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昆乱史依弘”:表演有料 市场有招

2017-07-1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史依弘主演的京剧<白蛇传>剧照 祖忠人 摄本报记者 许亚群一样的精美舞台,一样的高水准演出,一样的全员满座和现场火爆气氛.11月3日晚,当上海国际艺术节"文武昆

史依弘主演的京剧《白蛇传》剧照 祖忠人 摄

本报记者 许亚群

一样的精美舞台,一样的高水准演出,一样的全员满座和现场火爆气氛。11月3日晚,当上海国际艺术节“文武昆乱史依弘”专场最后一场京剧《玉堂春》落下帷幕时,全体观众起立鼓掌,久久不愿离去。从10月30日的第一场《白蛇传》开始,再到《牡丹亭》、《贩马记》、《穆桂英》、《玉堂春》,为期5天的“文武昆乱史依弘”专场让上海和来自全国各地的戏迷过足了戏瘾,也为本届上海国际艺术节的传统戏曲板块增添了新的亮点。

蔡正仁变批评为力挺

“文武昆乱不挡”是京剧界对文戏、武戏、昆曲、乱弹都能驾轻就熟的全才演员的形容,目前这种演员在国内比较少见。上海京剧院的国家一级演员、当家旦角史依弘恰恰就是这样一位以爱搞“新花样”而著称的演员。在她看来,京剧虽然具有传承价值和程式化特征,但每一代演员也应该有属于自己的时代气息。“演员应该利用自己的表演,让观众在欣赏传统戏曲精华的同时给他们创造出更多的想象空间。”史依弘说。

本次出演“文武昆乱”,业界戏称史依弘这种行为是“铁人五项”。因为这种连续的高质量演出,对演员的表演功力、记忆力、体力都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史依弘对艺术的执著,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鼓励和支持。上海昆剧团团长、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蔡正仁在2012年曾对张军、史依弘演绎的昆曲《牡丹亭》提出过批评。

然而今年,他却出人意料地“出山”,一口气与史依弘合作出演了包括《牡丹亭》在内的3场戏。蔡正仁表示,一方面是因为史依弘这种全才演员国内鲜有,理当鼓励;另一方面是因为他看到了史依弘能够认真总结去年《牡丹亭》的经验,用实际行动汇报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精品一定会有市场

“文武昆乱史依弘”专场的5场大戏,占据了整个上海国际艺术节戏曲类节目数量的一半以上。“史依弘专场不仅仅是在展现她的个人魅力,更是对中国传统戏曲精髓方方面面的体现。”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艺术总监刘文国说。

然而记者发现,高品质虽然带来了好口碑,但史依弘专场的票价总体上还是相对偏高。史依弘专场的演出地——天蟾逸夫舞台总经理钱丽丽表示,长期以来上海戏曲市场之所以相对红火,最根本的原因是依靠长期的低票价策略。那么史依弘专场“反其道而行”的做法会不会影响到上座率?

对于价格的定位,史依弘专场制作人、北京双木和嘉文化发展公司艺术总监林恺也有担忧。“因为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市场化程度很高,如果票价降得太低,实在难以收回成本。”林恺表示。首场《白蛇传》的火爆,很快让他打消了价格上的顾虑。“只要戏是精品,一定会有市场。”林恺说。

戏曲推广也靠现代营销

只要是艺术精品,就不会受到市场问题困扰吗?有专家认为,长期以来我国戏曲对市场开发的目光过多地停留在艺术表演内涵提升和艺术本体创新关注上。这两方面固然重要,但当前缺乏的是现代市场营销手段。

对此观点,林恺表示赞同。在他眼中,当前中国戏曲有好戏,但缺乏好的推广。“在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的电影产业里,制片人和导演的地位几乎同等重要,戏曲生产同样可以借鉴。当前,我们对戏曲制作人这个概念还不是很熟悉。戏曲制作人其实带来了高度的责任制,有了责任制的约束,才能有对戏曲质量和票房销量更深层次的关注。”林恺说。

从2011年担任独立制作人推出《锁麟囊》,到今天的“文武昆乱史依弘”专场,林恺每部独立制作作品都能够依靠卖票来实现自收自支。他认为,营销的最有效手段在两方面:一方面是最大限度提升剧目本身的质量,对演员选择、舞台布景等每一个细节方面要尽量做到最好,让观众走进剧场就能获得审美感受,看出制作方的用心。

而另一方面则是创新宣传手段。以史依弘专场为例,从标题“文武昆乱”的新鲜感,到做工精细、宛如一本戏曲故事书的宣传画册,都体现了营销者的良苦用心。

“宣传不应该简单地召开一个发布会,写写海报就可以了。在宣传中一定要尊重每部戏的个性,要多搞事前活动,找有意思的话题,讲动听的故事。力求让观众除了看戏之外还能对戏曲文化内涵有更深层次的了解。”林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