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保军城市修补 “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刷新三亚面貌

2018-02-1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一湾碧水开明镜,三面青山列画屏",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杨保军看来,海南三亚山.水.城的格局,得天独厚.然而,在2015年4月住建部

"一湾碧水开明镜,三面青山列画屏",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杨保军看来,海南三亚山、水、城的格局,得天独厚。

然而,在2015年4月住建部将三亚定为全国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唯一试点城市时,三亚面对的诟病不少:水体污染、交通拥堵、规划乏力、违建横行、欺客宰客乱象丛生……

冬日暖阳,碧海蓝天,三亚有"国家阳台"之誉。如何让"国家阳台"名副其实?一年多的"双修"工程,三亚展开对城市管理治理的新探索。

解困

让民众不断感受生态环境改善

吉阳区区长张华文告诉记者,2016年调任吉阳区工作前,他每次经过东岸村委会丹州村,都要捂着鼻子绕道走。

村里有近500户人家,其中50多户、200多人住在东岸湿地的排洪沟边。"明明就是臭水沟。"村民高秋利说起就来气,洪水排不畅,生活污水和垃圾却越排越凶。夏天循着气味就能找到村子。违建比比皆是,最窄的地方连人通过都要侧着身走。

丹州村的情况,是三亚陷入"城市病"困境的缩影:无序扩张,土地短缺,环境污染,城市规划失控,城市功能欠缺,治理管理水平低。

针对这些"城市病",住建部开出"诊疗单":山海河林田湖湿地作为一个整体统一推进生态修复,从打违、绿化、色彩、亮化、天际线和街道立面多方面着手开展城市修补,整体改善城市功能和面貌。

在"诊疗单"指引下,从"捂着鼻子走"变成"想着法子干"。补山、截污、治河,修复海洋生态,增加红树林面积;棚改、拆违、补短板,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在占主城区2/3的区域开展海绵城市建设。18个试点项目同时推进,20项整治举措优化城市整体环境,实现"还绿于民、还景于民"。

三亚市委副书记、市长吴岩峻算了一笔"长远账":东岸生态湿地公园位于"黄金地段",若用于商业开发每亩地方财政收入可增加逾千万元;丰兴隆生态公园和占地212亩的红树林生态湿地公园,如果按原规划作为商业项目和房地产项目用地执行,政府可增加可观的财政收入……政府宁可吃"眼前亏",给城市留下了占地面积达2009亩的公共绿地,成为子孙后代的绿色银行。

城市修补,最难的环节是拆除违建。海南省委书记罗保铭提出,省委、省政府要与三亚一起向违建宣战、一起得罪人、一起顶住压力,出台全省党员干部不准参与违法建设、不准为违建说情等"六不准"规定和《海南省整治违法建筑三年攻坚行动方案》。要求三亚各级领导干部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为探索我国现代城市建设管理治理模式提供有说服力的样板。

吉阳区东岸一带变了,城中村变湿地公园。排洪沟与全城水系贯通,雨季不再引发内涝,也摆脱了臭水沟的坏名声。村民们通过棚户区改造,或选择了保障住房,或选择了货币安置,改善了居住条件。

对此,海南省委常委,时任三亚市委书记张琦的理解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只要将这种意识贯彻到城市治理管理发展实践的每一个方面,就能让人民群众不断感受到生态环境的改善。"

提升

绘就一张蓝图 理顺5个关系

在社交平台上,有人曾提出一个问题:"你见过的最奇怪的建筑在哪里?"回帖中有人回答:"在三亚"。

之所以会有一些奇奇怪怪的建筑,与规划管控不严有直接关系。"双修"开始前,仅迎宾路城区3公里路段两侧就有东南亚、西班牙等4种以上建筑风格。建筑色彩五花八门,夜景灯光要么漆黑一片,要么闪到刺眼。

海南启动全省"多规合一",省域范围内探索一张蓝图干到底。海南省省长刘赐贵强调,在"多规合一"改革和实践中,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坚决实行最严格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划定全省生态红线,明确城市发展边界,防止城市摊大饼无序扩张。

三亚全市陆域面积的44.7%划入生态红线区保护范围,海岸带200米范围纳入《海南省总体规划》生态保护红线严格管控。突破"生态红线",不仅要被终身追责,还将面临法律严惩。

《三亚市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总体规划》等6项规划理顺5个关系:生态思维重于景观思维;民生取向重于形象取向;系统整理重于局部改造;地方特色重于国际风尚;精细管理取代随意粗放。

《三亚市白鹭公园保护管理规定》成为三亚地方立法保护生态的开端。11月1日起,《三亚市山体保护条例》和《三亚市河道生态保护管理条例》等地方性法规相继实施。建筑色彩、夜景灯光、城市天际线,都有了符合本地特点的标准,共同形成城市的"成长坐标"。

转型

建国际热带滨海旅游精品城市

作为海滨旅游城市,三亚并没有重工业,也没有落后产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哪里着眼?

"从瞄准问题推动城市治理管理创新开始。"三亚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樊木说,过去一年多,三亚三大产业比例调整为14.5∶19.6∶65.9,以旅游为龙头的产业结构已经形成。然而按照省委提出的治理管理与发展同等重要的发展理念,三亚旅游小散乱的情况比较突出,治理管理压力和转型发展压力都很大。

为此,三亚创立市民游客中心,实行全天候的12345和12301服务热线,创建全国首支旅游警察队伍,形成旅游警察支队、旅游巡回法庭、旅游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行政执法部门"四位一体"的监管机制,严管重罚一条龙解决旅游纠纷投诉查处难问题。

2016年,三亚预计全年接待过夜游客164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0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1%和16.2%。旅游与农业、互联网产业、渔业的深度融合正在不断推进。

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并非一日之功。"我们不仅要修,更要建立长效机制,对城市进行科学细致管理。"三亚市委书记严朝君告诉记者,在未来5年,三亚将突出抓好城市"双修"、治理管理、改革开放、民生改善等重点工作,努力建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城市,"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生态城市,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城市,面向南海、服务南海的海洋强市,包容共享的民生幸福城市。

至2021年,初步建成国际化热带滨海旅游精品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