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斌社会治理 王思斌教授莅临我院做《社会治理体制创新与社会工作的发展》学术讲座

2018-04-0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5月28日下午,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会长王思斌教授莅临我院第151期政法讲坛,做题为<社会治理体制创新与社会工

        5月28日下午,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会长王思斌教授莅临我院第151期政法讲坛,做题为《社会治理体制创新与社会工作的发展》的学术讲座。讲座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法学院院长曾令辉教授主持。政法学院社会工作、社会学专业相关老师、硕士研究生及本科生参加了此次讲座。

     王思斌教授从社会转型给社会管理带来的挑战入手,引经据典,深入浅出的分析了从创新社会管理到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转变和新任务,结合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说明了现代治理体制对社会组织的要求以及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关系等问题;从"去行政化、帮手化,服务型治理"等理念,阐述了社会治理创新背景下的社会组织培育,预测了全面深入改革背景下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前景,探讨了社会工作的自主性发展与承认问题。

    王思斌教授将社会治理分为两种类型:博弈式治理和服务型治理。他指出,社会工作参与治理是一种服务型治理:通过服务民众减少社会问题;通过福利服务增强居民的社会认同和政治认同;通过政策服务减少问题的发生;通过服务发现问题倡导政策的完善;通过发展服务型社会组织、增强其自律而促进社会治理。

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治理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理念上的创新—解决问题和发展;专业上的创新—运用社工专业方法;目标上的创新—基本民生、民众成长与社会秩序;机制上的创新—通过服务实现治理,治标也治本;体制上的创新—政府、民众及中介机构多方合作。

    王思斌教授总结到: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创新社会治理,形成新的治理体制;发展社会组织是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组织发展的重点是社会服务机构。社会工作的发展是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改善民生的要求,社会工作通过专业社会服务,参与社会政策,有利于社会治理创新,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他特别指出社会工作在发展中要有较宽的视野,要能与其他方面人士,包括政府一道合作,互相借力、共同发展,同时也发展自己的能力,在服务中获得承认和发展。社会工作的嵌入性发展通过嵌入服务,实现专业化、本土化,形成有中国特点的社会工作模式。

    曾令辉院长对王思斌教授妙趣横生的精彩讲座做了总结发言。他指出,王教授从社会转型的演变和需求娓娓道来,深度剖析了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的必要性和社会工作专业在其中的重要价值和使命。

从王教授的一言一语中都能深切的感受到他对社会工作专业所抱有的自信、热爱、气派和情怀以及对发展中国特色社工模式这一梦想的执着追求。曾院长也向王思斌教授对我院社工中心和社会工作的专业建设给予的指导和定位表示了诚挚的感谢,并表示希望我院社会工作专业今后也会努力迈入新常态,社工系的师生能够把握好当前、当今、当下的新形势,积极发挥专业优势,热爱和投身于社工专业,在社会治理体制创新和社工专业的发展中有更大的所为、能为和作为。

王思斌教授,中国当代著名社会学家,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会长、中国社会工作学会会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王思斌教授在中国社会学的恢复和重建、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国际化与本土化发展中做出了重要贡献,是我国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领航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