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斌嵌入型发展 【学术论坛月】“嵌入与互构”——北京大学王思斌教授谈“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

2017-05-2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9月10日晚,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主任.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会长王思斌教授在国际教育综合楼303室作"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讲

9月10日晚,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主任、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会长王思斌教授在国际教育综合楼303室作“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讲座,解说中国社会工作的类型及发展。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社会学系本科生、研究生及部分老师聆听讲座。

王思斌教授认为社会工作分为专业社会工作和行政性社会工作两种类型,专业社会工作嵌入在行政性社会工作中。在概念的运用上,社会工作缺乏自己的理论,对其研究需要借用其他理论;在实际操作中,专业社会工作基本上是在行政性社会工作的框架中进行的,它必须嵌入行政性社会工作而发挥作用。

他认为专业社会工作的“嵌入性”表现在制度、项目、服务三个层面。在制度上,社会工作不属于维稳和管理体制;社会服务项目它依赖本土的支撑,只有进入社区才能进行。

王教授在“嵌入性”的事实基础上继续深入,介绍了社会工作嵌入性发展过程的建构性——互构性演化。互构性演化指专业社会工作与行政性社会工作的互构,互构有结构意义、价值意义、行动意义,专业社会工作要进入服务场景才能开展服务。

他认为,互构性演化反映了参与者的能动性特征,这种能动性会影响演化的走向。我国社会工作的互构性演化是有方向的,会向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但在这其中必然涉及到一个问题,那就是社会工作的合法性,即承认问题,社会工作被承认要经历从实质性承认到形式的承认和社工自我承认到政府/社会承认的过程。

相比国外,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阶段处于教育先行模式,社工的理论不够独立,理念比实务先进,社工的研究进行较缓慢。王思斌教授认为中国的社会工作要结合中国本土实践,社会工作专业人士的工作方式要与我国的社区实践相结合,达到教育和实践共同推进,朝推进层面和实务层面发展。

王教授提出“三社联动 ”的新颖概念,“三社”即居民委员会(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他认为,“三社联动”是发展社会工作的新的载体——以社区为平台、社区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为支撑的新型社区服务管理机制,能在行政性、社区治理、公共服务和特殊服务四个工作领域里形成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