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思和当代文学史教程 陈思和版当代文学史教程期末复习

2017-11-0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伤痕文学"是经历了文革十年浩劫后最先出现的文学现象.伤痕文学的内容主要是写社会伤痕和人们的心灵伤痕.十年动乱所造成的中国社会的悲剧,是一桩

“伤痕文学”是经历了文革十年浩劫后最先出现的文学现象。伤痕文学的内容主要是写社会伤痕和人们的心灵伤痕。十年动乱所造成的中国社会的悲剧,是一桩牵动亿万人心的巨大社会事件,不能不首先引起作家的深切关注;文革的切肤之痛,积郁十年的愤懑,人民所遭受的折磨和进行的痛苦挣扎,不能不要求文学优先表达。

( 2 分)代表作有刘心武的《班主任》,卢新华的《伤痕》。伤痕文学意义在于对文革的整体否定,但作为刚刚摆脱文革僵死的创作模式的文学先声,伤痕文学也就十分明显的局限,那就是作品内涵不深,表现技法也比较幼稚。( 3 分) 巴金随想录:

是巴金对人生对社会的艰苦探索的真是记录,是巴金新时期最重要的作品,是一部情透纸背,力诱纸背,热透纸背的写真话的大书,写出了老作家的心理历程。包括五集《探索集》《真话集》《无题集》《病中集》《随想录》 简析巴金《随想录》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讲真话,抒真情,袒露赤子之心,勇敢探求真理,是贯穿于《随想录》整部书的总主题。( 2 分)在《随想录》中,巴金对史无前例的文革进行了愤怒的揭露,痛彻的控诉和深沉的思考,提出应该给这场空前的历史大悲剧做总结。

《随想录》正是从一个侧面对这场民族性灾难的残酷现实作了深刻再现,真实记录了中国一代知识分子在这场浩劫中的心灵轨迹。巴金的反思究其实际尚不止于文革,其思想的触角和批判的锋芒还伸向了文革之前的十七年。

( 2 分)《随想录》的独特与深入之处,是其中对文革的反省从一开始就与巴金向内心追问的忏悔意识结合在一起,而不是像很多文革受害者那样,简单的把一切责任都推向了四人帮,因而认为粉碎四人帮就解决了所有问题。( 2 分)与坚持讲真话相适应,巴金在艺术上追求的是朴实无华,自然天成。( 1 分) 反思文学:

代表作家:刘宾雁 王蒙 公刘 流沙河 张贤亮 高晓声 陆文夫 从维熙

1979年的《人民文学》第二期刊登了茹志鹃的短篇小说《剪辑错了的故事》。以这篇小说的出现为标志,在此后的几年间,形成一股以小说创作为主的“反思文学”思潮。

20世纪80年,一批作家从政治、社会层面上还原“文革”的荒谬本质,从一般地揭示社会谬误上升到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上,和伤痕文学相比,其目光更为深邃、清醒,主题更为深刻,带有更强的理性色彩,被称为“反思小说”。茹志娟的《剪辑错了的故事》是“反思文学”的起步标志。代表作有张贤亮的《灵与肉》,谌容的《人到中年》等

诗人公刘:《刑场》1979年3月31日《哎,大森林》(对民族灾难的反思),当代著名诗人、作家。原名刘仁勇,又名刘耿直。江西南昌人。1927年生。1939年开始写诗。P214 人道主义文学:

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盛行的人道主义思潮,文革后人们对十年浩劫的痛苦回忆对历史的烦死,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于“人”的重新发现和重新认识。

戴厚英:《人啊,人》主人公:(人道主义)何荆夫(反人道主义)奚流

安徽颍上人。1960年毕业于上海华东师大中文系。历任上海作家协会文学研究所文艺理论组助理研究员,复旦大学中文系、上海大学文学院副教授。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人啊,人!》、《诗人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