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思扬新华社 新华社副社长刘思扬:用全媒体打造国际影响力科幻平台

2017-06-1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蓝鲸传媒9月11日文:9月10日下午,由新华网等主办的"科幻路中国与世界"国际科幻高峰论坛暨第七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开幕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艺术中心启幕.科幻作品

蓝鲸传媒9月11日文:9月10日下午,由新华网等主办的"科幻路中国与世界"国际科幻高峰论坛暨第七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开幕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艺术中心启幕。

科幻作品用想象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生活和科技远景,其内容交织着思想情感、科学事实以及预见与推送。然而,我国科幻产业与美国科幻产业的差距非常明显:根据大会发布的数据,经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15年,中国的泛科幻读者、观众与科幻迷共计达8000万人,这一人数接近美国总人口的四分之一。然而,我国科幻作品近5年的年均出版却只有美国的约二十分之一。

科幻世界杂志社副总编辑姚海军介绍,目前我国的科幻文学创作仍处于初级阶段,科幻作家数量明显低于美国、日本这些科幻创作比较成熟的国家。数据显示,在美国正式渠道发表过科幻作品的作家人数目前为1797人,远高于中国210人的作家人数。

"让中国科幻走向世界,已成为科幻界的重要使命。"新华社副社长、党组成员刘思扬在发言中表示,在经济全球化语境下,我们需要把握新的机遇,通过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幻平台,挖掘和培育科幻人才,营造和扩大科幻气氛,引导科幻产业行业健康发展,筑牢我们的文化话语权。

以下为新华社副社长刘思扬发言全文:

科幻作品用想象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生活和科技远景,其内容交织着思想情感、科学事实,以及预见与推测。英国科学家霍金曾说:"科幻不仅有趣,也会启发人类的想象力。我们也许还没有大胆地去到那些人类还没有到过的地方,但至少我们可以在想象中做到。"今天,我们欣喜地看到,从"嫦娥"奔月到"蛟龙"探海,从原子发电到人工智能,这些百年前的科学幻想,正不断变成现实。

今天的中国,正经历举世瞩目的现代化过程。这一剧烈而复杂的转型,催生着更宽广的科幻视野、更大胆的未来想象。与此同时,这些关于人类和科技的奇思妙想,也将助推中国的创新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贡献。

去年,刘慈欣先生的著作《三体》,获得第73届世界科幻大会颁发的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在国内掀起了一股"三体"热、科幻热。有人说,2015年中国已迎来科幻元年。而2016年,我们进一步感受到科幻热浪的气息:优秀原创不断涌现,科幻电影纷纷立项,蕴藏在人们中间的科学幻想,正在空前释放,不断涌流,民族的创新思维进一步呈现。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创作人才不足、社会关注不够、权威平台欠缺等问题仍突出存在。今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提出,要大力开展科幻、动漫、视频、游戏等科普创作,推动制定对科幻创作的扶持政策。在经济全球化语境下,我们需要把握新的机遇,通过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幻平台,挖掘和培育科幻人才,营造和扩大科幻气氛,引导科幻产业健康发展,筑牢我们的文化话语权。

让中国科幻走向世界,是科幻界的重要使命。作为中国互联网(爱基,净值,资讯)传播领域的国家队和主力军,新华网始终将自身发展与国家战略紧密结合,服务于中国科普事业发展,也致力于满足普通公众对科幻梦想的追求。

2015年12月,新华网推出国内媒体首个生物传感智能机器人思达(Star);2016年5月,新华网VA/AR频道正式上线;2016年8月,新华网进军数字视觉艺术领域。一系列布局,都为助推科普事业和科幻行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本次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系列活动中,新华网将发挥自身优势,实现多渠道全媒体传播,大幅提升星云奖的社会影响,传播科幻的无穷魅力。未来,新华网还将利用资源优势、资本力量,为科幻产业搭建平台,助力产业链条拓展延伸,推动中国科幻走向繁荣发展,走上国际舞台。

各位朋友、各位来宾,今年新华网首次承办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这是中国科幻领域的里程碑性事件。让我们共同见证华语科幻与世界科幻的沟通共融,共同见证科幻事业的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