防御,掩饰自己的恐惧,压抑自己的道德焦虑。而如果把药家鑫的行为界定为狼,在道德上和心理上,他们就被还原成了狼,内心深处的罪恶感和恐惧感就会冒出来,象鬼魂一样攫住他们。

其次,也是更让人震惊的一个真相是:李玫瑾不仅是在帮药家鑫,在心理上也在帮自己。或者准确地说,药家鑫案只是让她有了一个在心理上帮自己的机会。

我完全可以肯定,当李玫瑾在CCAV上发明弹钢琴的强迫性动作的理论时,她都没有意识到这有多荒谬。她的心理学知识,当然不足以让她看清药家鑫的心理。但问题不在这里。

问题是,这个弹钢琴的强迫性动作理论,完全是她的灵光一现,是在某种关于药家鑫描述的情境中,突然让她从药家鑫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后的一种无意识产物。这一对药家鑫杀人的心理解释,实际上是把对自己当初出卖自我的合理性辩护,投射到了对药家鑫的同情和理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