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保军京津冀战略 国家战略下的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论坛

2017-11-1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中国日报网房产讯 (记者白云蛟)23日,新京报传媒和<房地产世界>举办"聚势·启航--国家战略下的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论坛"召开,相关政府官员及学者智囊齐聚一堂纵

中国日报网房产讯 (记者白云蛟)23日,新京报传媒和《房地产世界》举办“聚势·启航——国家战略下的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论坛”召开,相关政府官员及学者智囊齐聚一堂纵论京津冀协同发展之道。

与会专家认为,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入,未来京津冀或将成为一个世界级的城市群,形成一个分散化、多中心的增长和发展的格局。除了京津两大地标城市外,廊坊等城市将成为其中一个区域型中心。

参与本次论坛的嘉宾有: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先生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先生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杨保军先生

国家发展和改变委员会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先生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部主任张占斌先生

北京大学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中国区域科学协会会长杨开忠先生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刘云中先生

以及新京报社总编辑王跃春女士

《房地产世界》执行主编牟云静

以下是论坛实录:

主办方领导新京报传媒总编辑王跃春女士首先致辞

王跃春: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嘉宾,首先我代表新京报社对你们出席“国家战略下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论坛”表示诚挚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中央大力推进的国家级战略,京津冀区域已经成为中国新的经济增长极。今年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完成了顶层设计,开始进入实施阶段。相关配套政策进入研究制定的关键期,包括交通、产业、环保等实施细则,预计都将在今年内密集出台。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呈现出热火朝天的趋势。

根据规划纲要,京津冀协同发展以“一核、双城、三轴、四区、多节点”为骨架进行空间布局,北京、天津与河北保定、廊坊共同构成中部核心功能区。因此,京津冀协同发展不仅会推动北京和天津两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还将通过北京的非首都功能疏解,带动廊坊和保定这样的区域中心城市,以及密集的小城市与小城镇,形成一个有竞争力、有活力的城市群。

而在这个城市群中,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产业功能的优势互补,人才的自由流动和均衡分布,社会保障机制的均等化,都将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区域协同发展效应。

作为一个有责任意识的主流媒体,新京报十分关注京津冀协同发展,也是最早通过专题报道、论坛活动和新媒体布局京津冀的媒体之一。我们希望忠实地记录、参与并推动这一国家战略的实施。从去年开始,新京报联合有关部门举办京津冀协同发展系列论坛,先后举办过京津冀协同发展下的医疗、教育、文化、城市发展等主题论坛,为关注并参与其中的政府官员、企业家、专家、学者及社会各界人士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今天我们以房地产世界杂志为主角,举办“国家战略下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论坛”,邀请参与相关规划政策制定的领导和这个领域最知名的专家学者与会,也是为了更好地解读规划纲要的内涵,为政府部门的决策和企业战略提供帮助,为普通老百姓解答有关区域发展热点的关切。

我们相信,京津冀协同发展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非三年五年就能一蹴而就;而发展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人,为了造福这个区域的所有老百姓。规划纲要绘就的蓝图,以及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都将在具体的发展实践和时间长河中接受检验。期待这一代人的责任与使命能够造福京津冀地区1亿多人的今天与未来。

再次感谢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专家学者的莅临,预祝今天的论坛圆满成功。谢谢。

主持人:谢谢王总编辑!刚才忘记说一句话,代表了很多人的心声,最近一段时期,新京报在刚刚过去的大事件里面表现极其突出,其实在这个上面看新京报传过来的信息最多,看一次感叹一次,我们感觉新京报的小伙子和姑娘们有我们年轻时候的新闻理想和价值,我们现在的新闻理想已经消磨殆尽,但是在这七天七夜里面还在延续,今天的媒体朋友很多,我建议对新京报鼓掌,干的漂亮。让这个职业显得更带劲儿一点。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论坛,很多次我们在论坛上都可以提到一些提前的声音,提供角色和提供更多的参考以及提供更多的分析和逻辑的思路,今天我们在这个论坛上需要跟大家来分享。下面首先邀请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先生为我们带来主题演讲。

演讲主题: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资源配置与协调机制。

李铁:主持人刚才把我想说的话给说了,我也是特别向新京报表示战略,我们和新京报也是战略合作单位,这次天津港大爆炸对新京报展示的一切表示敬佩,我也是从新京报的报道里面看到新京报的新闻媒体办报的思路和新闻媒体的精神,也对天津大爆炸身后的背景原因的挖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来准备了一个PPT,后来想太正式了,另外京津冀发展规划已经颁布了,我们在各种场合已经讲了很多次,我们也不好更多的评价这个规划和未来到底怎么落实,整个规划在未来的架构上就自己个人的体会讲一些想法,供大家参考。

京津冀是一个大的区域,全世界来讲,这个大的区域下具有他一定的必然性,毕竟是两个特大的城市,在两个特大城市的推动下,如何带动区域的发展,这个时期我们应该从国际经验和规律的途径,人口向大城市聚集的趋势仍然是不可避免的过程。

从八十年代以来,北京市严厉的制定人口控制政策,但是到现在无数的严格的规划和控制下,人口从1000万发展到2100万,天津1400万,河北7400万人口,中国的人口是非常大的国家,13.6亿人口,我们不能想象这13.6亿人口未来的城镇化,应该是一个分散的过程,从世界所有的城镇化发展规律来看,人口向特大城市聚集是一个必然的过程。

在这十年期间,5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吸纳人口增长速度当中,远远超过了其他城市,我们也到了其他的一些省会城市,我们也看到了各个东部地区省份和西部地区省份向省会城市聚集的过程非常的明显,不在于我们如何控制它,也是如何遵循人口向特大城市聚集的过程中会发生什么,有什么规律,是不是聚集以后才可以形成高强度的周边辐射,香港对珠三角的辐射,上海对长三角的辐射,北京天津周边地区聚集之后产生什么样的辐射,前提是要完成整个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特大城市的功能,这是一个特别要说明的事情。

第二个事情,特大城市的人口应该是什么样的,这是我们很多人应该考虑到的,一个特大城市的人口不是我们想象的,一定是高端人口,是各种不同类型的人口组合,北京市2100万人口,不到900万的外来人口,我们讲深圳1300万人口,大概1000多万外来人口,所以人口结构应该是我们决定未来政策的出发点,而不能忽视人口结构,凭空想象的理想化的人口构成。

为什么讲究人口的构成呢,这里面高收入的人口,所谓的精英人口,只是占其中的一小部分,而不是全部,在我们制定这个政策的时候,不能仅仅考虑到高收入人口和所谓的精英人口,要考虑到大量的中低收入人口,甚至包括河北的7000多万人口,还有65%的农村人口,甚至一大批城镇人口。

在制定政策的同时,怎么样兼顾人口在不同城市,不同区域的需求,应该是政策的出发点,我们地方发展的政策,城市发展的政策,资源配置政策上忽视了对人口的分析,过于强调跨越式,强调高端化而导致对政策的失误,这是我强调的第二个问题。

中低收入人口占整个人口的绝大部分,在我们的政策导向中要解决他们未来的发展问题,他们的就业问题,他们的生活空间和环境的问题,他们的消费需求问题,应该是这样的发展,不能被忽视,不能通过理想的方式,决策方式过渡的把我们的区域高端化。

第三个,适合人口结构,应该是什么样的产业呢,对城市应该有什么样的功能呢,这一点我觉得也是值得我们大家去反思的。我也特别注意到疏解首都功能,疏解首都功能到底是什么功能呢,针对人口结构,我们应该把为人口服务功能怎么样更好的重新再配合,怎么样实现这个疏解,可能我们要从实际出发,可能会有更好的效应,比如说低端人口的迁出,大量的动批市场,小批发市场从北京迁出去,而且采取了一系列的行动步骤。

那天我从新街口开车走到西单,特别是新街口的口到平安里,路两边没有什么高端商铺,全部都是我们认为最低端的商铺,卖电子产品,卖汽车配件的,甚至比我们所谓的天意批发市场万通小商品市场卖的还便宜,万通市场,天意市场,各种小批发市场可以集中的迁出,一直到西单这么多的小商品店铺怎么迁出去。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制定政策,怎么考虑这类的所谓最传统,最低端的市场,针对什么样的需求设计政策方案呢,我们查实了一下原来我们做京津冀规划的时候数据,每天北京也2.6亿的流动人口,被市1亿,外部人口400多万,外地来北京的人口1.

6亿,这1.6亿到北京旅游的人是不是富豪,我想不是,大多数都是第一次,第二次到北京,来自于穷乡僻壤,到北京仅仅是看,要不要购物,要要和他的就业,和他的经营结合起来。这个和北京发展什么样的关系,和北京市场结构发生什么样的关系,和北京的产业功能发生什么样的关系,我们很多人没有考虑。

实际上到北京旅游的人也要满足一部分经营性的功能,所以要从北京买东西,正因为如此,北京的所有的市场有什么样的基础,有什么样的价值。也正因为如此,从新街口到西单,最重要的中心路段,还有很多传统低端商业的存在。是不是在北京人都一定要去王府井,各大购物中心买东西呢,也不是。

北京的800万人口,北京的深圳上千万的中低收入人口,他们一定要到豪华的商场买东西吗,也不一定,据我了解他们也喜欢去小批发市场买东西,他们和外界也有广泛的联系,就说明2000多万人口的城市,对不同的市场需求有不同的功能。

这种功能在空间上如何分解,如何的去把它再塑造,进行再配置,是不是迁出为非常重要的目标,需要我们的决策者和政策制定者谨慎的考虑,很可能想迁出的时候迁出,过一段时间又回来。因为我知道所有人口到北京来就业、经营,这是一个最好的空间,很多人可能想象成本很高,但是他们的收益也会很高。

第四个,我还要讲一下,在我们对产业功能迁出迁入的过程中,我们要考虑资源的再配置,资源的再配置会通过交通的方式连接,交通是不是唯一的一种方式呢,恐怕我们对城市的功能还要重新的理解,我先讲两个,第一个交通的连接以什么为追求的基础,我前两天去深圳,深圳光明新区的发展,他们做规划的时候介绍更多的引入高铁,高速公路,他说我这个新区的发展主要靠高速公路,可是我们也知道,城市生活,交通最方便的出行是坐高速公路,高铁还是坐公交车,坐城轨,做地铁。

我们在交通资源再配置的时候,要考虑到每个消费者直接的需求,我就跟他们的规划者谈到,你不要去把你当做一个规划者,顶层设计者,你要把自己当成老百姓,你觉得你开车进城找停车位方便还是出门上地铁几块钱到市中心最方便,恐怕大家都很清楚,在座的都是消费者,我们都希望地铁没有太多的人,可以非常方便的通达,这也是最便宜的一种交通方式,还不会产生污染。

可是在我们提供的所有的交通选择上,有没有这些东西呢,有,但是远远不足。远远满足不了我们这么多人口,特别是中低收入人口的实际需求,不仅仅是城市内,包括整个大区域内,我们更多的提供了私家车方便的通行路径,忽视了轨道交通,忽视了最便宜的成本。这一点我想在京津冀一体化的发展过程中怎么样改善,特别重要的。

我上次也是在新京报的论坛上讲过,世界上各大城市和郊区的轨道交通,北京是77公里,东京2000多公里,伦敦和纽约都是3000多公里,我们的差距很大。正因为差距大导致了拥堵的问题,导致了区域发展过度向城市中心集中,这个恐怕是需要我们从一个人的实际需求,从一个低成本的需求,从人口结构需求考虑资源配置的方式,这个是需要在规划当中给予同等的重视。

交通配置里面还有不能过度的去放大一个城市的交通功能,不仅仅在北京,在我们周边的城市,我们在一个城市设计当中,把城市的交通功能过度的放大的时候也会浪费无数的资源。最近几天我去金融街,我看到所有的路上都加了很多的栏杆,要把快车道和慢车道进行分离,交通是好看,但是人的出行不方便了,大量的资源被闲置了。

更不要说是廊坊还是其他的河北周边的中等城市,我们在城市规划的资源配置上也出现了大量的资源浪费,导致这个城市出门必须开车,而不能实现步行、低碳的方式。

这是我们要在资源配置当中,交通先配置当中,针对人口结构,应该提出一种多元化的选择的方式,而不能单纯的从精英阶层考虑。

第五个讲京津冀,特别是北京,对河北能做出哪些贡献呢,其实我们很多人都知道,我们认为中国的发展是工业化的进程按,可是河北的工业化进程速度并不慢,他在前十年当中,工业化的增长速度已经远远超出了其他的城市,甚至在中国排前茅,但是工业化的增长速度和进程,和北京又发生了非常大的冲突,发展阶段不同,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同,形成一系列的矛盾,我们知道雾霾问题,直接影响到北京人的生活,也影响到河北人的生活,但是他是整个城市化规划的一个过程。

京津冀协同发展,怎么样处理好河北的工业化和天津、北京的关系呢,怎么样实现北京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呢,我们知道北京的城市化率82%,可是北京的服务业占比是75%、76%,北京没有什么工业,工业都搬迁了,所以北京对周边的最大的辐射就是服务业的辐射。

服务业的辐射直接涉及到北京人消费需求的变化,在北京的空间没有办法满足,一定要在周边的空间当中实现。所以服务业对周边的发展,最典型的例子河北崇礼,申奥,不是工业的辐射,是滑雪场的建设,北京市的旅游了带动了崇礼的发展,使得京张一体化。

我注意到北京和廊坊的关系,特别是廊坊这十年的发展,廊坊十年的发展,服务业占比从原来的30%增加到现在的占比40%,就意味着服务业的变化速度和北京向周边辐射的功能有直接的关系。

我也想举一个例子,在武清有一个佛罗伦萨小镇,这个小镇每到周六日,大量的京津两地的人口买东西,这功能性比较突出的供消费服务业发展的空间上的点,现在演化成奥特莱斯,北京人到那不是搞工业,而是购物、置业,考虑到北京和周边关系最紧密的,应该是服务业,怎么样把服务业的架构和北京紧密联在一起,在这个基础上配置我们交通资源,恐怕是规划当中无论是北京的规划还是京津冀的规划还是河北的规划里面都应该让联系北京的城市重点考虑。

既然讲到服务业,就不能回避一个问题,房地产。我最近见了很多河北的官员,谈到河北的发展,避谈房地产,是回避的避,不要谈房地产,房地产已经严重过剩了,所以谈房地产有一点谈虎色变,现在房地产确实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原因是什么呢,一个是对全国形势的担忧,北京和全国其他的城市类比;第二个是北京和河北竞争的角度,担心北京这种竞争又影响到北京的基础设施的修建,可是我最开始讲过了,人口向北京的聚集是一个长期趋势,服务业在北京的发展是一个独特性的最大的优势,两个相关,结合最紧密的,人到北京来,住哪里,住在北京的市区,三五万块钱的房子,住不起,到北京不都是精英,大部分是为精英服务的人群,需要较低价格的住房,他们需要在一定的范围内考虑了,通州的副中心房价涨了一塌糊涂,也是限购了,现在只有到河北买房子了,河北人,特别是沿北京边界的这些城市,不要担心我发展什么房地产,会产生什么负面效应,因为你结合大趋势,人在北京容纳不了,可以到河北寻找空间,所以住房业的发展还有相当大的市场,我们不能因为有了这个市场,全国发生了变化,我们对这个市场失去了信心,这个大可不必,我说谈房地产,廊坊和张家口,北京周边的城市,房地产还是会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第六个问题,研究京津冀,更多的要研究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我这里特别要强调,河北崇礼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为什么要讲这个故事呢,河北崇礼在环北京经济圈里面14个试点城市当中没有他的份,因为他离北京220公里,当时北京设定一小时经济圈,半小时经济圈都没有崇礼的份,可是为什么,因为北京服务业的外溢不是像我们想象的产业的整体的外溢,首先是北京人要到周边,北京不同阶层的人要到周边的消费,而北京市郊区满足不了他们的消费,城市发展的消费已经升级了,从的原来的休闲到参与式的,所以崇礼具备这样的条件。

我们在崇礼开会的时候,县长讲,崇礼申奥是玩出来的,这个话是有道理的,一个企业家进去给大家创造了玩的条件,第二个企业家进去了,把玩的档次提高了,建立五星级豪华宾馆,这是张家口看到的市场希望。

政府在这里做什么,企业家自动选择了崇礼,为北京的消费者提供了运动、户外、休闲的空间,政府把交通做好。我记得当时云顶酒店的老板跟我吃饭的时候问我,崇礼什么时候能通高速路,我说明年动工,他知道高速公路修了,他决定在崇礼预计15亿的投资建大的滑雪场和酒店,也就是建了五星级的豪华酒店,张家口人看到了这里面有申奥的希望。

为什么现在的崇礼房价上涨,不是因为奥运会,是因为奥运会申办了以后,高铁要修过去,高速公路还要修过去,交通的区位发生变化了,而且当地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给我们北京人休闲度假消费提供了更好的空间,所以地产升值了。

同理来讲,我们廊坊,周边的这些城市,我们怎么样按照这个市场规律提供这个选择呢,为北京提供更多的消费需求呢,政府在这里来提供什么,能不能把这77公里的轨道交通也在未来的十年二十年当中演变成两三千公里甚至更多呢,一定会带动周边的经济发展。这一点我觉得是非常有意思的话题。

政府该做什么,市场该做什么,不是说我今天想到哪一个节点,这个节点就一定能发展,企业家和消费者会自动选择这个节点,谁能想到武清搞了一个佛罗伦萨小镇,密云搞了一个古北水镇,大量的游客过去了,旅游的空间带动起来,人流增加了,房地产也带动起来了,后边有九平方公里的房地产开发,所以这个市场特别重要。

既然有的市场,有了消费空间,我们怎么样确定一个地区的发展,我特别注意到京津冀里面很多人提出北京新机场的建设要对周边地区起到一定的带动作用,甚至提出了空港城的概念,并不陌生,在全国很多的地方都提出过空港城,但是这个也是我们的规划专家,我们的领导在脑子里面想出来的,他把世界上所有城市的好的案例进行放大,形成一个地方的规划,我们知道空港城中国有,先有人,先大特大城市还是先有港,在港边会不会由于港形成大的城市,这一点需要我们对城市发展的历史进行研究。

首先你坐飞机,你是希望下了飞机以后在那停留还是迅速的离开,我想每个人都希望离开,货物到了空港以后肯定是需要迅速的离开,快速的交通,一定要快,他们不会停留,这是一个空港非常重要的特点,短暂的停留,短暂的停留能不能形成要素,上海和浦东曾经设计空港城没有发展起来,上海的红桥机场也没有空港城,空港是在人口密集的地方发展起来的。

我们再想,不只是空港城,还有高铁新城,把高铁修到城外面,十几公里,二十公里,寄希望于高铁到那里一定会有新城,比如说从北京到济南,两个小时就到了。全国各地的高铁新城,他不愿意通过城里,也是觉得拆迁麻烦,但是建新城恰恰把我们高铁的功能丧失了,空港城也是这个道理。

过去人力历史,为什么城市建设的港口,变成了交通枢纽,是因为交通慢,货物从这个港口,从这个交通到发射集散地,需要很长的时间,需要停留在这里,形成城市的聚集,现在不是了,现在是要快,何况还有噪音,大量的噪音。

所以我们从设计所谓的一个城市的规划,一个城市的发展的理念,要研究城市发展规划,研究交通的规律,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能确定未来的合理的发展思路。最重要的是不要拍脑袋做决策,要把所有的决策更多的交给市场,政府要搞好服务,要把可能提供的公共的服务空间,公共基础设施空间及早的摆到案头,市场就会自动的选择,京津冀的发展是这个道理,环北京经济圈的发展也是这个道理,廊坊的发展还是这个道理,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