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诺贝尔奖得主中村修二:东亚教育浪费了太多生命

2018-02-2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编者按:原来一直以为只有中国教育是"填鸭式"和"压抑的".但是如果把"中国教育"放到"东亚教育"的语境下,其特殊性反倒成了普遍性.那么所谓的

编者按:原来一直以为只有中国教育是“填鸭式”和“压抑的”。但是如果把“中国教育”放到“东亚教育”的语境下,其特殊性反倒成了普遍性。

那么所谓的“西方教育”又好到哪去呢?前几天朋友圈流传甚广的万维钢的一篇《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和常青藤的绵羊》,就把中国和美国所谓的名校高材生放在一起批了个遍。看似两种不同的教育模式其实只是一个硬币的正反面。培养出来的都是“深知游戏规则,并深知如何最好地利用游戏规则为自己谋利”的精英。

不管怎样,还是良药苦口。今天就一起看看中村修二是如何看待“东亚教育”的。

因研发蓝光LED而获得2014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中村修二于2015年1月在东京的驻日外国记者协会举行记者会,批评了日本的专利制度和整个东亚教育体系。他抨击了日本的教育制度,称大学入学考试制度非常糟糕,中国和韩国也都如此,所有高中生的教育目标都是考入著名大学。他认为亚洲的教育制度是浪费时间,年轻人应该学习不同的事情。

中村修二是个非典型的日本科学家:

1、出身普通渔民家庭,考试能力也平平,上了日本三流大学德岛大学;

2、他动手能力非常强:上午调仪器,下午做实验;

3、自学能力非常强:中村对物理学具有深刻的理解,但他完全是靠自学而来的。他读的德岛大学甚至没有物理系。

这样的人在日本饱受压制,他对于日本教育制度的批评,也是言出有因。

一、东亚教育:效率低下,所有人都深受其苦

东亚的教育体制是比较特异的,经常是得到局外人的赞赏和局内人的诟病。日本的教育体制已经相对算这三国里比较宽松的了,有些国家就别提了,老师、学生、家长所有人都深受其苦。

至于韩国也是以极端的应试主义和学历主义闻名的。首尔大学(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高丽大学(KoreaUniversity)和延世大学( YonseiUniversity)总称为”SKY”,韩国最大规模企业的总裁们,70%是这三所大学的毕业生,而80%的司法机构公务员来自这三所大学。韩国孩子几乎都要上补习班,2009年韩国补习班获利总额约73亿美元,这比三星电子的盈利还多,教育支出庞大是韩国人不敢生育更多孩子的最大原因。2012年,经合组织进行了”国际学生能力评估计划”,在数学和阅读项目上,韩国学生在所有成员国中排名第一。但是,这项成就是以相当低的效率取得的,有评价说:“这些孩子是靠双倍的努力加双倍的花费……才得到这样的成绩。”

为何东亚会有这样的教育体系呢?我觉得,是因为东亚国家在现代教育体系本来就有的普鲁士的基因,再加上了东亚儒家和科举传统。而对于有的国家来说,可以说又加上了苏联式教育的实用速成导向和思想灌输功能。

二、东亚教育具有循规蹈矩的“普鲁士基因”

在十九世纪之前,教育其实是个类似手工业的学徒制,不管是东方的私塾还是西方的家庭教师。但是随着科目的增加和对受基本教育的劳动人口的需求,出现了所谓的 K-12(也就是我们亚洲的普通中小学)教育制度。

现代各国的标准教育模式,是我们已经以为天经地义的几个基本要素:

1、早上七八点钟走进教学楼;

2、在长达40-60分钟的课程中全程坐着听课,在课堂上,教师负责讲,学生负责听;

3、穿插在课程之间的有午餐以及体育课的时间;

4、放学后,学生回家做作业。

在标准化课程表的禁锢下,原本浩瀚而美不胜收的人类思想领域被人为地切割成了一块块,一块块便于管理的部分,并被称为”学科”。同样,原本行云流水、融会、融会贯通的概念被分成了成了一个个单独的”课程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