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照顾宝宝少生病 准妈妈一定要知道这9个方法

2017-10-0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千万不要小看这一点,这真的是最便宜最方便又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了.宝宝出生后的首数月,自我制造抗体的能力很低,容易受到感染.母乳(尤其是初乳)含天然抗体.活免疫细胞.酵素等,可增强宝宝的免疫力,预防多种疾病,减低因腹泻和肺炎而住院的机会.母乳是充满生命力的,妈妈的身体会因应宝宝不同时期的生长需要,制造和调配出最合适的成分.给予宝宝独家的最佳营养,包括奥米加三脂肪酸(DHA),牛磺酸(Taurine)等等,帮助他脑部.眼睛.肠胃等发育.此外,母乳还含有一些特别的酵素,帮助消化及吸收养分.早产.患病的婴

千万不要小看这一点,这真的是最便宜最方便又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了。宝宝出生后的首数月,自我制造抗体的能力很低,容易受到感染。母乳(尤其是初乳)含天然抗体、活免疫细胞、酵素等,可增强宝宝的免疫力,预防多种疾病,减低因腹泻和肺炎而住院的机会。

母乳是充满生命力的,妈妈的身体会因应宝宝不同时期的生长需要,制造和调配出最合适的成分。给予宝宝独家的最佳营养,包括奥米加三脂肪酸(DHA),牛磺酸(Taurine)等等,帮助他脑部、眼睛、肠胃等发育。此外,母乳还含有一些特别的酵素,帮助消化及吸收养分。早产、患病的婴儿(如患上黄疸)或身体较弱的宝宝更需要母乳!母乳给宝宝的好处都是奶粉喂养所不能比拟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母乳喂养儿比奶粉喂养儿更少生病的原因。

孩子不需要生活在无菌的环境里,所以家里保持基本清洁即可。至于消毒剂、漂白剂、消毒湿巾、杀虫剂、空气清新剂、洁厕剂等等消毒洁净产品能少用就少用。过于干净的环境只会削弱孩子的环境适应能力与身体抵抗力,消毒产品的使用亦会破坏家里正常的微生态平衡,反倒于孩子的成长不利。

比如大家是否有感觉,通常有洁癖的人往往都有一些过敏性疾病?另外比如婴幼儿常见的鹅口疮,也是因为“太干净”而惹的祸。所以家里不必太干净,孩子的用品也不必天天消毒,更无须使用化学消毒剂消毒。比如奶瓶奶嘴碗勺等等,每天用清水洗干净,保持干燥,每周沸水消毒一次即可。母乳喂养前无须特别清洗乳房,孩子每天也只需冲洗一次屁屁即可……(各位懒癌晚期患者们看到这里是不是快要幸福地晕过去)。

有研究表明,接触丰富多样的微生物能有效增强孩子的抵抗力。比如,同等条件下,在农村滚泥塘下河沟放牛羊爬山坡的孩子比远离大自然的城市孩子身体抵抗力要好很多。所以,不要担心孩子弄脏衣服,只要不危险,就让他尽情玩去吧。

虽说城里人囿于现实,没有农村那样开阔的场地,但是一屁股蹲地上,趴草丛里抓虫子,在路边捡个小石头也都是可以的呀。作为家长,在条件范围内尽可能为孩子创造接触大自然的机会就可以啦。做一个懒妈,孩子脏乱差都别怕哈哈!

宝宝日常生活中,一定要讲究卫生。比如,饭前便后必定洗手,平时见手脏了也会不定时洗手,这就直接杜绝了“病从口入”。但是很多宝宝对吃手上瘾的,就需要父母更加注意了。既要让孩子玩得痛快,又不能让孩子的口腔暴露在有害细菌中。

在外玩耍的时候,我发现很多妈妈都喜欢给宝宝使用湿巾擦手,这一点我不太敢苟同。国内售卖的大部分湿巾质量都不过关,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海淘产品也未必就靠得住,多少国际大牌在上市多年后又被曝光被召回,这些都不是什么新鲜事。所以咱们不必舍近求远,孩子手脏了用清水洗洗就再好不过了。出门时实在玩的太脏需要用到湿巾的,一定要选择质量可靠的品牌。

吃药打针都是在疾病出现之后的补救办法,而健康饮食则是让孩子少生病的一套提前预防机制。不好好吃饭,会影响营养摄入,长期如此,便会造成孩子身体素质差,抵抗力低下,也就自然容易成为被疾病侵袭的对象。科学的喂养+良好的进食习惯=扎实的身体基础,所以妈妈们要注重孩子饮食习惯的培养。6个月内坚持纯母乳喂养,6个月之后逐步添加辅食,一岁以后食物添加日趋丰富和完善,逐渐形成一日三餐两顿奶的模式。

如今每天的饮食原则是以主食为主,蔬菜水果肉蛋类均衡搭配,两顿奶根据需求灵活调整。如果孩子有挑食的情况,可以将孩子不爱吃的食物隐藏在其他食物之中,比如将蔬菜加入肉丸或水饺。对于孩子的饮食喜好,我们无须过多纠结,谁都有爱吃的那口和讨厌的那口。孩子挑食也是正常的(大人也都如此),最大可能地做到营养均衡就可以了。除此之外,少吃零食少吃糖也是非常重要的。零食会影响正餐,而吃糖对牙是大大的不好,口腔疾病在儿童疾病中也占据着很高的比例。

使用抗生素通常都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招数,不到万不得已最好不要用。经常听小区里的妈妈说,自家孩子发高烧了,到医院一查,病毒感染!于是赶紧给用了头孢,怕烧出炎症来!这样的误解实在是太普遍了。抗生素只对细菌感染有效,而且通常只有在出现严重细菌感染的时候才建议使用。抗生素对病毒往往是无效的,抗生素在杀死有害细菌的同时也会一并消灭掉身体里的很多有益微生物,这也就是为什么长期使用抗生素之后孩子的抗病能力反而更低的原因。

家长往往会觉得一次疾病治好了,之后生病却更频繁了,这就是因为孩子的免疫力遭到了破坏的缘故。那么如何鉴别抗生素呢?通常你只要看到药品名称含有霉素、头孢、西林、沙星等字眼时就需要多留心了。为了不让孩子成为被滥用抗生素的对象,带孩子就医时可以做到两点:一是不要仅仅因为担心孩子感染主动要求医生使用抗生素作为预防之用,二就是医生开药后多问两句。问问医生这里面有没有抗生素,如果有的话再追问一下可不可以不使用。如果医生坚持使用那就听医生的,如果医生犹豫了,建议家长再考虑一下。

疫苗是让孩子获得某种抗病能力最有效而且代价最低的方式之一,生病本身也可以提高孩子的抵抗力,可是生病总是要受点罪的,而接种疫苗却几乎不用付出什么代价。世界卫生组织认为:疫苗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产生的免疫反应与通过自然感染产生的免疫类似,但疫苗不会导致疾病,也不会使接种者受到潜在并发症的威胁。相比之下,通过天然感染获得免疫可能会付出高昂的代价。例如,b型流感嗜血杆菌感染会导致精神发育迟缓,风疹会导致出生缺陷,乙肝病毒会导致肝癌,麻疹则能导致死亡。

因此,能通过疫苗获得免疫就最好不要以身涉险自讨苦吃了吧。一类疫苗的接种基本上没什么异议了,我们更多的是对二类疫苗持观望态度,毕竟要自费且似乎疾病的“中奖率”没那么高。对这一点我个人的看法是根据自家孩子的身体素质以及所处环境决定吧。比如流感疫苗,它能使人们对在任何季节都流行且流行性最高的三种流感病毒产生免疫。它是帮助人们降低严重感冒的患病和传染几率的最好方式。在今年春节前后就有大批流感疫情爆发,本身比较体弱多病的宝宝就建议提前接种了。

当妈的人都有一种感觉,就是一病病一窝。小区里如果有一个宝宝生病了,很多时候就会接二连三地有其他宝宝生病。所以在疾病流行期、其他宝宝生病时或者有家庭成员生病时,一定要妥善做好疾病隔离工作。尽量不要带孩子去人流集中的地方,尽量不要接触生病的大人小孩。外出回家后要及时洗手,咳嗽打喷嚏都用纸巾遮挡,家中有病号时一定要离孩子远一点。

有时孩子的呕吐物、排泄物也会携带很多传染性的病毒或细菌,因此需要第一时间处理,这个时候就有必要使用一些消毒剂了。凡是被污物污染过的地方尽量做到彻底消毒,避免交叉传染。家中的大人也建议每年定期体检,尤其是老人,有一些慢性疾病平时是很难发现的,比如幽门螺杆菌,比如脚气等。宝宝也都有被感染的风险,因此做到提前知晓和预防非常重要。

孩子的一切都是崭新的、旺盛的、充满生命力的。同样,孩子的疾病愈合速度也是惊人的。只要得到了妥善的处理,孩子很快便能复活如初。孩子生病时,妈妈应当对孩子的状态有一个基本的判断:有可能是什么疾病?孩子精神状态怎么样?反应严重吗?是需要立即就医还是可以再观察看看?对于很多普通的疾病,我们大可让孩子留在家里观察两天,静待孩子自我免疫力发挥作用,给孩子时间和机会去对抗疾病。

孩子的免疫系统也就是在与疾病的不断过招之间逐渐强大起来的,要相信,孩子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脆弱。不要总跑医院,不要有事没事吃一大堆药,不要身体里总有“是药三分毒”的残留。孩子健康的身体是各个方面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你再讲卫生,要是疾病流行期间不注意隔离也很容易中招,你平时饮食再均衡也禁不起几次抗生素的破坏。所以要想保证孩子有个棒棒的身体,还真得妈妈打小开始就多多留心多多注意,为孩子提供一贯的健康环境,为孩子的身体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