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端卿的孩子 科技领航:裴端卿的两次选择

2018-04-1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央广网广州5月22日消息(记者彭小毛 郑澍)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办事兴业关键在人.无论是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还是实

央广网广州5月22日消息(记者彭小毛 郑澍)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办事兴业关键在人。无论是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还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都离不开实力超群的领军人物。从今天起,中央台推出《科技领航创新中国》专栏,陆续报道我国科技领域的一大批先进典型。

他们勇攀高峰的感人事迹、不懈钻研的奋斗精神,无不充满科技报国的正能量,点亮一盏盏指路明灯,引领我们沿着崎岖而光荣的道路,向着“创新中国”奋力前行。15-5-22新闻和报纸摘要全文>>>

在裴端卿的办公室外墙上,悬挂着2013年中国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的集体合照,也就是在那年,裴端卿团队在“干细胞多能性与体细胞重编程”取得了一系列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成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他的同事韩青海告诉记者。

韩青海:这个奖是当时国内干细胞研究拿到的唯一一个国家奖。

2002年,已经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获得终身副教授职位的裴端卿,作为清华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被引进回国,筹建清华大学生物试验室,随后受邀进入中国科学院。

裴端卿:就该回来嘛,如果不回来,我们会一辈子感到遗憾的。我们就想去美国看别人的科研活动的是怎么进行的,同时学到最现代的生物技术方面的知识。

裴端卿刚回国时,我国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与发达国家差距很大,为了国家以及科研需要,裴端卿放弃了自己擅长的金属蛋白酶与肿瘤转移领域,投入到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基础研究。裴端卿告诉记者,想要让很多疾病的临床治疗真正取得突破,基础研究至关重要。

裴端卿:当时我们从事癌症研究的方向以及发展,导致很多研究重复性差,里面的规律不一定你想象的那些。看到癌症研究系统的困难,我就说应该寻找一种正常的细胞研究,因为我觉得我们对正常的细胞研究还不够。希望在这个领域能够站在世界的前列。

通过将近十年的努力,裴端卿带出了一个国际知名的科研团队,保持着在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研究领域的国际领先优势。今年五月,他们的临床治疗性干细胞制备平台(GMP)车间设计已经完成,即将进入建设招标程序,这意味着他们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研究朝着产业化和临床应用方向又迈进了一大步。

目前,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已经有六百余名科研人员,陈捷凯是裴端卿团队里最年轻的研究员之一。他告诉记者,裴端卿对他的影响很大。

陈捷凯:在科研方面的高瞻远瞩,因为你知道很多时候会陷入一些细节,很可能就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在他指导下,很快地把自己的视野提升上来,这个时候对自己的满足感也好能力也好,都会有比较大的推动。

作为研究院院长,除了夜以继日地搞科研,“带队伍”也是裴端卿的工作任务。他告诉记者,实现科研队伍的国际化和年轻化是自己最大的心愿。在他看来,一个国家的技术创新,是一个代代相传的人才接力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