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籍是谁有孩子吗 张籍是谁的学生写过哪些诗

2018-05-1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张籍,字文昌,生活于唐朝中后期,是著名的乐府派诗人,新乐府运动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崇者.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两人相识在贞元初,后来一起在魏州学习,此后张籍回到了和州.在孟郊的介绍下,与韩愈相识,在韩愈的举荐下,张籍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活.历任太常寺太祝,国子监助教,秘书郎,员外郎,主客郎中,国子司业等各职.张籍的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秋思>等.中  文  名:张籍别 称:张司

张籍,字文昌,生活于唐朝中后期,是著名的乐府派诗人,新乐府运动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崇者。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两人相识在贞元初,后来一起在魏州学习,此后张籍回到了和州。在孟郊的介绍下,与韩愈相识,在韩愈的举荐下,张籍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活。历任太常寺太祝,国子监助教,秘书郎,员外郎,主客郎中,国子司业等各职。张籍的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秋思》等。

中  文  名:张籍

别  称:张司业、张水部

字  号:字文昌

所处时代:唐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  生  地: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

出生时间:约766年

去世时间:约830年

主要作品:《秋思》、《节妇吟》、《野老歌》等

主要成就:《张司业集》

张籍是唐朝中后期的诗人。贞元初,张籍与王建同在魏州学诗,后回和州。贞元十二年,孟郊到和州时,拜访张籍。贞元十四年,张籍北游时,经孟郊介绍,在汴州认识了韩愈。当时韩愈为汴州进士考官,推荐张籍,贞元十五年在长安进士及第。

元和元年张籍被调补太常寺太祝,与白居易相识,互相切磋,对各自的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张籍做了十年太祝后,因患目疾,几乎失明,明人称为“穷瞎张太祝”。元和十一年,张籍转任为国子监助教,目疾初愈。十五年后,又迁任秘书郎。长庆元年,张籍被韩愈推荐为国子博士,迁水部员外郎,又迁主客郎中。大和二年,迁国子司业。

据悉,张籍是韩愈的学生。韩愈爱护人才,是个真正的伯乐,也是世所罕有的良师益友。李贺、贾岛都得到过他的教益,但最让后世传颂的是他与张籍的师生之情。韩愈引荐张籍进士及第,后来又推荐他出任水部郎中、国子司业。韩愈并不以张籍的老师和恩人自居,而是视张籍为信得过的朋友。“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就是出自韩愈写给张籍的诗《调张籍》。

张籍的创作生涯可以分为三个时期,早期中期和晚期,张籍是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其的参与与支持对新乐府运动产生很大的影响。张籍的诗语言凝练,平和自然,与他齐名的王建风格就与张籍风格接近。读张籍的诗可以读出很多东西,他将社会矛盾,人间疾苦等进行了深刻的反映。张籍的诗颇得白居易的推重,张籍在当太祝的时候认识了白居易,两人互相切磋,互相学习,彼此之间的影响很大,张籍的诗走向与白居易有着很大的关系,两人可谓是知己。

张籍最有名的就是他的乐府诗了,他擅长用对比,平铺的手法来写诗,采用对比可以让映像更加鲜明,用平铺直叙的手法能让情感更加真挚,这种风格转变将人物形象刻画的细致而真实。出自张籍的五律,没有精雕细琢,没有过分修饰,有的只是平凡之中流淌着的真挚情感。

《秋思》是唐朝著名诗人张籍客居洛阳城时创作的一首乡愁诗。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富于包孕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全诗寄深沉于浅淡,寓曲折于平缓,乍看起来,寥寥数语,细细吟味,却有无穷意味。

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凉州词三首》是唐代诗人张籍在安史之乱以后,目睹吐蕃族趁虚大兴甲兵,东下牧马,占据了唐西北凉州等几十个州镇,感慨万千时所写的组诗作品。唐代诗人多用此题描写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战事。张籍这三首诗从边城的荒凉、边塞的侵扰、边将的腐败三个方面,再现了边城惨淡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边事的深切忧患。

凉州词三首

其一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其二

古镇城门白碛开,胡兵往往傍沙堆。

巡边使客行应早,欲问平安无使来。

其三

凤林关里水东流,白草黄榆六十秋。

边将皆承主恩泽,无人解道取凉州。

《节妇吟》是唐代诗人张籍反对藩镇割据分裂,拒绝李师道的收买而自创的乐府诗。此诗具有双层面的内涵,在文字层面上,它描写了一位忠于丈夫的妻子,经过思想斗争后终于拒绝了一位多情男子的追求,守住了妇道;在喻义层面上,它表达了作者忠于朝廷、不被藩镇高官拉拢、收买的决心。全诗以比兴手法委婉地表明态度,语言上极富民歌风味,对人物刻画细腻传神,为唐诗中的佳作。

节妇吟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