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建梅希拉里 郭建梅:希拉里七次接见的中国公益律师

2017-12-2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公益律师之路,是一条对底层弱势群体充满同情和正义法律援助的路,更是一条十分艰辛崎岖的道路,尤其是在中国,这条路走起来更是举步为艰.当我问郭建梅:为什么要选择这样

公益律师之路,是一条对底层弱势群体充满同情和正义法律援助的路,更是一条十分艰辛崎岖的道路,尤其是在中国,这条路走起来更是举步为艰。当我问郭建梅:为什么要选择这样一条艰辛的路呢?她陷入深深回忆,想起了她那辛酸的童年。

希拉里演讲点燃了她深藏的梦想

1960年,郭建梅出生于河南滑县的一个贫困村庄。她父母都是农村教师,平常工作忙无暇照顾她,因而她一直跟着祖辈们生活。8岁前,她跟随苦命的姥姥在北京贫民区生活,受尽歧视;8岁后则回河南乡下老家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郭建梅的姥姥和奶奶都是生活在苦难中的旧式妇女,一辈子忙忙碌碌却在家庭中毫无地位和尊严可言。

苦难,会促使一个人成熟。在这种特殊环境下长大的郭建梅对于苦难体会很深刻,早早就开始思考:作为女性,如何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她思考的答案是:发奋学习。

1979年,郭建梅以河南安阳地区第一名的成绩如愿以偿考入了北京大学法律系,成为改革开放32年来那所高中唯一考入北大的学生。大学毕业后被分配进入司法部研究室,并曾全程参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的起草工作。后来,她又在全国妇联法律顾问处工作。此后不久,她开始在《中国律师》杂志社担任主编助理。

1995年,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NGO论坛在北京怀柔举行,郭建梅前去采访。本来她只打算在会场呆一天回去写个豆腐块文章交差,结果她被"NGO论坛"之"公益律师"的陌生议题迷住了,一连听了十几天。尤其是当时的美国第一夫人希拉里·克林顿发表的激情演说《妇女权利就是人权》,犹如在她的眼前打开了一扇明亮的窗户,使她心中懵懵懂懂的理想,一下子从潜意识变成了显意识。

希拉里说:"不管我们的外表差异有多大,但始终都有一些东西能够把我们团结起来,而不是割裂开来。我们有着共同的未来,我们在这里为了找到共同点,以便给世界各地的妇女和女孩带来新的尊严和尊重。"

     "在过去的25年里,我坚持做关于妇女、孩子和家庭的工作。在过去的两年半时间里,我有机会了解在我自己的国家和世界各地妇女所面临的挑战。妇女占世界人口的一半多,占世界贫困人口的70%,其中三分之二的人不会阅读和写作。我们当中有机会在这里的人,有责任为那些没有机会的人说话。"

     "坚持你们的梦想,迎接超越自己、创造新我的挑战,只有超越自我,你才能发掘你自己;关心那些你本不必操心的事情;投身于这个世界,使你说的话变得有价值,有影响力。"……

希拉里激情饱满的演讲,每一句话,都像一团火焰一样,在郭建梅心中熊熊燃烧。烧得她感动不已,激动难抑,她心中久藏的理想之火,就这样被点燃了。尤其是当一位外国朋友问:"中国有没有从事妇女法律援助的公益律师机构?"这样的问题,答案为否定之时,她当时就觉得,这样的空白,应该由她来填补。她说:"那一刻我意识到,我找到了自己的生命家园。"

     3个月后,她毅然辞去《中国律师》杂志主编助理的职位,带领北京大学几位老师,组建成立了以"励行法律援助,保护妇女权益,维护法律公正,研究妇女权益问题,推动国家法律援助和妇女权益保障事业的发展"为宗旨的中国第一个妇女法律援助机构——北京大学妇女法律研究与服务中心,并担任中心主任。从此,她转行走上了做公益律师的艰辛之路,这一走,就走了整整15年。

郭建梅和希拉里合影

在不断败诉中坚持,再坚持

    郭建梅的辞职和所选择的"公益律师"之举,在当时简直就是惊世骇俗,引起了周围极大的非议。但她还是顶着种种非议和压力,租下了一个地下旅馆的两间房,与包括她自己在内的4名专职律师,开始了免费为没钱、没地位、求助无门的弱势群体代理案件的公益事务。所有开支,全靠美国福特基金会提供的4万美元启动资金。

万事开头难,而郭建梅真正的难处,更多的是不被人们理解和歧视的艰难,唯有她的作家丈夫刘震云给予了她支持。

在中国,人们普遍认为:有水平的律师都是承办经济案件且能赚大钱,只有没能力的律师才会去当"公益律师",干收入低的法律援助工作。郭建梅说:"我们常常像阿Q一样,自己给自己打气、鼓劲:既然选择了法律援助,就要奉献,就要忍耐,我们称自己为精神胜利者。虽是戏言,却也真实,当然,我们以此自居自勉,也是无可奈何。"

让她至今记忆深刻的,是中心成立初期的一个案子——有一位江苏妇女在儿子意外死亡后到北京上访,谁知说法没讨到,自己却因车祸全身多处骨折,一只眼球也被摘除。虽然交管局认定肇事司机负全责,但其所属的企业却只赔了3万元。

她去起诉,法院根本不支持。心灰意冷的她,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找到援助中心。一见面,郭建梅就呆住了,眼前这个妇女浑身散发着臭味,发炎的眼窝因无钱医治向外流着黏稠污黄带着血色的脓,样子可怕又可怜。

郭建梅带她去上诉,法官捏着鼻子将她们赶出办公室后,轻蔑地问郭建梅:"你怎么给这种人代理?是找不来案子吧?就她,能给你多少钱?"此言让郭建梅很受侮辱,她愤愤地说:"我有案源,但我就是愿意代理这个案子!

"法官无语。开庭前,郭建梅洋洋洒洒写了8000多字的代理词,写得连自己都被感动了,但她却没有获得宣读的机会,就连她对案情的陈述,也被法官一句:"哦,知道了,你不用再说了!"噎了回去。

那场官司,郭建梅彻底败诉,去领判决书时,法官没有把判决书递到她手上,而是扔到了地上。一出法院大门,她再也忍不住,无力地蹲在法院门口,失声痛哭起来……那一刻,她感觉到自己作为一个律师的无力和无助。

尽管,她们遭受的种种白眼和冷遇很多,但她们中心的工作却很忙碌。除了外宾来访、汇报工作、接听热线电话回答各种各样的问题外,上门求救求助的弱势群体也络绎不绝,有不少冤屈巨大的妇女,一进门就抱住她们的腿,声泪俱下,长跪不起。就是从那时候开始,郭建梅的嗓子一刻也不能闲下来,最后因不堪负荷,她的声带出了问题,说话的声音明显地变得嘶哑。至今,她的嗓子,再也没能恢复到当初那种婉转清丽的状态。

她们援助的对象,都是特别贫困的女性当事人,且不少案例都是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的典型的大案、要案、疑案。这就注定了郭建梅的对手,不仅仅是刁蛮的凶手,还可能是某个地方的行政阻力,甚至黑道的什么人。有一次在外地办案,法庭上聚集了众多对方当事人一方的人,并扬言开庭结束后要教训她们,以此示威;还有一次刚到办案地住下,就听说有人会来报复,半夜三更,她们只好东躲西藏,转移地方,堂堂律师,却反而被搞得像逃犯一样,她心中的苦涩感,真是难以用语言表达。

在种种艰难的阻碍下,她们第一年的工作,一直都是败诉、败诉、再败诉。一年后,4名专职律师中,有两名难以承受艰难之重而离开了中心。那时,郭建梅也怀疑自己能否坚持下去?看不到任何光亮,工作也成了煎熬。可是,她骨子里,那股如姥姥捡着垃圾,骨头却挺得笔直的硬气,使她的意志也变得特硬,她绝不甘心,就这么悄无声息地撒手撤退。

于是,她咬紧牙关,坚持,再坚持,坚韧,再坚韧。别人都骂她是傻子,而她也坦言承认:"说我傻,我认了!"

公益律师网络创建者郭建梅荣获"国际妇女勇气奖"

希拉里对她说:"我们是同路人"

世界上有太多的不公平,但同时又有铁定的公平,那就是:只要你执著付出,你终会有所收获。

3年后,也就是1998年6月,希拉里以第一夫人的身份,陪同克林顿总统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其间她特别提出要看看郭建梅的中心。当时,郭建梅和10多个工作人员挤在北大南门附近一间狭小的办公室内,条件很是艰苦。

她们特意借了隔壁一个条件非常简陋的小会议室,怀着忐忑的心情,招待了远道而来的希拉里。交谈中,希拉里告诉郭建梅,她自己也当过公益律师,也创立了妇女维权组织,并且说她们的办公条件跟她年轻时在阿肯色大学担任法学教授时办的机构出奇地相似。

她热情称赞她们的工作是"勇敢的、开创性的"。在给中心的留言中,希拉里写道:"地方虽小,意义重大。"她还鼓励郭建梅说:"我年轻的时候跟你开创事业是一样的!我们是同路人!当事人是不会忘记你们的,历史是不会忘记你们的!"

是的,在每一场官司打赢后,郭建梅都会接到当事人感激涕泣赠送的如"维法护权好律师,贫困妇女救命人" "无私奉献,捍卫正义"等诸多横幅,而没钱做横幅的当事人,回报给她的,只是几把花生、或煮几个鸡蛋、或满含热泪的道谢,看到当事人那一张张原本麻木的脸上绽开笑容时,郭建梅由衷地感受到助人的幸福,这种幸福朴素而纯净,深深慰藉着她的心,她喜欢这种幸福。由此,她感觉到自己所做的事情,是一件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

15年来,郭建梅一直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她只想为弱势群体说话,只想在这个男权世界中为妇女权利争得一席地位,以抚慰多苦多难的妇女们的心灵,为她们因痛苦而麻木甚至扭曲的脸上添加一抹生动的笑容。与此同时,她为中国多项法律的改进、建立与健全做出了卓越贡献,为中国公益律师的发展开了一条新路。

除了希拉里多次到她的中心访问,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夫人切莉、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夫人娜内女士等,都来中心看望过她们。在中心创立10周年时,彭佩云为中心题字:"再接再厉为保障妇女权益努力奋斗!"

"越来越多的人认可了我们。"面对诸多荣誉,郭建梅欣慰地发出感慨。无比艰辛地付出后,终于有了收获,尤其是,她逐渐实现了希拉里15年前说的那句话,如今在中国,她说的话,已经"变得有价值,有影响力"了。同时,她满怀深深感激,她认为:这些荣誉更属于她的团队,属于跟随她一起向前跋涉的16位专职律师和工作人员们,属于她们这个"家"——在她们办公中心的墙上,悬挂着一个醒目的篆书"家"字。

郭建梅解释说:这里不仅仅是她和同事们一直经营的"小家",也是所有前来寻求法律援助的妇女们的"大家"。

郭建梅在农村调研

"我做公益律师这15年最精彩"

郭建梅在公益律师路上走成功了,出名了,有影响力了,嫉妒与诋毁也相伴而来。

面对种种非议,她无奈地说:"很多人认为我做公益律师是作秀,也有人说我纯粹为了出名,更有人怀疑我能力不行,当商业律师没人要。有时候,听到这样的质疑,真的会感觉自己是在被侮辱。"

随着中心的不断发展,中国公益律师网的建成,各方面的开支都在加大,而她们得到的慈善赞助明显不够用了,用她的话说就是"我得给员工们找吃饭钱啊"。就在这个时候,芬必得公司拿出100万元找她拍广告,但她却陷入了矛盾,在她看来,广告是明星们做的事,她一个公益律师,在广告中抛头露面,不知又会招致多少人的非议?尤其是她怕使自己所做的公益事业带上商业的成分。

在思想斗争了好久后,为了给中心的员工们能发出工资,她终于还是答应接拍了这个广告,所得的100万元广告费,她全部捐给了中心。

2010年6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来北京访问,她第7次接见了郭建梅。此时的援助中心与希拉里当初看到的已大不一样了,它已经成为拥有16名专职律师、50多名专家以及众多志愿者组成的中国最专业的妇女权益保障非政府组织,并且正朝着像美国一样的公益机构的方向发展。

对于已经走过的艰难15年,郭建梅总结说:"我是中国第一个专职公益律师,已经做了15年了。在这15年间,我经历了很多困难,遭遇过各种误解,也承受了很多压力。但是,我觉得这15年是我人生当中最精彩、最有意义的15年。

我认为中国确实非常需要公益律师。有人说我们是一群朝圣者,是悲壮的,但我更愿意把我们说成是一群追求理想的、有价值的、快乐的法律人,我们从不停留在困难上,因为我们心里还有一个太阳,还有一束光!"

郭建梅一家三口

    郭建梅简介:

    郭建梅1960年3月出生于河南滑县,现为中国法学会会员,中国法学会婚姻家庭法研究会理事,北京市律师协会婚姻家庭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宪法与权力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海淀区政协委员,北京大学法学院妇女法律研究与服务中心执行主任、专职公益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