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国范蠡 范蠡离开越国之后过得如何?

2017-11-1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越国灭了吴国,勾践以范蠡功大,封他当了个上将军.这时的范蠡面前摆着两条路:既然立下了大功又被封为上将军,那就继续追随勾践,在越国的政坛上潇洒下去;或急流勇退,抛

越国灭了吴国,勾践以范蠡功大,封他当了个上将军。这时的范蠡面前摆着两条路:既然立下了大功又被封为上将军,那就继续追随勾践,在越国的政坛上潇洒下去;或急流勇退,抛弃已经到手的功名富贵,老老实实地再回过个头去做平民百姓。

应当说,在每一个王朝的开国之初(勾践卧薪尝胆也相当于重新开国了),开国功臣们都面临着这样两条路。绝大多数的开国功臣们都选择了前者,舍不得到手了的功名富贵,而继续跟着开国帝王们混迹于政坛,其结果,就是酿成了不少狡兔死、走狗烹的悲剧。

范蠡非常冷静地选择了后者。范蠡之所以能毅然功成身退,其原因至少有两点,一是他对越王勾践的人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他不仅自己决定功成身退,还劝和他一道由楚投奔越国的文种一道功成身退。

他对文种说:越王勾践这个人,长着条长脖颈,一个鸟嘴巴,这种条相的人,只可共患难,不可以共安乐,您为什么在功成之后还不离他而去呢?文种没有听从范蠡的劝告,后来果然死于勾践刀下。而清醒地认识到勾践为人而弃官而去的范蠡,偏又被后来的正统史学家责怪为不忠!大文豪苏东坡就为此愤愤责骂范蠡道:你还不是也长了个鸟嘴巴!

范蠡能毅然决然丢官而去,另一原因就是他非常自信:离开了政坛,我仍大有作为!这种自信,不是每一个开国功臣都能具备的,因为这需要具备多方面的才能。范蠡弃官后,他经商的才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在中国早期的商业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范蠡离开勾践后,乘船来到了齐国,更名改姓为鸱夷子皮,带着两个儿子在海边苦身戳力耕种,没花多久的功夫,就攒下千万家产,成了大富翁。齐国人得知他的本事,就拜他为相。范蠡对此喟然长叹道:我当个老百姓,可以挣下千万家产,我若要当官,就可以拜相入阁,这是一个老百姓所能达到的极致了。

长久享受这样的名声,不是件好事!于是归还齐国相印,散尽家产,来到了陶(今山东定陶西北)这个地方。范蠡自号陶朱公,从事“士农工商”行业中的末行:商,很快又挣下千万家产,成了巨富,以致天下人都知道有个大富翁叫陶朱公。

而范蠡经商所取得的巨大成说,偏又为后来的正统文化人所不耻。苏东坡就批评范蠡道:假如范蠡能像鲁仲连那样,他就离圣人不远了。

鲁仲连是战国时人,当过孟尝君的食客。他游赵国时,恰逢秦国围赵,他帮了赵国的忙。赵国解围后,赵国的执政者平原君要封他当官,他不干,于是准备奖给他一大笔钱,鲁仲连笑着谢绝道:作为一名士人,就是要为他人排忧解难而无所取,若取了,那就成了商人了,这是我所不愿意做的!

看苏学士看来,如果范蠡功成之后既不当官又不要钱,那差不多和鲁仲连一就成了圣人了,然而范蠡偏偏没有向鲁仲连学习,相反,被鲁仲连很看不起的商人这一职业,他范蠡居然会乐滋滋地去干,而且一干还干出了大名堂,这就难怪像苏东坡这样的正统文人们要愤愤不平了!

范蠡对人的识别能力,不仅表现在对待越王勾践的认识上,在对待自己儿子的认识上也充分表现了出来。

范蠡定居于陶后,又得了一个小儿子。小儿子刚长大成人,他的第二个儿子因杀人被楚国囚禁。范蠡得知此消息后,叹道:杀人者死罪,但我也听说过富家子弟也有可能逃避处死的。于是装了一牛车黄金,准备派他的小儿子去楚国设法营救。

大儿子听说后,便来找范蠡,要求由他去,但范蠡不同意。大儿子见范蠡不让他去,长叹道:家里的长子称家督(旧时长子管理家务,故称家督),如今弟弟有罪,父亲不派我去营救而派小弟去,这是我不才啊!便欲自杀。

范蠡的夫人便来求范蠡:你派小儿子去,未必就能救下老二,但却先失去了老大,那将如何是好?范蠡无奈,只得改派大儿子去。他写了一封信,要大儿子到了楚国后交给他的故交好友庄生,并嘱咐大儿子道:到了楚国后,你就将黄金全部交给庄生,由他支配,千万不要和他争论。大儿子起身时,又私自带了一些黄金。

到了楚国后,范蠡的大儿子找到庄生家,只见其家矮小破败,非常贫穷。大儿子还是按照范蠡的吩咐,将书信和一牛车黄金都交给了庄生。庄生收下书信和黄金后,对大儿子说:你马上离开楚国,千万不要停留,如果你弟弟放出来了,也不要问他是如何被放出来的。大儿子从庄生家出来,并没有按庄生的求要做,而是留了下来,并用自己私自带来的黄金去打点一个楚国有权势的人,希望得到他的帮助。

庄生虽然贫穷,但却是以廉洁正直而闻名于楚国,自楚王以下都以师礼尊敬他。庄生之接收下范蠡送来的一牛车黄金,也并不是他要,他原准备事成之后再归还范蠡的。范蠡的大儿子不知庄生的良苦用心,还认为庄生没有什么本事。

庄生找了个借口入见楚王,对楚王说:我夜观星象,发现有楚国有遭受灾异的迹象。楚王忙问:有什么化解的办法没有呢?庄生说:只能以德行来感动上天。楚王说:庄生先生放心吧,我将按照你的话去做。于是,楚王便派使者去将钱库封了。

楚国那个拿了范蠡大儿子黄金的有权人便去告诉大儿子说:大王要大赦全国了,你的弟弟就要放出来了。大儿子问:怎么知道楚王要大赦全国呢?那人说:大王将要大赦全国时,都会派人先封钱库。昨晚大王又派人封钱库了,因此知道大王将要大赦全国。

范蠡的大儿子便认为,既然楚王要大赦全国,自己的弟弟也就会被赦免,一牛车黄金白白地送给庄生,太划不来了,便又去找庄生。庄生一见范蠡的大儿子,吃了一惊,问道:你还没有走呀?大儿子说:没有走。

我来楚国,是为了营救我的弟弟,现在得知楚王要大赦全国,我弟弟自然也会被赦免了,因此特来辞行。庄生一听,知道范蠡的大儿子是来要回那一牛车黄金,便对他说:你的黄金放在屋子里,你自己去拿走吧。范蠡的大儿子真的把黄金都拿走了,心里还十分欢喜。

庄生觉得自己被范蠡的大儿子出卖了,感到十分羞辱,便又去见楚王说:我先前和大王谈到星象之事,大王准备修德来感动上天。今天我外出,只听得满街的人都在说陶地的富人朱公子因杀人而被我国所囚,其家带了很多钱财来贿赂大王身边的人,大王决定大赦全国并不是为了向上天报德,不过是为了要放出朱公子罢了。

楚王一听大怒,说道:我虽不德,但也不至于为了一个朱公子而大赦全国。于是马上命令先杀了朱公子,再大赦全国。范蠡的大儿子只得将其弟的遗体带回。

范蠡的大儿子带着二弟的遗体回到陶地,家人和乡人都十分悲哀,只有范蠡笑着说:我早就知道他的弟弟是一定要被处死的,因为老大舍不得那些财物啊。老大从小与我一道创业,和我一道经历过苦日子,知道钱财来之不易,所以将钱财看得很重;而他的弟弟出生时家中就很富有了,他过的是纨绔子弟的生活,哪里知道钱财是如何来的,因此也就不会看重钱财。

原先我之要派小儿子去,就因为他能舍得那些钱财啊。大儿子就舍不得,因此他的弟弟就逃不脱被处死的命运了。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我早就在等着这令人悲伤的消息了。

这个故事见于司马迁的《史记》。司马迁赞叹道:范蠡三次搬迁(一次是和文种由楚迁越,二次是由越迁齐,第三次是由齐迁陶),皆能成名,他不是随便地搬迁,而一旦住下来,就一定会成名啊!

至于范蠡为后世文人所诟病的“拐跑”中国第一大美人西施一事,还真属于“莫须有”。在所有有关吴越之争的正史上,均找不到西施这一大美人的芳名,而各种有关范蠡的正史,也不见西施此人。而一个堂堂的奇才人物范蠡,之所以能为后世一般百姓知道,竟是全凭了这么个凭空冒出来的大美人的提携。而西施这个美人不仅因无据可查的所谓为救越国而勇于献身扬名天下,还一直稳居中国“四大美人”之榜首,这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桩奇案。

范蠡老死于陶,在那战乱纷繁、人事险恶的环境里,平平安安寿终正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