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苦创业的带头人——记实践“三个代表”的模范张荣锁

2017-11-1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张荣锁是河南省辉县市上八里镇回龙村党支部书记,八年来,他带领全村人艰苦奋斗,使昔日又穷又乱的山村走上了文明富裕的小康路.1995年以来,张荣锁多次被省.市.县委

张荣锁是河南省辉县市上八里镇回龙村党支部书记,八年来,他带领全村人艰苦奋斗,使昔日又穷又乱的山村走上了文明富裕的小康路。1995年以来,张荣锁多次被省、市、县委命名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农村党支部书记”。他所在的村先后被新乡市委命名为“小康村”、“科技示范村”、“安全文明村”、“普法先进村”。

“出路在山,致富在人。要想让群众过上好日子,就必须横下一条心,向大山要粮吃、要钱花”

回龙村地处太行深山区,自然环境恶劣,群众生活困难。更让人痛心的是,群众之间闹对立,干部之间闹矛盾,封建迷信成风,打架斗殴不断。愈穷愈乱,愈乱愈穷,回龙村陷入了穷乱相生的怪圈。

1993年,退伍兵张荣锁担任了村党支部书记。他在党支部会上立下誓言:“只要我们一心想着为回龙人谋利益,只要我们团结一心与天斗、与地斗,再也不搞窝里斗,就没有搬不倒的穷山!”

要发展,要致富,必须有一条好思路。为此,张荣锁与党支部一班人用了一个月的时间走遍了回龙村的山山岭岭、沟沟坎坎。经过调查,大家一致认为:“出路在山,致富在人。要想让群众过上好日子,就必须横下一条心,向大山要粮吃、要钱花。”

大栗园自然村旁有三座荒坡,乱石遍布。要把这些荒山坡变为宝山金坡,必须发动群众实施规模治理。1993年初冬,张荣锁把指挥部设在了山坡下,把大锅灶支在工地旁,率领全村430名劳力挖山刨土,砌石垒岸,打响了向荒山要钱的第一仗。

整整一个冬天,党员干部没有一个退缩,脏活累活险活抢着干,村民感动了,对义务劳动再没有人发牢骚,更没有人偷懒不出工。经过五十多个日日夜夜的艰苦劳动,硬是在莽莽荒坡上垒起38道岸,从荆棘乱石间掏出90亩梯田。一期小流域治理完成了,张荣锁却累倒了。人们发现他的肩头肿起老高,右手大拇指淤血黑青,深帮解放鞋被割开了二寸多长的口子,脓血渗到了鞋外。

此后连续三年,他们共治理了8座荒坡,治理面积1500亩;共栽植苹果、山楂、桃、梨等果树35000棵。目前已有15000株果树进入盛果期,年产水果五十多万公斤。仅此一项,每个村民年收入净增150元。

回龙村满山遍坡长着槲树,过去村民用它当煤柱卖。1995年秋后,张荣锁挑选出13名有知识的农民赴洛阳考察学习。回村后集体、个体一齐上,利用槲木栽培香菇8万根。

谁也没料到,1996年8月3日,一场罕见的山洪把两万多根菇棒冲到了山下的水库中。张荣锁不顾周围人的劝阻,第一个跳上自制的木筏,划进了波涛滚滚的石门水库中。就这样,张荣锁带领回龙村39名党员干部和200多名群众连续打捞了5昼夜,把2.2万根菇棒全部捞了上来。

这年秋天,回龙人迎来了香菇生产的第一个丰收季节,当年种香菇收入79万元;自发种植香菇的农户一下子由十几户发展到83户,种植规模由原来的8万根发展到15万根,村民每年净增收入300元。

“拼上命也要让崖上人用上电,把盘山路修通”

回龙村崖下12个自然村通了电,而崖上的5个自然村照明仍靠豆油灯。

回龙村崖上崖下高度相差800米,直线距离5公里。从崖下的回龙自然村接通崖上的碓臼自然村,其间要穿过3道沟,翻过4道岭。

1994年冬天,张荣锁和全村干部群众肩并肩,手挽手,攀绝壁,登险峰,两人一根杠,12人抬一根电线杆,咬着牙一步一步往山上挪。有的地方坡度太大,空身往上爬都十分困难。他们就用长绳拴住电杆的一头,几十个人喊着号子往上拖。衣服划破了,肩膀磨烂了,鞋底蹬掉了,他们全然不顾。奋战了35天,把58根线杆竖在了悬崖上。农历腊月十九,380多口崖上人终于用上了电灯。

架电难,修路更难。千百年来,崖上人只能沿着尺把宽的天梯上上下下、进进出出。由于山路崎岖,带来说不完的辛酸,道不尽的悲伤。张荣锁决心带领群众向大山、向老爷梯宣战!

1998年9月9日,老爷梯绝崖半腰间“轰隆隆”响起了开山筑路的第一炮。张荣锁任道路施工指挥部指挥长,他们在山腰间一块巨石下搭起了帐篷,支起了锅灶。

把路修上老爷梯,下边要修长达8公里的盘山路,悬崖上边还要打千米长的“S”型隧道。没有技术,没有经验,没有仪器设备。为找出最佳洞口位置,他和副指挥长张荣平、张荣顺以及打洞队长张学臣,三十多次上下悬崖,在崖面上用绳子量每一个洞口位置的高低,用塑料水管测隧道的坡度。

有时看不清绳子下端的位置,张荣锁就冒着摔下悬崖的危险,抓着崖沿的树木攀下半崖处目测定位。洞口确定后,他们再用绳子把人吊到半山崖打眼放炮。这条路上下共有8个洞口,其中有4个就是这样打开的。

在三年艰苦修路的岁月里,张荣锁是整个工程的顶梁柱。资金不足他设法筹,材料短缺他外出买,大到施工技术难题,小到民工吃饭缺粮,他都亲自去解决。他和民工们一起睡工棚,抡大锤,把风钻,拉平车。从冬干到春,又从春干到冬。清一色的土豆稀饭,青黄不接时连土豆也没有了,就吃老咸菜,老咸菜吃没了,干脆就往碗里撒点盐,吃顿盐面拌糊糊或者盐水捞面条。

2000年春天,工程和资金都到了最困难关头。这时的张荣锁把亲戚、朋友、熟人的钱都借遍了,把能贷款的单位都跑遍了,把自己多年积蓄的钱都贴进去了。党员干部们也把该想的法子都想了。而购买施工材料的资金却一天天告急,眼看就得停工了。

张荣锁横下一条心,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修通这条路!他毅然把自己的车抵押给信用社贷了几万元,把早年做生意建在镇上的门面房当给了人家,又把自己的石材厂廉价卖掉,共筹到了26万元拿上了工地。

三年的血汗,三年的挖山不止,回龙人投工15万个,动用土石30万方,硬是劈开了9座山头。2001年元月10日,青峰关隧道终于打通了,宽阔的水泥大道修上了老爷天梯,全村人欢天喜地。八旬村民董忠勤的老伴想起以前从绝壁上坠崖身亡的儿子,跪在路上放声大哭:“小安,你锁子哥领着大伙把路修通了,天一黑你就顺着这条路回家吧,妈在家等你……”

回龙人祖祖辈辈想路盼路,如今,他们的愿望实现了,张荣锁正带领着他们走向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