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素真艺术 豫剧表演艺术家陈素真唱段荟萃35段

2017-09-0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陈素真女,1918年出世.豫剧扮演大师,陕西富平人,原名王若瑜,8岁拜师,10岁登台,是豫剧界榜首代女艺人.17岁就被誉为"豫剧梅兰芳","豫剧大王","豫剧皇

陈素真女,1918年出世。豫剧扮演大师,陕西富平人,原名王若瑜,8岁拜师,10岁登台,是豫剧界榜首代女艺人。17岁就被誉为"豫剧梅兰芳","豫剧大王","豫剧皇后".豫剧五大名旦之首,对豫剧的改革做出转折性的无穷贡献。

经典剧目:《宇宙峰》,《三上桥》,《洛阳桥》

艺术特色:刚柔相济,含蓄秀美,台步行走如飘,辫子功夸姣绝伦

京剧大师程砚秋先生看了她的《义烈风》后,亲笔题词:"清萍白壁原无价,海马云龙自不群。"

戏剧大师田汉生前有名句赠陈素真:"中州云起几歌仙,苦练勤修数汝先。几度弓腰明月下,何妨碎步铁窗前。袖舞痛苦艳容女,辫飞情焰叶含嫣。公民要汝添光荣,珍重金喉昔盛年。"

提起《叶含嫣》、《宇宙锋》,了解豫剧的人都会不自觉地想起一个姓名——陈素真。她那行走如飘的台步,夸姣绝伦的辫子功,不知倾倒了多少观众。1993年初冬的一天,我有幸见到了正在住院治疗的被称为"河南梅兰芳"的陈素真老师。久闻她记忆力惊人,年青时演新戏,常常是边化妆,边学戏,上台后竟能一字不差。今天相见,果然名不虚传,谈起她的从艺阅历,只略一思索,便如数家珍般地娓娓道来。

陈素真原名王若瑜,1918年3月生于陕西富平,继父陈玉亭是一位河南梆子(即豫剧)艺人,受家庭熏陶,从小她便与戏剧结下了不解之缘。小时的她,常被人带去看戏,只需看一次,回去她就能唱上几句,戏看的多了,她就学着模仿戏里的人物,常常把自个关在屋子里,用竹篾子当雉鸡翎,用大手绢当裙子,边唱边耍,每当这时,她便有一种感触,觉得自个是国际上最快乐、最夸姣的人。

尽管她对唱戏如此痴迷,戏班的人也都觉得她是块学戏的材料,但历来河南梆子戏班中却没有坤角,女孩子是不答应上台的,谁敢破这个例呢?可是她抱定了学戏的决心,冲破了家庭和世俗的偏见,在同乐舞台开时的单经理的支撑下,陈素真总算如愿以偿。

1926年的中秋佳节,8岁的陈素真和别的两个女孩子小喜、妮子一同正式拜师学戏,走上了一条漫长而艰难的从艺之路,变成豫剧界的榜首代女艺人。

为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陈素真学戏十分刻苦,她不懒、不馋、不贪玩、老实听话,认仔细真地向老师学戏。她学戏的速度快得惊人,最难学的也超不过三遍,通常的词一遍就会。1928年阴历二月初二,她正式改名陈素真,在开封相国寺同乐舞台初次登台,上演《日月图》,其时她仅有10岁。

尽管坤角首登豫剧舞台这一创举颤动了开封城,但她们的扮演却没能致使咱们的兴趣,从此,她很久没再上过正角。1930年春末,她又主演践也为她供给了练腔的机会。

就这么,早晨喊,日夜唱,经过一年多的时刻,她的那条象蚊子哼哼的小细腔,竟然变得金钟玉磬般的洪亮悦耳,且越唱越好。在这一年中,她一边练喉咙,还一边操练扮演。在扮演上,很少有人仔细地教过她,所以镜子、月亮、太阳便成了她操练扮演的助手。

从小她就十分喜爱照镜子,对着镜子做出各种各样的表情,自我赏识,自我陶醉。她还喜爱看自个的影子,不管太阳多晒,只需有影子,她就会看着影于,比比划划,走来走去,扎扎架子,亮露脸。

到杞县后,她依旧保留了这一习惯,而且更注重了一个"美"字,她常常对着镜于看自个的表情动作,重复观察脸上做起戏来是不是美观,是不是符合人物的心境,经过刻苦尽力,她在扮演上取得了长足的前进。

陈素真对艺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但又从不墨守成规,尤其在化妆上,她依据自个脸圆、眼小和眉毛浅的特色,进行了斗胆的改革和尝试。原先豫剧化妆很简略,旦角只贴两块大鬓,后来有的艺人把两块鬓开展成了四块鬓。

陈素真来到杞县后,继承了贴四块鬓的办法,并用心揣摩怎样改鬓,她一天演三场戏,要化三次妆,上午这么贴,下午那样贴,夜戏再变个办法贴。她有时在眉头上贴三个或更多的小圆圈,有时在脑门上放个小刘海,两边贴小圆圈,就这么贴来贴去,总算摸索出了一套前人未有过的贴鬓的新式样,使她的圆脸变成了鸭蛋脸。

紧接着,她又开端揣摩怎样使眉毛变黑,过去豫剧唱旦角的不画眉,陈素真初次斗胆地用黑烟把眉毛描黑,后来又改用干烟末,使画出的眉毛不只黑,而且显得十分灵敏,不死扳。

至于怎样使双眼变大,她却久久未能想出好办法。一次,她在抹眉时,一小块干烟灰不小心落在了眼皮上,无奈之际,她顺势把黑烟灰抹在了眼皮和睫毛上,抹完睁眼一看,双眼变大了,人显得精力了,陈素真欣喜异常,她用自个的双手,在无从借鉴,无以模仿的状况下,阅历了一次次的失利和磨练,使得自个的舞台形象光荣照人,开创了豫剧旦行化妆的新局面,而那时的陈素真仅仅是十二三岁的孩子。

在唱腔的革新上,她也相同费尽了心血。其时陈素真在杞县渐渐唱红,大轴戏已全由她担当,她全身心肠投入到戏中,为了把《三上轿》这出很温的戏唱活,她冥思苦想,白日唱,梦里哼,总算创出了一套满足的新腔。扮演时,唱一句,一个彩,硬是把一出死戏给唱活了。《三上轿》的成功增强了她的信心,所以她便把她常演的十几出戏,挨个地揣摩,在传统的唱腔上加工前进,创新腔,使豫剧唱腔得以丰厚和开展。

"成功简略却艰苦",杞县的四年,陈素真从失利中奋起,以顽强的毅力,百倍的艰苦,练就了一副好喉咙,加上在唱腔、扮演、化妆上的斗胆革新,使其名声大震。带着杞县观众的深情厚意,1934年陈素真重返开封。回到开封的榜首出戏,她毅然挑选了早年在开封唱砸了的《反长安》,她用心在唱腔上加工创新,斗胆地运用了在开封从没人敢唱的慢板五音,赢得了满堂的喝彩。

恰是"三年不飞,飞必冲天;三年不呜,鸣必惊人",仍是同乐舞台,仍是在这出《反长安》,陈素真一炮打红,总算洗刷了曾被轰下舞台的耻辱。

接着她又上演了《樊梨花征西》、《穆桂英征东》、《姚刚征南》、《燕王征北》和《双燕公主》、《对松关》、《大祭桩》。《三上轿》等戏,颤动了开封,年仅16岁的陈素真被观众誉为"河南梅兰芳".

陈素真成名后。仍不断止对艺术的追求,她谦虚好学,傅采众长,唱红开封后,又有幸遇到了一位豫剧改革家--樊粹庭。他依据陈素真的条件,为陈素真编写了《凌云志》、《义烈风》、《三拂袖》、《柳绿云》、《霄壤恨》、《涤耻血》、《女贞花》七出新戏,使她在艺术上有了突飞猛进的前进,再度享有了"豫剧皇后"和"豫剧大王"的美誉。

在此期间,陈素真还常常观看京剧扮演,从中汲取营养,揣摩加工,发明了豫剧的水袖功、扇子功、辫子功等,使豫剧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京剧大师程砚秋先生看了她的《义烈风》后,亲笔题词:"清萍白壁原无价:海马云龙自不群。"对她的扮演给予了高度的评估。

1936年春,上海百代公司为陈素真灌制了豫剧的榜首张唱片,随后她又赴北平学京剧的武打,当她再返开封时,在扮演中她参与了京剧的武打,并把京剧的锣鼓经也移植到了豫剧中,再次颤动了开封,被观众评为豫剧"三鼎甲"之首。刚满二十岁的陈素真在艺术上已到达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解放后,陈素真来到了天津豫剧团,并屡次随团到各地进行巡回扮演,遭到观众的热烈期待。十年浩劫,她被剥夺了演戏的权利,不能练功,不能吊嗓,在这种非人的待遇下,她仍然坚持着乐观的日子态度,坚信乌云总会散去,春天必将来临。在天津东郊军粮城的一个菜园里,她用一个个小本记下了自个终身的阅历和扮演艺术,其间的前半部已于1991年收入河南文史材料,并出书发行,书名为《情系舞台一~陈素真回想录》。

陈素真以乐观的人生态度熬过了那一段艰难的岁月,1979年她总算又登上了梦索魂牵的舞台,14年未登舞台,尽管嗓音已很难康复到早年,但她的扮演,一招一式仍然显示出一代艺术大师的功力。

1989年10月2日,陈素真在天津榜首工人文明宫以一出《宇宙锋》完毕了她的舞台生计。76岁高龄的陈素真把毕生的精力与心血悉数献给了她酷爱的豫剧艺术,她终身的爱好与寄托,即是演戏,即是把好戏贡献给支撑她、鼓励她的观众。

当我问及她最大的愿望是啥时,陈素真老师显得有些激动,她一字一句他说:"我如今仅仅一个愿望,那即是把我终身的阅历和艺术发明、舞台经验写下来,留给后人,不使国家空培育我一场,我也算不白来人世一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