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岱江吕剧唱段 莘县籍吕剧艺术家李岱江:为戏迷唱出那“山东味”

2017-08-2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本周日的齐鲁戏曲名家名段演唱会,著名吕剧表演艺术家李岱江又将重新登台献艺.提起李岱江老师,喜爱吕剧的老戏迷不难想起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风靡全国

本周日的齐鲁戏曲名家名段演唱会,著名吕剧表演艺术家李岱江又将重新登台献艺。提起李岱江老师,喜爱吕剧的老戏迷不难想起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风靡全国的经典吕剧作品,比如《借当》、《小姑贤》、《借亲》、《蔡文姬》、《迎春曲》、《梨花狱》等。

如今李老已经年逾古稀,虽然退出舞台已经多年,但他现在仍然坚持每天练功、练唱,他随时都能够顺口拈唱,吐字婉转清约,依旧耐人回味,神韵丝毫不减当年。这次的名家名段演唱会,李老为广大戏曲爱好者带来的是吕剧名段《马大保喝醉了酒》和《盼发财》。

     经典唱段百听不厌      虽然早就知道山东地方剧种吕剧唱腔悠扬缠绵,表演朴实敦厚,甚有山东地方风韵,但只有坐在李岱江面前,一边看他用手打板,一边听他清唱《马大保喝醉了酒》时,你才能深谙我们地方戏的魅力和韵味。

     《借亲》中,李岱江出演一个小商贩马大保,凭着在这个角色上出神入化的表演,马大保和《借亲》这部戏从创排到现在,几十年以来一直深受百姓喜爱。

“《马大保喝醉了酒》这个唱段曲子写得非常好,每到一个地方演出老百姓都爱听。

我自己虽然觉得有些絮叨了,而且自己也有新的唱段,但观众就是爱听这个。”      这个周日的名家名段演唱会上,李岱江还准备了另外一个唱段叫《盼发财》。

“我在这个戏里头演一个老头叫潘发财,儿子订亲,他去亲家送订婚的椅子,亲家接过椅子去,这门亲事就算成了。”该戏反映了改革开放后党和国家的富民政策带给农村的巨大变化,戏中“潘发财”唱道:“潘发财,潘发财,盼了一辈子没发财。

想不到政策一变叫发财,想不到潘发财真的发了财。”这段唱词在许多戏迷心中也留有非常深刻的印象。      与吕剧共同成长      我省地方戏吕剧由山东说唱琴书(也叫“坐腔”扬琴)发展而来,据说最初因常演《王小赶驴》而被戏称为“驴戏”,后来才改为吕剧。

据李老介绍,吕剧大约在上世纪初搬上舞台,五十年代得到了发展壮大。

李岱江17岁进入文工团,1953年正式开始学习吕剧,也是在那一年山东省吕剧团正式挂牌成立。如今半个世纪过去了,我们从李老身上不仅看到了他对吕剧毕生的追求,他个人也见证了一段吕剧艺术发展史。

     1949年夏天,出生于山东莘县的李岱江考上了当时的平原省安乐镇师范学校,那时聊城刚成立文工团不久,开始在各县寻找有艺术特长的学生。在学校里经常搞文艺活动的李岱江报名之后经过面试最终被文工团录取,那一年他还不到17周岁。

1952年,平原省撤销,李岱江所在的聊城专署文工团以平原省文艺学校第四队的名义划入了山东省,最后驻进了济南市,当时驻在县东巷。

1953年3月,李岱江正式开始学习吕剧。      追溯吕剧发展的历史轨迹,这个剧种从说唱艺术到舞台艺术的演变其实不过上百年的时间。在山东省吕剧团成立后不久,吕剧突然就迎来了其发展历程中的第一个“春天”,当年的辉煌光景让李老至今难忘。

“真正的吕剧其实是指我们山东地区在解放后新兴的这种地方剧种,从1953年我们团第一次在大观电影院公开演出开始,观众才逐步了解它。

1954年婚姻法颁布,我们在华中汇演上的《李二嫂改嫁》轰动一时。1957年,山东省吕剧团在长春电影制片厂拍了两部电影,一部是《李二嫂改嫁》,另外一部就是我主演的舞台喜剧片《王汉喜借年》。

这两部电影扩大了吕剧在全国的影响力,在华东、华北、东北等地区拉动了大批戏迷。”      年轻人还须努力      从省吕剧院退休多年的李岱江现住在吕剧团后面的家属院里,独门独户,小院清幽。

不过,走下舞台的李老并没有养天年、享清福。从事舞台表演艺术几十年,他已经和吕剧结下了不解之缘。“退休之后,我除了整理整理过去的那些东西之外,还在学和背琴书的曲牌,这是我们吕剧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没事的时候,我还看看书,拉拉腿,练唱、练功基本上都没有放下,嗓子如果不练就会冒调了。”      除了严格要求自己之外,李老现在还非常关心院团的发展和年轻人的成长。

应该说,改革开放后,吕剧确实也红火了几年,没看过传统戏的年轻人想看,看过传统戏的中老年人爱看。但是我们必须承认,作为山东省的地方剧种,吕剧这几年不是很景气。

李岱江认为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那些观众喜闻乐见的好作品少了,再者宣传方面也出现了变化,以前我们拍节目录音是别人给我们钱,现在变成了我们给别人钱,当然剧团方面经济也比较拮据,排个新剧非常吃力。

”      心系吕剧前途未来的同时,李老也特别关注剧团里年轻人的成长。 “年轻人首先要吃得起苦,我们那时候在烈日之下照样练功,下来都是一身水,别人休息的时候,还有人出去加练。现在的年轻人和我们那时候的环境、心态、观念都不一样,跟他们说‘四功五法’基本上没有人懂,平时我都听不到他们练唱,专业的东西知道的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