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著名难题"哥德巴赫猜想"已被古稀老人侯绍胜彻底证明【原创】

2017-10-0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侯绍胜宣布已彻底证明世界著名难题哥德巴赫猜想侯绍胜筛法胜过世界著名的埃氏筛法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数学新思想无法否定摘要 古稀老人侯绍胜向世界宣布:他已经彻底证明了

侯绍胜宣布已彻底证明世界著名难题哥德巴赫猜想侯绍胜筛法胜过世界著名的埃氏筛法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数学新思想无法否定
摘要 古稀老人侯绍胜向世界宣布:他已经彻底证明了世界最著名的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即“1+1”;他请求中国科学院组织多名专家审阅,并且给予答辩的机会。

他请求首先审阅“侯绍胜筛法”及他“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数学新思想”。侯绍胜筛法及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数学新思想是他证明猜想的两大理论基础。

他把《哥德巴赫猜想,九千万元征解,问王元院士若干问题》发到数学中国网上,附件有《埃氏筛法的缺陷及理想最终筛法》和《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数学新思想》。这两篇论文去年10月已经有杂志发表。中山大学的马麟浚教授,黎百恬教授,均是1932年生,1957年在中山大学任教,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将近60年,还有其他教授参与了论文的修改工作。

理想最终筛法就是侯绍胜筛法。他发布的九千万元征解是:谁能证明中国人不可能证明猜想是真理,就敬送他三千万元;谁能否定侯绍胜筛法就敬送他三千万元;谁能否定他证明猜想的数学新思想就敬送他三千万元。

18个月过去了,没有一个人能够完成征解,却有人说,只有侯绍胜的理论才是正确的。
公元前250年诞生了世界著名的埃氏筛法,这是数论中唯一的筛法,使用至今。

在一系列整数中,有合数,也有素数,筛去(筛掉、划掉)每一个合数,同时保留每一个素数的方法称为筛法。侯绍胜等人指出了埃氏筛法的几个无法克服的缺陷,指出其最致命的缺陷是无法判断10m+1,10m+3,10m+7,10m+9,(m∈N),在什么情况下是合数?在什么情况下是素数?这是数论必须回答的基本问题,是无限多的问题,而非个别问题!

正是这些问题没有解决才导致哥德巴赫猜想无法证明!
2000年诞生了侯绍胜筛法,它的理论基础是侯绍胜发现并且证明的奇合数的10个分解公式。埃氏筛法能够解决的问题,侯氏筛法全部能够解决,而且比埃氏筛法更简单、更灵活;更重要的是能够解决埃氏筛法不能解决的全部问题,为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奠定了可靠的理论基础。

已经在理论上证明了侯绍胜筛法是理想最终筛法!在筛法领域,这是2300年以来的最大事件。侯绍胜筛法事关中国人对世界的重大贡献,事关万代炎黄子孙的光荣和骄傲!

如果侯绍胜筛法成立,其意义不亚于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因为如何判断一个整数是合数还是素数的问题,是一个普遍的问题,是数论必须回答的最基本的问题,哥德巴赫猜想则是一个相对孤立的问题。

所以侯绍胜筛法是否成立,应该有个明确的结论。
哥德巴赫猜想就是中国人几乎人人皆知的“1+1”。陈景润,王元,杨乐等院士公开反对中国人试图证明猜想,他们预言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都不能证明猜想,因为不知道证明它的数学思想。

他们期待用新的数学思想研究猜想。证明“1+1”的数学新思想在哪里?难道要等上千年吗?新思想有哪些新发现和新的理论概括,又带来什么新方法证明猜想?“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数学新思想”正面回答了这一系列问题。


1977年,侯绍胜证明了猜想成立的充分必要条件。他特别强调说,满足充要条件的证明就是正确的证明,不满足充要条件的证明一定是错误的证明。

这是最基本的数学理论,不应该有任何争议!过去270年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进展的原因就是不明白这个最基本的科学原理。包括“1+2”在内的所有研究都是在黑暗中的摸索。证明猜想的数学新思想有2个核心内容:一是必须满足充要条件;二是发现哥德巴赫猜想原来是17个猜想的混合体。

于是将它划分为17个相对简单的猜想,然后再集中兵力、各个围歼。这是***军事思想在证明猜想中的运用。从此结束了在黑暗中摸索的历史,开始了在正确理论指导下的证明工作。


侯绍胜强调说,***提出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数学上的充分必要条件科学原理,是他攻克猜想的两大锐利武器。“中国人不可能证明猜想”有明显的逻辑错误和政治错误,可怕的是至今仍然被当作真理在执行!

他问:为什么外国人就可能证明猜想而中国人就不可能?中国人为什么就不可能攀登世界科学高峰?
侯绍胜反复强调说:“我全力研究猜想38年,我用一系列的理论创新和方法创新,彻底证明了猜想。

我的全部实践证明了******关于科学要创新的一系列指示是非常英明、非常正确的。紧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我的全部智慧和生命,就是我的中国梦!就是我生命的最大价值!

就是我的最高理想!”
一、哥德巴赫猜想及其研究概况
哥德巴赫猜想就是中国人熟知的“1+1”,准确地说,“1+1”是哥德巴赫猜想的代名词。由于陈景润事迹的报道,几乎每个中国人都听说过“1+1”和“1+2”,但是真正理解“1+1”和“1+2”的人恐怕不多。


1742年,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Goldbach)在致世界最著名的大数学家欧拉的信中提出了两个猜想,用略为修改过的语言,这两个猜想可表述如下:
A:任何一个不小于6的偶数都是两个奇素数之和,(这就是“ ”)。


B:任何一个不小于9的奇数都是3个奇素数之和。
这就是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欧拉表示相信猜想是对的,但他不能给出证明。

容易证明,B是A的推论,所以猜想A是最基本的。有人对3×10ˇ6(注: 10ˇ6,表示10的6次方.因为网络上不能显示10的6次方,只好如此表示,下同,不再说明.)以内的每一个偶数一一进行验算,都说明猜想A是成立的。

关于猜想A的内容,甚至5、6年级的小学生都可以理解。但是,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难倒了270年以来所有的数学家!全世界的数学家都说证明猜想难,很难,但是究竟难在哪里?为什么难?却从来没有一个数学家能够说清楚!


从1742年到1920年,除了用具体偶数验证猜想外,没有任何进展。
1920年仆朗(V. Brun)改进了埃氏筛法,用于猜想的研究。 然后有许多人参与:…,1963年,王元、潘承洞、巴尔巴恩都证明了“1+4”。

1965年阿?维诺格拉朵夫、布赫夕塔布与意大利数学家朋比尼证明了“1+3”。 1966年,陈景润证明了“1+2”。 他证明了,任何一个充分大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数之和,其中一个是素数,另一个或为素数,或为两个素数的乘积。

“1+2”被称为“陈氏定理”,并认为是“筛法发展的顶峰”。 世界数学界公认,用目前方法的改进是不可能证明猜想A的,要想证明猜想A,必须有一个全新的数学思想。

中科院的4位院士: 陈景润,王元,潘承洞,杨乐,1992年曾经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开告诫人们不要试图证明哥德巴赫猜想了,因为没有证明它的数学思想,在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都不可能证明猜想A。

受他们的影响,在中国大陆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模式:不审阅涉及到猜想的论文,甚至审阅不倒也不发表!然而这些院士却无法证明“中国人不可能证明猜想”是定理!尽管“中国人不可能证明猜想”是明显的谬论,然而却被当作定理、毫不动摇地执行到现在!

甚至要纠正这个错误,竟然比纠正一代伟人***的错误还要困难几万倍!
1900年,德国数学家希尔伯特在巴黎召开的第二届国际数学大会的演讲中,把哥德巴赫猜想看成是以往遗留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介绍给20世纪的数学家来解决。

1912年在剑桥召开的第五届国际数学大会上,德国数学家兰岛在他的演说中,将猜想A作为素数论中四个未解决的难题之一加以推荐。

1921年,英国数学家哈代在歌本哈根召开的数学大会上说过,猜想A的困难程度是可以和任何没有解决的数学问题相比拟的。因此,哥德巴赫猜想不仅是数论,也是整个数学中最著名与最困难的问题之一。


2000年3月,英国费伯出版社和美国布卢姆斯伯里出版社联合悬赏100万美元向全世界征解,但至今无人能证明猜想。
事实充分说明,从1742年到现在根本没有找到证明猜想的正确数学思想!由此可知,没有正确的数学思想是不能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根本原因!

虽然有了“1+2”的陈氏定理,但是陈氏定理没回答从6到充分大的区间内“1+2”是否成立?而且没有人知道充分大是多么大?显然的,充分有大越大,陈氏定理没有解决“1+2”的范围就越大!

这本身就说明“1+2”的理论和方法存在致命缺陷。现在全世界数学界公认,“1+2”的理论和方法不能为证明“1+1”提供任何指导和帮助,而是期待以新的数学思想研究“1+1”。

侯绍胜说:尽管如此,陈氏定理还是有重要价值的。因为陈氏定理迫使数学家认识到过去的理论和方法与“1+1”完全绝缘,迫使数学家放弃始于“9+9”的理论和方法,迫使数学家寻找新的数学思想!如果没有陈氏定理,就不能得出这样的结论。

陈氏定理“1+2” 至今46年了,现在仍有许多人在试图改进埃氏筛法,也有人试图改进“1+2”筛法,但是都没有收获。
过去270年不能证明猜想A的根本原因是没有正确的数学思想。

没有正确数学理论指导的数学实践是盲动,理所当然不会成功。实践已经对过去270年的理论和方法做出了总结:其理论不能为证明猜想A提供任何理论基础,其方法不能为证明猜想A提供任何帮助。
270年的实践告诉我们,要想证明猜想A,必须从0开始,从头开始,从寻找证明猜想A的新的数学思想开始!

那么,正确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在哪里?难道真的要等上千年吗?难道正确的数学思想要否定此前经典的数学理论吗?当然不会!

新理论必须既符合此前已有的经典理论和方法,同时必须有新发现,和对新发现的理论概括,并且由此带来新的理论突破和新的方法突破。那么,全新的数学思想在哪里?全新的数学思想有哪些内容?这是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突破口,是研究者必须回答的问题!


二:华罗庚的希望
华罗庚是中国最著名的数学家。他在1958年组织过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班。他希望中国人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中做出成绩,为中国争光。当时这个猜想研究班被指责脱离了生产实际,被迫停止。

陈景润、王元、潘承洞等人都是这个学习班的学员。陈景润证明了“1+2”,王元和潘承洞证明了“1+4”。虽然“1+2”和“1+4”不能为证明“1+1”提供任何理论基础和方法上的帮助,但是它们毕竟为中国争过光,所以说华罗庚的希望还是部分的实现了。


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说,从1920年仆朗(V. Brun)改进了埃氏筛法,证明了“9+9”,到1966年陈景润证明了“1+2”,“1+2”既将“9+9”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发挥到了光辉的顶点,同时也证明了这种数学思想和方法与“1+1”完全绝缘,实践宣判了这种理论的死刑。

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出:……,“1+4”、“1+3”和“1+2”是一种盲目的跟进!

一直走到死胡同底才发现此路不通!
三、侯绍胜的中国梦
侯绍胜1970年从兰州大学现代物理系毕业后,当中学、大学的数学教师20年。以后从事工会和党务工作,但天天研究数学,发表过6篇数学论文、约有几十个定理和侯绍胜筛法、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数学新思想等等。

安阳市政府,2006年资助他出版了《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费尔马最后猜想的证明》,2009年又资助他出版了英文《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费尔马最后猜想的证明》。

他的中文专著1000册在国内外传阅了7年,英文书300册在国内外传阅了4年,至今没有人发现本质错误!
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安阳市商务局副局长秦建民同志,被河南省某个部门的领导誉为外语状元,为了支持侯绍胜证明猜想、为中国争光,受侯绍胜的邀请,历时2年半,克服重重困难,翻译了《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费尔马最后猜想的证明》,他没有要一分钱!

多么伟大的友谊,多么高尚的人品,多么宽广的***人的胸怀!


2004年至2005年,安阳市数学会动员全市的数学精英专题审阅《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半年,最后以红头文件承认了证明,承认侯的证明从理论到方法都是原始创新!

河南省负责科技工作的副***贾连朝看到有关报道后,指示河南省科协组织数学家再审阅,仍然不能否定!最后以文件建议在中国科学或者数学学报发表,让全世界的数学家评论!然而数学学报的编辑却不组织专家审阅、更不发表。

编辑对侯绍胜说:“这么重大的问题,你没有名气,要将一个有名的数学家的名字放到第一位,你的名字放到第二位,才能够发表!”侯绍胜立即指责这是在伪造历史,是数学界的腐败,断然予以拒绝!


侯绍胜说:“陈景润培养的中国第一个数论博士王天泽也审阅过我的证明,他审阅半年,提出一个问题,我答复了,他无法否定!一年半以后我要求他做出一个结论,他竟然说:“侯老师,你干什么不好啊?为什么非要证明哥德巴赫猜想啊?你不证明它大家都有饭吃,你把它证明了,多少人都没有饭吃了!

””
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审阅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10年,聘请过3批中科院的专家,至今不能否定证明!侯绍胜打过几百个电话,要求要么否定,要么肯定!

不能否定、就应该肯定!负责聘请专家的一位李科长无奈地说:“专家不表态,我们也没有办法呀!”
2010年,安阳市科协以红头文件(安科协[2010]32号)上报河南省科协,大标题是“关于确认侯绍胜《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费尔马最后猜想的证明》的报告”。

文件请求河南省科协上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据说上报给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了,催促几十遍,至今没有答复。真是压制科学真理容易,承认科学真理难呀!


2004年,侯绍胜与中国西部科技杂志社达成书面协议:如果杂志社聘请的专家能够提出一个侯绍胜在一年的时间内不能给出正确答案的问题,侯绍胜就敬送杂志社一万元人民币,以表对专家的敬意!

如果提不出这样的问题,必须全文发表!杂志社聘请西安交大和四川大学的教授审阅了证明,没有发现问题。教授们说我们从中学到了许多新知识和方法,是否发表由杂志社决定。杂志社研究以后说:“如果给你发表了,等于在中国爆炸了一颗原子弹,将震动全中国,影响到全世界,我们负不起这个责任!


河南大学数学系主任、教授刘亚星是河南省的数学权威,开封地区所有关于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他全部审阅过,他都指出了证明中存在的本质的数学错误.

他审阅一年后说:“我这一生审阅过无数的数学稿件,只有这一篇最有价值,最有创造性!现在已经不是你和我的事情,此事事关中国在全世界的科学地位,我支持你!”
兰州大学知名教授杨凤翔是侯绍胜的老师。

他审阅了兰州地区几乎所有的证明,他说没有一个是正确的!但是他在与侯绍胜的一次通话中说:“绍胜啊,我对不起你,…,你的证明是正确的,我没有公开支持你,我才讲这个话。我本来要公开支持你,但是数学系主任到我家来了好几次,劝阻我。

怕万一搞错了,给兰州大学丢了人!”
马麟浚和黎百恬都是1932年生,1957年开始在中山大学任教,都是教授,他们研究猜想50年.2007年,他们审阅侯绍胜的证明达半年之久,提出一个问题,侯绍胜答复了。

最后书面高度评价了证明。现在摘要部分段落如下:
最近半年,我和其它几位教授认真研读了侯绍胜的《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下称《证明》)。
我们认为,侯绍胜证明“1+1”的数学思想既符合已有数学理论的精髓,又有一系列创新。

已正确回答了如何证明“1+1”的数学思路。260多年“1+1”得不到证明,没有正确的数学思路是根本原因。王元、陈景润等著名数学家曾期望在研究“1+1”的过程中产生新的数学思想,侯绍胜已经对此做出了解答。


侯绍胜和王顺庆证明了,个位数是1、3、7、9的全部合数仅是10个函数式的值。这是他证明“1+1”的理论基础。由此他们轻松回答了素数最根本的分布规律:不属于∈10个函数式的值、个位数是1、3、7、9的所有整数都是素数。

它们并上2、5就是全部素数。
侯和王的复合数值域内定理、复合数值域外定理、正整数是素数的充要条件定理,本质上已经回答了任何一个复合数与其它复合数之间的定量关系,任何一个复合数与其它素数之间的定量关系,正整数是素数的定量充分必要条件。

……。自从有了素数和合数这两个概念之后,素数和合数就是数论研究的基本对象。

素数之间的关系,合数之间的关系,素数与合数之间的关系就是数论应该回答的基本问题,首要问题。现在应该说侯和王已经回答了这些问题。这是基础理论研究中的重大突破,是“1+1”研究过程中产下的几个大金蛋。

同时为证明“1+1”奠定了可靠的理论基础。
侯绍胜将n(≥3)首先分为素数和合数,而当n是素数时“1+1”是不需要证明的。当n是合数时,他又将其划分为16类。然后对每一类合数n分别证明。他在这里创造了全新的筛法:当他要证明某一类合数n时,他首先筛去了不属于∈这一类n的全部合数。

这就使得问题大大简化,容易解决(证明)。然后又针对n的特殊性,给出△的具体表达式(函数)。侯绍胜创造性的运用了8个(有的12个)方程构成方程组,使方程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

以其联系性(公有解),网住每一个需要的△的值。以其制约性筛掉不需要的所有值。真乃“1+1”筛法的登峰造极之作!在这里,侯绍胜运用了***的军事思想:先分割包围,后各个歼灭。

……。对其它12类n,侯也如此处理。
我们当向中科院推荐侯的证明。怎奈我们都是近80岁的老人,又多病缠身,每天都要服几种药,况且推荐路途遥远坎坷,恐怕心有余而力不足!

故留下上述文字,供日后推荐者及读者参考。以表我们为科学作贡献,为中华民族复兴之丹心。
……。我们研究“1+1”几十年,侯绍胜的研究成果在我们所知的范围内,当属最高水平。已经具备召开专家会议研究的基础,值得政府支持与帮助。


中山大学数学系:黎百恬 马麟浚 2007年11月15日于中大
(注:上述推荐材料,原来有一些数学公式和数学术语,考虑到大多数读者难以看懂,经侯绍胜同意,我们做了划简处理。

)
这两位老教授,审阅了网上几乎所有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用他们的话说:“那些证明,没有一个是正确的!几分钟、最多几个小时就能够找到他们的错误!”他们原想几个小时就可以否定侯绍胜的证明,最后却高度评价了侯绍胜的证明,成为侯绍胜的坚定支持者与合作者。

2013年,侯绍胜与这两位教授及其他专家发表了《埃氏筛法的缺陷及理想最终筛法》及《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新思想》。
四、埃氏筛法和侯绍胜筛法
公元前250年诞生了世界著名的埃氏筛法,使用至今,这是世界上唯一的筛法。

筛法是数论中筛去每一个合数、同时保留每一个素数的方法,是数论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全世界的数论专家使用了2300年,竟然没有人指出埃氏筛法的缺陷,更没有人指出其致命缺陷。

《埃氏筛法的缺陷及理想最终筛法》指出埃氏筛法的几个无法克服的缺陷,埃氏筛法最致命的缺陷是无法判断10m+1,10m+3,10m+7,10m+9,(m∈N,m是非负整数),在什么情况下是合数?在什么情况下是素数?这是数论必须回答的基本问题,这是无限多的问题,而非个别问题!

正是这个问题没有解决才导致哥德巴赫猜想无法证明!
2002年侯绍胜和王顺庆发表了《奇合数的分解公式、素数的分布及一个新筛法》。

而且奇合数的10个函数公式已经具体化. 这10个公式如下:
(注:因为数学公式网上不能显示,我们用f(1)(x,y)表示第一个函数,它的变量是x,y.

其他同理.
f(1)(x,y)=(10x+3)(10y+7), f(2)(x,y)=(10x+9)(10y+9),
f(3)(x,y)=(10x+11)(10y+11); f(4)(x,y)=(10x+3)(10y+11),
f(5)(x,y)=(10x+7)(10y+9); f(6)(x,y)=(10x+3)(10y+9),
f(7)(x,y)=(10x+7)(10y+11), f(8)(x,y)=(10x+3)(10y+3),
f(9)(x,y)=(10x+7)(10y+7), f(10)(x,y)=(10x+9)(10y+11).


其中x,y都是非负整数,f(i)(x,y)简记为f(i),设F(i) =﹛f(i)﹜, i=1,2,…,10.
以上10个分解公式证明了形如10m+1,10m+3,10m+7,10m+9,(m∈N,m属于非负整数)的合数仅仅是10个函数式的函数值。

这10个公式直接回答了个位数是1,3,7,9的合数的结构及如何将它们分解成素数幂连乘积的问题,间接回答了任何合数的结构及如何将它们分解成素数幂连乘积的问题;(算术基本定理指出了任何一个整数都能够分解成素数幂连乘积的形式,但是没有回答如何分解的方法)。

回答了10m+1,10m+3,10m+7,10m+9,(m∈N),的整数是不是素数的问题及素数的分布规律,这些都是几千年的研究都没有解决的问题!


以上10个公式就是侯绍胜筛法的理论基础。要求(a,b)区间内的素数,首先筛去全部个位数是5的数、筛去全部偶数,再用10个公式求出其中的全部合数,然后筛去这些合数,(假设a≥6),留下的就是这个区间内的素数。

这就是侯绍胜筛法。
一个新筛法,第一次应用侯绍胜筛法求出了(1000,2000)区间内的全部合数和素数!

《埃氏筛法的缺陷和理想最终筛法》正式命名这个新筛法为侯绍胜筛法。论文指出侯绍胜筛法具有埃氏筛法的全部功能,就是埃氏筛法能够解决的问题,侯绍胜筛法全部能够解决,但是使用时更简单,更灵活;更重要的是解决了埃氏筛法不能解决的全部问题,为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奠定了可靠的理论基础;论文在理论上证明了侯绍胜筛法是理想最终筛法。

就是说侯绍胜筛法不仅在使用时是理想的,而且在理论上证明了是永远不可能超越的,永远没有比侯绍胜筛法更简单更好的筛法了!

所以侯绍胜筛法是在研究哥德巴赫猜想过程中产出的一个大金蛋!是中国人对世界的重大贡献!这样的贡献,在筛法的研究上是2300年来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侯绍胜筛法的确立,其意义不亚于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
五、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数学新思想
哥德巴赫猜想是世界最著名的数学难题,也是中国人几乎人人皆知的数学难题。

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的人民像中国人一样痴迷于哥德巴赫猜想,投入了那么多的人力,持续了几十年! 陈景润证明了“1+2”,世界数学界认为是“筛法发展的顶峰”,又公认用目前方法的改进不能证明猜想A,因为不知道证明猜想的数学思想,并且期待以新的思想研究猜想A。

那么,新的数学思想在哪里?难道要等待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吗?《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数学新思想》正面回答了这一系列问题!
论文证明了:猜想A成立的充要条件是每一个整数n(≥3)都存在非负整数△,使n±△,均为奇素数。

侯绍胜强调说,必要条件不能违背!只有满足充要条件的证明才是正确的证明!不满足充要条件的证明一定是错误的。事实充分说明,从1742年到现在根本没有找到证明猜想的正确数学思想!

这是不能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根本原因!论文揭示了全部合数可以划分为16个函数的函数值(集合),再加上全部素数,全部整数可以划分为17个集合。猜想A是17个猜想的混合体,其中每一个猜想都相对简单,其规律性相对明显,便于针对这一类整数n的特点,给出相应的△的函数式。

我们只要分别证明了这17个猜想,就是证明了猜想A。这就是证明猜想的全新的数学思想。论文指出了证明猜想时应该完成的主要工作任务,其实就是给出了一个证明猜想的工作路线图。


六、呼吁中科院组织专家审阅两篇论文
让数学家承认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很难,因为猜想太著名,证明也比较长。从第一个定理到最后的一百多个定理,从理论到方法,全部都是创新,专家从来没有见过,所以审阅很费力!

我肯定了,没有人给我好处,万一有问题,反倒显得我没有水平,我为什么要表态?这就是现状。当年陈景润发表“1+2”也历经曲折,陈景润还在科学院工作,还有名师华罗庚,还有名人同学王元!

侯绍胜除了有证明放到那里、等待专家审阅外,几乎什么都没有!更何况是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
太长不好审阅,那咱们先把整个证明放到一边,先看看侯绍胜筛法对不对?侯绍胜筛法是否胜过埃氏筛法?是否能够解决埃氏筛法不能解决的问题?埃氏筛法不是全世界著名吗?只要侯绍胜筛法胜过了埃氏筛法,哪怕哥德巴赫猜想没有证明,那也是中国人对世界的重大贡献了!

《埃氏筛法的缺陷和理想最终筛法》及《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数学新思想》总共只有12页,科学院的专家为什么不能审阅做出一个明确的结论呢?
《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数学新思想》对不对?九千万元征解没有人否定,侯绍胜希望数学院的专家给出一个明确的结论!

这毕竟是猜想研究过程中的一个重大问题!这件事也涉及中国人对世界的重要贡献,为什么不能有个明确的结论呢?
一些院士反对中国人证明哥德巴赫猜想,说到底只有一个理由:不知道证明猜想的数学思想。

侯绍胜说:除此之外的全部说辞,都有明显的逻辑错误。例如,我们是国家队,我们国家队都证明不了,你们业余队怎么能够证明呢?可是怎么证明中国人一定不能证明猜想呢?怎么证明后人一定不能超过陈景润和王元呢?怎么证明中国人一定不如外国人呢?怎么证明没有在科学院工作的人个个不如数学研究院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