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辽宁省委党史研究室

2017-12-2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成为执政党,党的工作重心也从发动革命斗争向领导经济建设转移.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辽宁地方党组织带领全省人民积极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在曲折发展中逐步使辽宁成为国家重要的工业基地,为新中国的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等各项事业的发展进步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各级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和国民经济的恢复新中国成立初期,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建立和稳定社会经济秩序,为恢复和发展生产事业提供安定的社会环境,是摆在辽宁地区各级党.政府和人民面前的首要任务.从辽宁全境解放到新中国成立,辽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成为执政党,党的工作重心也从发动革命斗争向领导经济建设转移。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辽宁地方党组织带领全省人民积极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在曲折发展中逐步使辽宁成为国家重要的工业基地,为新中国的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等各项事业的发展进步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各级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和国民经济的恢复

新中国成立初期,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建立和稳定社会经济秩序,为恢复和发展生产事业提供安定的社会环境,是摆在辽宁地区各级党、政府和人民面前的首要任务。

从辽宁全境解放到新中国成立,辽宁地区的市、县、乡、村四级人民政权相继建立起来。到1950年年末,辽东、辽西两省和沈阳、旅大、鞍山、抚顺、本溪五个特别市,也分别召开了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建立起人民政权。各族人民革命热情高涨,辽宁大地呈现出万象更新的局面。

广大工农劳动群众以翻身做主人的崭新面貌,在战争废墟上重建家园,恢复生产。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欢欣鼓舞,踊跃参加革命工作。身居海外的专家学者等辗转返回辽宁参加建设。

但是,由于***残余势力和流散的军警、特务等各类反革命分子并未全部肃清,这些反革命分子不甘心自己的失败,继续进行各种破坏捣乱活动。为了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保证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

发出《关于镇压反革命活动的指示》,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一场大张旗鼓的镇压反革命运动。镇压反革命运动打击的重点对象,是特务、土匪、恶霸、反动党团骨干及反动会道门头子。辽宁地区镇压反革命运动于1950年11月开始,1951年底结束。辽东、辽西两省和沈阳、旅大、鞍山、抚顺、本溪五市,共揭露出反革命分子和有政治问题的人4万余人,其中属于重大反革命分子而被捕的有5200余人。

大张旗鼓地镇压反革命,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敌我矛盾还很突出的条件下进行的一场尖锐的对敌斗争。为巩固新生政权,保证各项社会改革和经济恢复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

1950年6月,中国***七届三中全会向全党全国提出“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号召,要求在三年时间内,实现国家财政和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为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条件。从全力领导革命战争到全力领导和平建设,这是党的历史进程中的一次深刻变革。

从新中国成立到1952年年底,辽宁地区各级党组织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的指示和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在党中央和东北局领导下,依靠工人阶级和广大群众高度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胜利完成土地改革,没收官僚资本,镇压反革命,健全人民民主专政国家制度,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以及胜利完成繁重的社会改革和支援抗美援朝战争的同时,胜利地完成了恢复国民经济的任务,整个地区的工农业生产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

所有这一切,都为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准备了条件。

正当中国人民全面落实党的七届三中全会的部署,为争取财政经济状况好转而斗争的时候,朝鲜战争爆发了。辽宁与朝鲜仅一江之隔,其东部地区千里边界与朝鲜毗邻,是抗美援朝的最前沿。在抗美援朝期间,辽宁人民肩负繁重而光荣的支前任务,在人力、物力等方面进行了充分的动员与支援,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据不完全统计,自1950年志愿军出国作战到1953年朝鲜停战,辽宁先后动员246.2万人参加了抗美援朝的各种战勤工作,占当时辽宁总人口的12.88%,占17岁至50岁男劳力的52.15%。出动战勤大车

13.3万辆,捐献粮食356.56万吨,捐款折合战斗机235架。辽宁的许多工厂夜以继日地为志愿军生产军需物品、武器弹药,竭尽全力保证前线的物资供应,为战争的最后胜利提供了保障。

在抗美援朝战争进行期间,辽宁工业和农业战线广泛开展了爱国增产节约运动,到1951年10月,已经取得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在运动中发现,党政机关内部存在着许多惊人的贪污、浪费现象和官僚主义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沈阳市首先开展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斗争,收获很大。东北局及时总结了沈阳市的经验,并于

向中共中央作了《关于开展增产节约运动,进一步深入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斗争的报告》。

,中共中央批转了这个报告。******在为中央起草的批语中,提出了要“在此次全国规模的增产节约运动中进行坚决的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斗争”。

“三反”运动在党政机关开展起来后,各地各部门清查出一些机关内部人员同社会上的不法资本家内外勾结,侵吞国家资产的案例。鉴于这种严重情况,中央决定,在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中开展“三反”斗争的同时,在工商业界开展一场反对行贿、偷税漏税、盗骗国家财产、偷工减料、盗窃国家经济情报(通称“五毒”)的“五反”运动。

辽宁国营经济比重大,不法资本家的“五毒”行为,严重威胁着国家的经济建设和正在进行的抗美援朝战争。鉴于这个问题的严重性,辽宁各级党组织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开展“五反”运动的指示,有力地打击了不法资本家严重的“五毒”行为,在工商业者中普遍进行了一次守法经营教育,推动了在私营企业中建立工人监督和民主改革的进程。

1952年3月到6月,全省对“三反”“五反”运动揭露出来的问题,根据错误性质及其程度、本人表现分别做出了处理。辽宁的“三反”“五反”运动于1952年6月全部结束。

有计划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

1953年,我国开始了以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为中心的大规模经济建设。这一年,党中央正式提出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并把这条总路线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指针。由此,中国进入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全面实现社会主义改造的时期。

“一五”期间,辽宁是国家重工业建设的重点地区。国家对辽宁的建设非常重视,提出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中心任务,是基本完成以鞍山钢铁联合企业为中心的东北基地的新建和改建。由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建设项目,辽宁就有24项,居全国第一位。

辽宁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经过五年的工业建设,完成了以鞍钢为中心的工业基地建设任务,全省工业基础有了大大的加强,形成了以鞍山、本溪的钢铁工业,抚顺、阜新的煤炭工业,沈阳、大连的机械工业和抚顺、锦西、大连的石油、化学工业为主,以服务于工农业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需要的建筑材料工业、农具制造和机械修配工业、造纸工业、柞蚕和棉纺工业及其他各种轻工业为辅的全省工业网。

在集中力量保证工业建设和积极发展工业生产的同时,在农业合作化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努力推进和提高农业、林业和水利事业的发展。全省农业生产坚持了以大力增产粮食为中心,同时积极发展工业原料、油料和其他副业生产,贯彻多种经营方针。

为了有效地保证和提高农业生产,全省采取了有计划地进行农田水利建设,扩大农田灌溉面积,扩大高产作物的耕种面积,大力推广和改进耕作技术以及推广良种等一系列有力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

随着大规模的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交通运输和邮电事业也有了相应的发展。五年间,铁路基本建设投资3.49亿元,恢复和新建铁路

,增加机车187辆。地方交通运输基本建设投资4984万元,新建改建公路12条,全长

。大连、丹东、营口三个港口的货

物吞吐量大幅提高。全省各项运输都超额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所规定的任务。五年间邮电事业新增加乡村邮电局、所529个,到1957年底全省已有1980个乡有了电话,全省的邮电通信网基本建立起来。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顺利完成,增强了辽宁的经济实力,提高了辽宁在全国的经济比重和支援国家建设的能力。“一五”时期,通过大规模的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改建和扩建了一大批国民经济骨干企业,新增固定资产56.5亿元,在辽宁基本形成了向全国提供原材料和机电设备为主的重工业基地。“一五”期间,辽宁为支援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进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的同时,根据党中央的部署,辽宁省委领导全省人民开展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遵循自愿两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重点发展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再发展到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1956年6月,全省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已达293.

8万户,占全省农户总数的98.6%;其中参加高级社的农户猛增至276.9万户,占农户总数的92.9%。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从数量上,社会主义成分的农业经济在辽宁全省的农业生产中占了主导地位。

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也采取了与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相类似的方法。从组织手工业供销小组,发展到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再发展到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据1956年末的统计,全省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达到2490个,参加合作社的人数达到16.

4万人,占手工业总人数的85.4%。加上参加合作小组的1万人,全省已有90.6%的手工业者组织起来,这些合作社的产值已占手工业总产值的94.4%。手工业合作化的实现,使绝大多数个体手工业者由小生产的个体经济转变为集体所有制经济。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促进了辽宁国民经济的发展。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从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委托经销代销等国家资本主义的初级形式,逐步向高级形式的公私合营过渡。辽宁地区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委托经销代销等国家资本主义的初级形式,在国民

经济恢复时期就已实行。1954年1月,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提出了《关于有步骤地将有十个工人以上的资本主义工业基本上改造为公私合营企业的意见》。从这时开始,辽宁全省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重点转入发展公私合营这种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到1956年1月,辽宁地区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已经全部实现了公私合营。

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辽宁省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历史转变,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在辽宁基本建立起来了。

在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但是大量的人民内部矛盾则逐渐显露出来,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这些日渐突出的人民内部矛盾,成为摆在全省各级党组织面前的重大课题。

为加强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根据党中央的部署,省委领导全省各级党组织开展了以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为主题的整风运动,以克服党内存在的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和宗派主义。在整风过程中,有极少数资产阶级右派分子利用帮助***整风的机会,向党和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发起了猖狂进攻。

在党中央统一部署下,省委又组织领导全省人民开展了反右派斗争,对反对党的领导、反对社会主义道路的右派分子进行了坚决的反击。但由于对右派分子进攻的形势作了过分严重的估计,混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导致反右派斗争的严重扩大化,造成了严重恶果,使建设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遭受挫折。

1958年5月,党的八届二次会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省委根据这条总路线的精神,在不断批评反“右倾保守”的氛围下,迅速掀起了以农业生产为开端的各行各业的“***”运动。

“***”的迷雾造成了生产力高速发展的错觉,从而推动着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并由此兴起了人民公社化运动,使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起来。为纠正“***”和人民公社化

运动中发生的问题,从1958年11月郑州会议到1959年庐山会议前期,按照党中央的部署,辽宁各级党组织对“左”倾错误进行了初步纠正,使形势开始向好的方面转变。但庐山会议后又错误地开展了“反右倾”斗争,中断了纠正“左”倾错误的进程,使“左”的错误再度泛滥,国民经济陷入了严重困境,社会主义建设在艰难探索中遭受严重挫折。

20世纪60年代初期,我国经济出现了非常困难的局面。工农业比例关系严重失调,商品匮乏,供需矛盾突出。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调整来克服经济困难,就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通过了国民经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辽宁省委认真贯彻执行了中央提出的八字方针,通过大力精简职工,减少城镇人口;压缩基本建设规模,加强财政管理,大力支援农业等措施,使全省的经济建设得到了比较顺利的恢复和发展。

1962年党的八届十中全会提出要在全国城乡进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中共辽宁省委召开二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传达贯彻八届十中全会精神,决定在全省城乡干部群众中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教育。

,发布了《关于在农村开展以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巩固集体经济为中心内容的社会主义教育的指示》,

又发布了《关于在城市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教育的指示》,对全省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进行了全面部署。

辽宁农村社教在1963年试点的基础上,分两批进行。1964年1月开始第一批。这批社教以阶级斗争为中心,以“四清”(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为内容,按照中央下发的“前十条”和“后十条”开展运动。第一批社教对于阶级斗争状况的估计过于严重,不少农村社队干部受到打击,被赶下台。

辽宁省第二批农村社教运动从1965年7月开始。这批社教按照“二十三条”要求进行。各地解放了一大批基层干部,农村一度紧张的局面有所缓和。辽宁农村社教到1966年2月基本结束。

辽宁城市社教是在“五反”运动基础上开展的。“二十三条”发布后,其主要内容也由“五反”改为“四清”。辽宁省城市社教从1964年8月开始,1966年6月结束。

历时三年的城乡社教运动,对于纠正干部多吃多占、强迫命令、欺压群众等作风和解决集体经济经营管理方面的问题,对于打击贪污盗窃和刹住封建迷信活动等歪风,起了一定作用。但是,由于指导思想上“以阶级斗争为纲”,许多不同性质的问题都被认为是阶级斗争或者是阶级斗争在党内的反映,因而混淆了两类矛盾,紧张了政治空气,使不少干部群众受到打击,使各方面工作受到了严重影响,一些调整城乡经济的政策未能认真执行。

从1956年9月党的八大到1966年5月“***”前的十年,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是党对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艰辛探索的十年。这十年,辽宁在经济建设等方面虽然遭受过严重挫折,但仍然取得了很大成就。

工业战线,比较好地贯彻执行了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总方针,超额完成了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基本建设计划,仅扩建、改建、新建以鞍钢为龙头的大中型重工业骨干企业和工程项目就达220个,充分发挥了辽宁省这个工业基地的作用。同时,注意发展轻工业和手工业,为解决全省人民吃、穿、用和促进农业生产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农业战线,巩固农业基础是这一时期的重点工作。全省动员各方面力量,在人力、物力、技术、财政和组织领导上,积极支援农业生产。在指导思想上,贯彻执行“以粮为纲、全面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因地制宜地推行了农业“八字宪法”、农业技术改革和其他各项增产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其他事业也有了一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改善。

正当全省人民克服了国民经济的严重困难,胜利完成了调整经济的任务,从1966年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三个五年计划,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满怀信心,为完成四个现代化任务努力工作的时候,“***”开始了。

在“***”十年内乱中,辽宁是“***”严密控制的地

区。“***”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经济上和文化上全面推行反革命路线,把辽宁变成了他们篡党夺权阴谋活动的基地,致使辽宁成为遭受浩劫的“重灾区”。

“***”正式发动的标志是1966年5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这次会议通过的“五一六通知”,是发动“***”的纲领性文件。

“五一六通知”的主要精神是“批判混进党里、政府里、军队里和文化领域的各界里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同年8月,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通过了《中国***中央委员会关于无产阶级文化革命的决定》(简称“十六条”)。“十六条”明确规定:“这次运动的重点,是整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会议期间,印发了***

写的《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矛头直指***、***。

,在首都百万群众庆祝“***”集会上,***接见了红卫兵,表明他对红卫兵的支持。此后,红卫兵组织在全国各地普遍建立。

红卫兵在“造反有理”的号召下,到处冲击党政机关,从“走资派”手中夺权。辽宁的红卫兵组织从1966年9月开始冲击省委、省人委等各级党政机关。11月上旬,省委召开省、市、县三级干部大会,传达中央工作会议精神。红卫兵冲进会场,抓走并扣留了大部分省委领导,使省委基本处于瘫痪状态。不久,上海“一月风暴”波及辽宁。

,由群众组织发起成立的“辽宁省革命造反夺权指挥部”,正式宣布接管中共辽宁省委、省人委的一切权力。

全面夺权导致天下大乱。为了控制局面并保证夺权斗争胜利,***要求“造反派”实现“革命大联合”,要求解放军“三支两军”(支“左”、支工、支农,军训、军管),要求“造反派”代表、“三支两军”代表和革命领导干部代表实行“三结合”,成立合法的新生的红色政权——革命委员会。

1967年2月至5月,辽沈地区群众组织成立了三大联合体:辽宁省革命造反派大联合委员会(简称“辽联”)、“八三一”沈阳革命造反总司令部(简称“八三一”)和辽宁无产阶级革命派联络站(简称“辽革站”)。由于“三大派”组织在对很多重大问题的认识上存在严重分歧,加之7月间***发表了所谓

“文攻武卫”的讲话,辽宁各派群众组织之间武斗事件层出不穷,全省出现了严重混乱局面。

辽宁是国家重要的工业基地,在国家经济和国防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中央对辽宁非常关心。

,日理万机的***总理专门抽出时间,代表中央接见了沈阳三派群众组织赴京代表及东北局、辽宁省委和沈阳市委的部分领导干部代表,着手解决辽宁的“***”问题,要求三派群众组织坚决停止武斗,恢复生产,恢复正常秩序。

,在***主持下,沈阳三派代表在北京签订了《关于拥军爱民,制止武斗,恢复生产协议书》(简称“九九”协议)。为了监督和推动协议的贯彻执行,加速辽宁问题的解决,***派中央调查组到辽宁工作,并要求沈阳军区和辽宁省军区对中央调查组的工作给予协助和配合。

由于极“左”思潮的影响和***、***之流的挑唆煽动,制止武斗的工作并不顺利。后经中央调查组协调,沈阳三派代表又签订了《关于进一步贯彻“九九”协议,彻底制止武斗的十条规定》,并在中央调查组的监督指导下,采取了果断、有力的措施,进一步制止武斗,使武斗得到遏制。

,《沈阳三大革命群众组织关于实现革命大联合的协议》在北京正式签字。至同年4月末,全省90%以上单位实现了“大联合”。

,辽宁省革命委员会正式成立。到同年8月,全省所有市、县都成立了“三结合”的革命委员会。

各级“三结合”的革命委员会成立后,“***”进入“斗、批、改”阶段。“斗、批、改”运动,最先是在“十六条”中提出的。

***曾经提出其主要内容:“建立三结合的革命委员会,进行革命大批判,清理阶级队伍,整党,精简机构、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下放科室人员等。”党的九大根据***的要求向各行各业、各单位都提出了“斗、批、改”的任务。

在“斗、批、改”运动中,来辽宁省委工作的毛远新为了给“***”和他本人夺取权力制造舆论,极力否定“***”前的17年,认为“***”前的辽宁整个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各个领域、各个部门都是“修正主义路线占据统治地位”。为了全面否定17年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就,他特别强调开展“革命大批判”,并把批判的靶

子选定为东北局第一******。

,省及沈阳市革委会联合召开6万人参加的“打倒***”大会,开始对***进行全面批判。批宋时上挂***、***、陶铸,下联本地区、本部门的代理人,层层抓“代理人”、抓“走资派”。在公安政法战线大搞“砸烂公检法”。

全省近半数公检法系统干部被打成“叛、特、反”,其中被拷打致残200余人,迫害致死百余人。他们还利用清队和整党来摧残干部队伍,扶植帮派势力。1968年6月,清理阶级队伍运动在全省铺开,各地的群众专政队可以随心所欲揪斗任何人,私立公堂,私设监房,刑讯逼供,甚至屡屡发生打人致残致死事件。

,《人民日报》发表了***关于“广大干部下放劳动”的指示,省革委会据此决定将原东北局、省委、省人委三大机关的干部下放到盘锦垦区,办起了“五七”干校,同时把大批党政干部和文教、卫生、文艺、体育工作者下放到农村插队落户。

在干校,学员们边劳动边接受“革命大批判”和“清队”等政治上的冲击,弄得身心憔悴,许多人身患重病,过早离开人世。在清队的基础上,从1969年下半年开始,开展了以整顿领导班子为主要内容的整党建党运动。

毛远新等人借口贯彻***关于“吐故纳新”的指示,另立干部标准和党员标准,把一大批被诬为“叛徒、特务、走资派”的老党员开除出党或停止其组织生活。与此同时,又把一批在“***”中追随***、***一伙“造反起家”的人、帮派思想严重的人、打砸抢分子等吸收到党内,突击提拔到各级领导岗位。

这“一吐一纳”,使大批优秀党员受到严重打击,党员队伍出现严重不纯。党的九大以后,毛远新等人把***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错误理论发挥到极点,声称“要把阶级斗争当日子过”。

他们一面继续大抓“走资派”,一面通过手中权力,强制推行极“左”的经济政策:工业以钢为纲,轻工业和民品生产被认为是“不走正路”;农业以粮为纲,其他经济作物一律砍掉。

总之,“斗、批、改”运动中,毛远新一伙在辽宁推行的政策越来越“左”,口号花样翻新,大批党政干部受到迫害,辽宁的工农业生产和文教卫生事业备受摧残,经济和社会发展陷入困境。

1971年9月,***叛逃事件发生后,在***的支持下,***

主持中央党政日常工作,努力纠正“左”倾错误,加快落实党的干部政策,推进各个方面的政策调整。大批受***、***一伙打击陷害的领导干部从插队农村和“五七”干校抽调回城,重新走上领导岗位。工农业生产开始走上正轨。辽宁的形势同全国一样出现了转机。

但1974年2月“批林批孔”运动开始后,“***”又开始向***总理发起攻击。毛远新则利用“

先生”“朝农经验”“哈尔套大集”“机电学院两张大字报”等攻击***和***等领导同志。极“左”思潮和无政府主义又重新泛滥起来。

1975年年初,正当“***”大搞“批林批孔”,给辽宁各方面工作造成严重困难和混乱的时候,刚刚重新工作的***不顾“***”的捣乱,按照四届全国人大确定的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根据***提出的学习理论、安定团结、把国民经济搞上去等三项指示,从整顿领导班子、批判和消除派性入手,自上而下、大刀阔斧地对各方面开始整顿,辽宁的形势再度出现转机。

辽宁的整顿首先从铁路运输开始,确保了京沈、哈大、沈丹等铁路干线运输的运行。随后整顿工业,鞍钢是重点。***特别重视鞍钢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对鞍钢生产不断下降的原因,***一针见血地指出:“鞍钢的问题主要是路线不端正,派性没克服,政策不落实,核心不团结,群众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根据***的指示,并经中央批准,

,鞍山钢铁公司和鞍钢党委重新成立。鞍钢的基层领导班子也做了较大幅度的调整。鞍山开展了克服派性、落实政策工作,并在加强基层对调、搞好设备整修、整顿企业管理、关心职工生活等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对于促进安定团结、恢复发展生产起到了一定作用。在鞍钢整顿的同时,全省各条战线的整顿工作也渐次展开,并取得了初步成果,干部群众看到了一线希望。

1975年11月末,中共中央打招呼会议开过之后,“反击右倾翻案风”开始,毛远新在北京遥控辽宁,指使其亲信搜集***、***、谷牧、***等中央和***领导人的所谓“右倾”“翻案”的证据,密谋推举***为***总理。几个月间,毛远新先后三次授意改组中共辽宁省委。这期间,毛远新以辽宁为基地,在“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中,于1976年年初在全国第一个提出在科技、文

艺等战线开展所谓“大辩论”,指示辽宁最先派代表团到清华“参观学习”,并把迟群等人编印的所谓《***同志言论摘编》等十几种材料印发至市、地、盟,发动全省批判;

,辽宁又在全国第一个提出“可以点***的名”。辽宁的“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愈演愈烈。

,***总理逝世,广大人民群众陷入巨大悲痛之中。

,天安门广场爆发了悼念***、拥护***、反对“***”的“四五运动”。按照“***”的旨意,辽宁开展了大规模的“追谣打反”运动。所有悼念***、为***鸣不平、声讨***集团罪行的言行,均被当成“反革命谣言”而遭受追查。

,******逝世。“***”在辽宁的爪牙异常猖狂。9月中下旬,他们召开了全省公安局长、组织部长会议,预谋对所谓“党内资产阶级”进行镇压,甚至排列了将被专政的老干部名单,并且上报了国家公安部,对相关人员采取了监控手段。正当“***”在辽宁的帮派势力在毛远新的遥控指挥下为篡党夺权而猖狂活动时,党中央采取果断措施,于

在“***”中,辽宁被运动卷入的大多数人是出于对***和党中央的信赖。在混乱局面形成以后,许多领导干部为了坚持省委及各机关的工作,常常是边挨斗边坚持办公。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部分维持了生产和其他战线的一些必要工作。

一些有较高马列主义理论水平和辨别能力的正直的党员干部则直接对***、“***”的倒行逆施和“***”的错误,勇敢地进行揭露和批判,其中最杰出的代表就是张志新,她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捍卫真理的正气之歌。

十年“***”使辽宁工业受到了严重的摧残,但是,由于广大职工的抵制和斗争,全省工业建设在逆境中还是有所发展的。其间,辽宁工业建成重点项目222个,新增固定资产105亿元。这些重点项目的建成投产,使辽宁工业主要产品的生产能力有了进一步增长,而且还发展了一些新兴工业行业和新产品。

全省钢铁工业有了一定发展。鞍钢新建了

的大型11号高炉、第三炼钢厂150吨一号转炉和齐大山大型露天铁矿;在本溪

钢铁公司新建了65孔焦炉1座、第二炼钢厂和歪头山铁矿;其他地方还建了凌源钢铁厂、保国铁矿、营口中板厂,扩建了北台钢铁厂等。与此同时,还试制了一批新产品,为国防建设和发展尖端技术提供了急需的金属材料。电力工业,新建和续建了朝阳、清河、鞍山、盘锦、刀尔登、凌河等火力电厂,增大了发电能力。

石油工业,开发建设了大型的辽河油田,为改善辽宁能源供应和加强全国石油工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化学工业,新建了本溪、盘锦等中型化肥厂和年产30万吨合成氨、48万吨尿素的大型辽河化肥厂,还开工建设了全国第一个大型石油化纤联合企业——辽阳石油化纤公司及一系列配套工程,为全国和辽宁纺织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原料资源。

电子工业,1975年全省已能大批量生产500安培可控硅,并试制了1000安培大功率可控硅,同年辽宁省已能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