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全喜清帝退位 高全喜:《清帝逊位诏书》开启中国宪政之路
解说:《清帝逊位诏书》确认了共和政体和人民制宪,同时又希望在故宫保留类似君主立宪的小朝廷,这二者是否矛盾,在当时背景下又有何意义。从英美式政治革命,折向法俄式社会革命,革命逻辑的选择对现在国家的构建有何影响。《世纪大讲堂》《清帝逊位诏书与中国宪政之路》正在播出。
高全喜:我们以前关于清帝逊位,大家只是强调清帝逊位只是为了换取三个优待条件,那我们看溥议的晚年回忆录的时候,也谈到当时的太后也是说我们签署《清帝退位诏书》吧,那么假如不签署将来连补偿性的这些优待都没有了。我觉得这个内容只是清帝逊位的一个方面,而且在我看来是一个不太重要的方面。因为清帝逊位它的这样的一个政治契约实质不在是为了换得一些优待条件,优待条件是它的一个副产品。
我觉得清帝逊位是把自己的统治权转让出去,它的条件是转让给这样一个对象,必须是立宪共和国体,这一点上是清帝逊位所具有的宪法意义的实质。所以我觉得这是清帝逊位所具有的宪法意义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当然具体地考察了三个优待条件,这个优待条件呢大致有对满清皇帝的优待条件,退位皇帝的优待条件,对满清贵族的优待条件,还有对其他的蒙、回、藏贵族的优待条件。
我觉得这里和优待条件里头从法学中是可以有很多的分析和研究,但是我在这里头想提出一点来谈一下子,就是尤其是其中的一点,说是皇帝退位,但是呢他的称号依然享用他的称号,不具有实权,对不对但享称号,不拥有政权,这个意义上而且这个退位中在这个故宫给他建立起一个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小的一个朝廷到底具有什么意义呢?
某种意义上来讲这是一个小的君主立宪,在一个人民共和国里头有一个君主立宪,小的君主立宪制,那到底有什么意义呢?我觉得这里头实际上从一般的法理上和一个共和国的宪法中来说,这当然平等,公民平等,对不对,那显然它是违背这个宪法精神的。但是我们看到从中国历史的大转型来说,这样的一个特殊的机制在我们现在看,在我看来至少来说,它还是留下了某种具有着一线文明载体、文明寄托的这样的一种含义。
我们知道这份《清帝逊位诏书》是出自张謇之手,他是最后的一个状元,他写这个诏书的时候写下这样一条,我觉得在他心目中隐含着的是有一个中国传统中的"存二王之后",所谓"通三统"的这样的一个理念,就在于,再回到一个大的宪法问题,一个现代国家的问题,就是一个现代国家尤其像中国这样一个有着悠久文明传统的这样一个现代国家,那么人民是有着一种历史的、文化的继承和寄托的,那么我们曾经在近代历史中有过虚君共和、有过君主立宪,那么历史中这一套制度都没有走出来,都没有走通,但是在共和国建立起来之后,那么由于清帝的逊位我们给他一种形式上的尊崇,那么作为一个文明的承载它某种意义上来说不失为具有着一种文化象征的意义。
那么我们看到历代的统治者王朝,基本上都把它的统治权最终追溯为民心所向、奉天承运,然后天意所在。
这是一个历史古代的版本,但是我们看到中华民国这个构建之后,实际上它的这样的一个天命流转在我看来是引入了一个新的重大的一个概念或者一种力量,就是人民变成了现代的新的主权。就是说从过去的王权承载着天意,具有着一个现代,作为一个古典国家的正当性,转变为人民主权是现在国家的新的天命,而这个人民是在中华民国这个时间段里头真正地开始出场,它代表的是一种新的天命,我觉得这个天命是完成了古今之变,而这个古今之变不单纯是中国,我们看到整个现代国家,西方的现代国家从15世纪为界,那么他们也是完成了古今之变的人民主权的转变,而且这个转变又都是经历过革命,我们看到英国的光荣革命、法国的革命、俄国的革命,都是经历了一系列重大的革命完成了人民主权的这样的一个对现代国家的构建这样的一个制度的创始和创立。
那么中国实际上作为一个后发国家,它同样也是遵循着这样一个从古典王制、天命所属这样的一个王权,到一个现在的人民主权的转变。但是问题在于这个主权的转变在过程中经历的革命,我们也经历过革命,问题是这种革命是何种意义之革命,实际上我们看到这种古今之变的革命是有两种,一种是英美式的这种和平保守演进的革命,那么这种革命呢相对来说是一个改良的革命。
而法国、俄国、甚至苏维埃建立起来的是一个血腥的革命,是一个大革命,它不单纯是一个政体革命,还是一个社会革命,甚至是一个灵魂的革命,那么这两种革命的路径所导致的现代国家的本色它的实质是不一样的。
我们看到中华民国的构建可以说第一个中华民国,也就是说经过武昌首义、辛亥革命到清帝逊位、到北京政权这样的一个所谓北洋时期的中华民国,遵循的是一个英美版的革命的路径,所以这个革命实际上是很不剧烈,它只是一种政治变革、政体变革,并没有产生多大的社会的动荡,虽然我们看到军阀混战,诸如此类的问题,但是我们看到当时的军阀实际上对宪法还是很尊崇的,对不对?他们屡屡制宪,枪杆子并没有说完全就能够把宪法这个笔杆子完全地打到一边去,就看到那个时期还是英美主导的。
但是后来失败了之后中国就开始走入了法俄式的革命,那是社会革命,那是一种真正的大革命,所以说我们历史中,国民党叫做国民革命,共产党叫做大革命,实际上那时候是一个整个天翻地覆的社会的大变革。
通过这样一个社会的大变革,这种革命所建立的一个现代国家,它就完全它的底色,它的诉求,就完全和中华民国刚开始肇始之际的那种有限革命而建立的一个宪制家,就完全不一样了,那是另外一套逻辑了,那这套逻辑在今天我们还没有走完,还没有完成,所以说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觉得《清帝逊位诏书》在中国的古今之变的现代国家的构建中,它所具有的历史的意义、法统的意义,以及融合抵消革命的极端主义而构建一个现在国家的这个意义,都是值得我们认真地思考和反省的。
只有认清了这样一段历史的价值,我们才能够更好地看清正视我们现在所处身的这样的一个另外一个不同于英美革命版本的大革命它所带来的一些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