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少山夫人 金(少山)派花脸传人一瞥

2017-05-0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点击 蓝色字体,订阅戏曲曲艺两门抱,或搜索号码:liangmenbao作为京剧花脸演员中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宗师级人物,金少山在上世纪京剧鼎盛

点击 蓝色字体,订阅戏曲曲艺两门抱,或搜索号码:liangmenbao

作为京剧花脸演员中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宗师级人物,金少山在上世纪京剧鼎盛的几十年间大红大紫,追随者不计其数。金少山的演唱、表演都代表着三四十年代京剧花脸最高水平,世称“金派”,为了与其父金秀山的艺术有所区别,又称“新金派”。

金少山舞台生活的全盛时期,他的表演艺术收到内外行的一致好评,追随者极多,尽管金少山正式收下的弟子并不多,但是金派花脸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笔者以有限的水平对金派花脸传人做过一个简单的统计。

其中影响较大的计有:吴松岩、赵炳啸、张哲生、徐世光、万里明、王泉奎、娄振奎、赵文奎、叶盛茂、裘盛戎、厉慧斌、郭元汾、金少臣、牟金铎、王玉田、程之等,这些传人一直可以延续到当今京剧舞台上的花脸大家吴钰璋、尚长荣等。

在这些金派传人中吴松岩、赵炳啸、张哲生、徐世光、万里明五人为金少山正式收下的弟子,余者或是金少山的学生,或是私淑金派。笔者根据手边现有的一些文字、音像资料在这些金派传人中挑选几位略作简单介绍。

吴松岩(1904—1988)本名吴广志,艺名吴松岩(又作吴松延),回族,北京人。本业邮政,业余嗜剧,尤擅净行,嗓音浑厚刚劲,声振屋瓦。1937年金少山回京后经名丑王福山介绍,于当年11月正式拜在金少山门下,是为金派掌门大弟子。金少山赐艺名吴松延,意为“松竹社”(金少山自组班社)延绵不绝之意,后由于演出水牌子误写为吴松岩,遂沿用下来。

吴松岩拜在金门之后,虚心学戏,是得到金少山传授最多的弟子。金少山传授吴松岩的第一出戏是《探阴山》,此剧原为《八本铡判官》中的一折,后常做单折演出,为花脸的主要剧目。金少山传授吴松岩此剧极为严苛,逐字逐句的精雕细刻,并亲自为弟子示范身段,吴松岩收益极大。

某次吴松岩在金府前院吊嗓,后院的金夫人以为是金少山本人在吊嗓,命人到前院看是吴松岩,金夫人颇为赞赏。此后,吴松岩又得乃师传授《渭水河》、《大回朝》、《七郎托兆》、《断密涧》、《白良关》、《御果园》、《草桥关》等名剧,艺业大为精进。

吴松岩随师三年,并在金少山的“松竹社”效力,1943年又拜在名武净范宝亭门下。1950年正式下海,与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侯喜瑞、言慧珠、杨荣环等同台演出,并曾在胶州京剧团工作。1962年后息影舞台。

吴松岩传世音像资料极少。三十年代末,曾与乃师共同灌制《白良关》唱片,师唱老黑,徒唱小黑留下了珍贵的资料。据说灌片之前,金少山曾特意为弟子说小黑的唱腔,所以此片中吴松岩的尉迟宝林演唱朴实大方,韵味醇厚,嗓音气力之充沛与乃师并驾齐驱。

吴松岩也成了为数不多的与金少山留下花脸对戏录音的传人(另一人为裘盛戎,与金少山曾灌有《真假李逵》唱片)。除此片之外,吴松岩传世的尚有八十年代票房彩唱《飞虎山》的实况录音。彼时吴松岩八十有二,嗓音不复刚劲但气力由在,演唱气魄极大,大有叱咤风云,吞吐湖海之势。除上述两份录音资料外,其传世剧照仅有《托兆》七郎一张。

吴松岩有二子,长子吴炳璋,著名琴师。次子吴钰璋,自幼随乃父学习金派花脸,并得金少山点金,后考入中国戏曲学院,随宋富亭、孙盛文等名家学艺,并曾得郝寿臣、侯喜瑞亲授。毕业后加入中国京剧院先后拜裘盛戎、袁世海为师。吴钰璋演唱兼金、郝、侯、裘、袁诸家之长,结合自身条件,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文武昆乱不当,为当今京剧舞台上不可多得的花脸大家。

(吴松岩先生于次子吴钰璋 儿媳沙淑英合影)

娄振奎(1923—1980)北京人,其父开澡堂为业,家境殷实。娄振奎自幼嗜剧,常以花脸自娱。父随其志,聘请名净李德奎为其开蒙。李德奎曾为金少山“松竹社”大管事,见娄振奎嗓音洪亮宽厚,与金少山相似,便以金派传授,娄振奎刻苦钻研金派艺术,并正式下海。

娄振奎下海后曾搭杨宝森、谭富英班社,起先在京演唱并不得意,因为彼时金少山在京大红。娄振奎遂赴天津、上海等地演出,崭露头角。由于其嗓音极为宽亮厚实,又唱的是地道的金腔儿,所以声名日隆。由于娄振奎本为票友下海,其人身材又极为肥胖,又拜在名净陈富瑞门下锻炼武功身段,故虽然肥胖,但舞台上一举一动也颇为灵巧。

娄振奎解放后加入中国京剧院,长期与李少春、李和曾、杜近芳、袁世海等合作。其改变演出的的京剧《敬德装疯》更是成为净行中的保留剧目,也成为其代表剧目。

《敬德装疯》取自昆曲《北诈》,解放后中国京剧院曾改编上演,王泉奎、娄振奎均曾演出,尤以娄振奎演出影响较大。此剧中【西皮】、【二黄】板式皆有,花脸有大段【二黄】唱腔,嗓子不好者不能唱,演唱没有滋味者也不能唱,娄振奎则两者兼而有之。

其中“自丢官来至在治田庄上”一段为全剧的核心唱段,娄振奎的演唱嗓音洪亮,气力充沛,音色干净没有哑音沙音,尤其注重用声音刻画人物,继承金派以声带情的特点,演唱中对人物情感的把握尤为准确,不洒狗血,而是以庄重大方的演唱风格取胜。

当程咬金用言语激怒尉迟恭之后,有“闻言怒火高千丈”几句【西皮散板】,其中“恨不得跨马提鞭战场上”中“提鞭”二字全用丹田气拔起,声若铜钟。娄振奎的演唱,在继承金少山实大声宏,阔口膛音的演唱风格同时也注重小腔儿、鼻音的运用,使演唱的韵味更加醇厚。

娄振奎加入中国京剧院后,常演剧目有《断后龙袍》、《锁五龙》、《敬德装疯》等,与李少春合作《打金砖》饰演姚期,与李和曾合作《斩黄袍》饰演郑子明,与袁世海合作《九江口》饰演胡兰,并曾在《赤壁之战》中饰演孙权。

娄振奎传世的音像资料有《敬德装疯》、《打龙袍》、《二进宫》、《锁五龙》等剧目的录音,并有京剧清唱《坚决反对美帝军事挑衅》录音传世。

1982年,娄振奎去世,享年五十九岁。

(娄振奎先生便装照)

金少臣(1920—1982)本名金世卿,北京人。其父金寿臣,铜锤花脸。金少臣自幼随父学艺,1935年入天津中原公司大剧场学戏,1937年正式登台。先后在天津中国大戏院、青岛中和戏院、天津华北戏院等搭班演出。1941年起先后随李宗义、王玉蓉、童芷苓、张君秋、谭富英、金少山、杨宝森等巡回演出达十一年之久。

金少臣登台之时,正是金少山声名大振之时。金少臣由于崇拜金少山,欲拜在金少山门下。据说金少山以二人姓名相似,婉言谢绝。金少臣虽未能如愿立于金氏门墙,然终其一生都是以金派唱腔驰骋舞台,为最忠实继承金少山演唱风格的传人之一。

金少臣的嗓音宽厚但并不脆亮,唱念略显发闷。所以其学金少山的唱腔不已声振屋瓦,脆亮刚劲取胜,而是学金少山的瓮声瓮气以大气磅礴,沉郁雄浑的演唱风格取胜。金少臣的演唱气魄极大,一字一句全学金少山的风格,擅用口鼻共鸣,不尚花腔简洁明快。

金少臣辅佐杨宝森时间很长,与杨宝森合作《失空斩》、《杨家将》、《伍子胥》等剧目有口皆碑。其在全部《伍子胥》饰演姬僚,能在杨宝森的《文昭关》、《浣纱记》、《鱼肠剑》后大唱“列国之中干戈厚”与杨宝忠的京胡相得益彰,剧场效果非常热烈。

金少臣与杨宝森合作《大探二》饰演徐彦召,虽然唱词上精简了不少,但依然保留下来了金派的一些特点。如《探皇陵》中的【回龙】一般唱“开山府来了我定国王侯”,金少臣则唱“开山府又来了我定国侯”,不唱“王”字,这种唱法在金少山弟子徐世光的《十全大净金少山》一书中有记载,据说这句是金少山改动的,因为金少山的理解是王与侯不同,徐彦召是定国公,应该是侯,所以省略了王字。

这样一个小的唱法,也可见金少臣是忠实的继承了金派唱腔。

1952年参加北京宝华京剧团,1955年参加南京新华京剧团,1956年参加天津市京剧团,1957-1959年为南京京剧团演员,1960年调入江苏省京剧院。曾排演现代京剧《再接鞭》,饰演刘老爹。

金少臣与裘盛戎同代稍晚,曾有“南金北裘”之誉,金少臣于1982年病逝,享年六十二岁。

(金少臣先生便装照)

厉慧斌(1921—1966)满族,北京人,其父厉彦芝,著名琴师,厉家班班主。厉慧斌生于北京,七岁时随伯父厉子芝南下上海投奔父亲。后在上海“更新舞台”学习花脸,师从王洪奎、孟燮卿等,由于其父厉彦芝与金少山是把兄弟,又曾为金少山伴奏,因此厉慧斌受金少山演唱风格影响很大,在沪有“小金少山”之誉。后又得郝寿臣指点,表演日臻成熟。

1938年,厉慧斌随厉家班转到重庆继续学艺演出,1939年—1944年,随班辗转在贵阳、昆明演出。1944年底,随厉家班重返重庆,后改名“斌良国剧社”。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剧团历经民营公助、公私合营,成立重庆市京剧团,一直在该团担任主要演员。与弟厉慧良、厉慧森,妹厉慧兰、厉慧敏合称“厉家五虎”。

厉慧斌嗓音浑厚脆亮,描摹金派尤为精彩。1936年,上海丽歌唱片公司曾为其灌制唱片。其中《坐寨》一段,演唱全学金派路数,简洁大方。是笔者听过的学金派《坐寨》最像的一位。

厉慧斌不但嗓音好,而且功架稳健,表演细腻,铜锤架子皆精,其表演融铜锤与架子之长为一炉,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艺术见解。常演剧目有《连环套》、《霸王别姬》、《姚期》、《法门寺》、《李七长亭》等,曾改编上演过《张飞审瓜》、《牛皋扯旨》等地方戏剧目及现代戏《芦荡火种》、《杜鹃山》、《红灯记》、《四川白毛女》、《嘉陵怒涛》等。

“文革”爆发后,厉慧斌受到严重迫害,1966年自杀,年仅四十五岁。

(厉慧斌先生演出《强项令》饰演董宣)

牟金铎,其实笔者一开始并不想介绍这位先生,因为这位先生的相关资料太少。以至于生平都不能缕清,但此位的演唱又是太地道的金派,所以不得不说。谬误之处,还望诸位多多指教。

牟金铎,中华戏曲专科学校“金”字班的学生,与王金璐、李金鸿、袁金凯、袁金绵、张金樑、任金祥、何金海、周金福等为同学。牟金铎1949年6月随啸云馆主王振祖在台北美都丽戏院及新民戏院演出,演出后滞留台湾。后加入台湾明鸵国剧队,为当家花脸,后又到台湾复兴剧校任教,台湾当代名净丁扬士即为牟金铎的传人。

1950年赴台的海军军官马维胜,拜在牟金铎、朱殿青门下学习金派,后下海,为当今台湾健在的资格最老的京剧演员之一。牟金铎在台晚景比较凄凉,由于其是演出后滞留台湾的,所以家人都在大陆,其在台湾并未娶妻,一直孤身一人住在戏校,晚年瘫痪,只有学生在旁侍奉。

关于牟金铎的一些信息,笔者所知仅限于此,下面简单谈一谈笔者听到的牟金铎的一个《将相和》的录音片段。这段录音中牟金铎饰演的廉颇采用裘派的【二黄】导碰原唱法,唱词与裘盛戎相同,之时缺少后边的“怨君王....

.”几句【垛板】。但是腔调却与裘派不同,是地道的金派唱法,庄重方正,尤其【回龙】“想起了这件事心(好)不愁烦”一句,力道极大,不花哨,简单大方,尤其是最后一个“烦”一放虎音,气吞山河,真如落下千斤巨石,掷地有声。

牟金铎的嗓音也不是属于脆亮型的,而是宽厚中略带沙哑,音色并不干净,但学金少山中规中矩,落腔之处似率性而为,但确有一种压人的气魄。

牟金铎离世多年,笔者所见除这段录音外,尚有台湾艺员合演的《八本雁门关》,牟金铎客串架子花脸应功的耶律休哥,居于配角,除此外,别无其他资料。

(牟金铎先生演出《八本雁门关》饰演耶律休哥)

诚然,当今京剧舞台再想看到金派花脸已经很难了。笔者在开头所罗列的几位金派传人中老一代的仅赵炳啸、王玉田健在。赵炳啸是金少山的弟子,已九十八岁高龄,因病截肢。王玉田亦九十八岁高龄,身体虽然康健,但基本上也以不上台了。当年曾经令无数顾曲周郎为之追捧,为之疯狂的金少山与金派艺术,在历史的舞台上已经黯然落幕。金少山,已经是一个久远的传说了......悲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