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商张大中:有多少钱 办多少事

2018-04-2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12月,一个寒冷的傍晚,我与张大中在北京那间灯火通明.空间开阔的办公室相见.他当时坐在T型办公桌后面的黑色转椅上,身后是一只散发着迷幻气息的大鱼缸,里面

    12月,一个寒冷的傍晚,我与张大中在北京那间灯火通明、空间开阔的办公室相见。他当时坐在T型办公桌后面的黑色转椅上,身后是一只散发着迷幻气息的大鱼缸,里面游动着18条肥硕、漂亮的红鱼。

张大中兴高采烈地向我讲起他最近在股市上的失利:"一开始我是挣钱的。刚进去买了些股票,一周之内就大赚了一笔,可是这让我很不舒服。太快了也太容易了!一定有问题!后来我又投了几笔,这回赔了,我感觉也舒服多了——我付学费了。我在股市上学到了不少东西。"他笑着说,"以前那些花里胡哨的股票术语经常让我头疼,现在已经都弄懂了。不过我不急。"

    就在一年前,这种"不急不忙"的保守态度还颇遭中国媒体非议,不少人认为正是这种态度导致张大中在59岁的年纪上被赶出了中国家电销售业;要知道,他可曾是这一行业引领潮流的先锋人物。然而今天,中国股市暴跌,熊市已持续一年,国际金融危机乌云密布,经济陷入低迷——此时,张大中在职业生涯中表现出来的一贯稳健与审慎就显出另一种意味来了。

    在北京,"张大中"的名字可谓家喻户晓,他创办的连锁公司"大中电器"专门销售电视机、音响设备、空调、电冰箱、微波炉等产品,曾是京城最大的家电销售中心。然而,2007年12月,张大中却做了一件让商界同仁大吃一惊的事,他将自己的62家店全数卖给了黄光裕——时年38岁的国美电器老板,从而使国美一跃成为国内行业老大。

由于此次并购引起了四家电器巨人的纷争,其间充满各种诡诈与背叛,自然引起了媒体广泛关注。

最后,张大中获益不菲,国美以36亿元人民币现购大中电器,并继续延用"大中电器"的名号。带着亿万现金离开家电业,张大中随即注册了一家新公司——大中投资公司,变身为风投资本家兼金融投资家。

一些忠诚的老部下仍然追随着他。2008年,张大中上缴税款5.6亿人民币,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最高的个人缴税额。根据新闻报道,他付的税款比当年整个青海省个人所得税总和还要多。

    然而,在商界,许多人把张大中卖掉大中电器的决定看作是他在商场的失利。普遍性的分析认为,因为张大中的年龄及其保守的北方人性格导致了他目光短浅,对未来的发展缺乏远见;而年轻的广东商人黄光裕不但看到了国内企业联营、标准化和资本市场的巨大潜力,而且精力充沛、胆大冒险,颇有弄潮之技。

    张大中喜欢引用一句中国老话:"没有金刚钻,别揽磁器活儿。"他也爱说:"有多少钱,办多少事。"黄光裕的名言则简单直捷:"商者无界。"而且他对此言身体力行。事实上,并购大中电器只是其急速扩张的一步而已。

黄光裕的野心远比做当前中国的百思买(Best Buy)更大。他正在打造一个企业帝国,从家用电器销售到房地产,从地区性到全国再到境外。至于那种递给张大中一袋黄金请他走路的大手笔处理方式(相当于让张大中拉着一把黄金降落伞着陆),也是颇具黄光裕风格的标志性手法。

在中国商业媒体中,黄光裕拥有着摇滚歌星一般喧嚣的名声:他出身卑微,家庭有天主教背景,喜欢金色领带,即便在一个充满了白手起家故事的国度,他也是一个传奇。

    黄光裕还被看作是一个神秘的商业奇才。专家们仔细地研究其商业策略,有时会用中国武术行话来描述这位年轻的大亨,似乎在观看一位不动声色的黑带大师的行动。对于黄光裕敢于冒险的性格和胆大妄为的决断,他们甚为推崇。

他们注意到他与挥金如土的贝尔斯登投资银行(Bear Stearns)和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之间的联系、他在融资中表现出来的精明、他对资本市场日益增长的兴趣,并对他灵活地使用各种金融工具的能力大为惊讶(比如,黄光裕经常对多个公司进行重组,通过资产洗牌与重组和重注资本来抬高股票价格),却少有人对此完全明白。

但他们对黄光裕了解得越少,似乎越能感受到他的魅力。

    相比之下,张大中"亮点"不多,他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白手起家、吃苦耐劳;一直保持低调,避开引人注目的舞台中心,据说生活相当简朴。他的故事似乎一目了然。对这样一个人,有什么好说的呢?

    然后,2008年11月,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像其他人一样,张大中打开报纸,读到一条新闻——黄光裕因操纵股市、洗钱和贿赂政府官员被捕入狱。

和美国麦道夫(Madoff)丑闻引起的后续反应一样,这条消息不啻于在经济危机依然弥漫的黑暗天空响起一声不祥的霹雳。黄光裕毕竟是中国最富有的私营企业家。在胡润2008年的中国富豪排行榜上,黄光裕以430亿元人民币的资产名列第一。

在此之前,他曾两次高居榜首。2007年,张大中以38亿元人民币资产仅排第269位。如今,经济低靡依旧,黄光裕却锒铛入狱。官方对此案的调查在秘密中进行,不免招来各种谣言。先前的图景陡然大变。

    对二人的观感也立时出现明显的差异。人们对黄光裕的崇拜——或许其中本来也掺杂着嫉妒吧—很快变为谴责。互联网上开始出现嘲讽讥刺,人们把他描述成一个卑鄙无耻之人。

有人曝料说他早年不但赤贫(小时候他曾捡垃圾糊口),而且还是一个野气十足的小流氓;他和哥哥(一位房地产开发商)经常参与手段残忍的巧取豪夺、贿赂、帮派斗殴及其他肮脏的交易,毫无忌惮更无良心自责。

回顾国美与大中电器的合并,人们如今开始对张大中惊人的好运与财富赞叹不已——想想看,要是现在出售大中电器会是什么情形!何等奇妙、完美的时机啊!多有智慧、多有先见之明!

一年之内,中国股市市值缩水70%。而就在黄光裕被捕两周之前,张大中从国美电器拿到了最后一部分并购现款!一位朋友描述说,连北京出租汽车司机都在纷纷议论张大中的福报:"我坐在出租车里,收音机正好在播放黄光裕的新闻,司机说他们都为张大中感觉庆幸。"

    对那位已沦为阶下囚的同行,张大中本人却绝无再踩上一脚的心思。像往常一样,在公开场合他对黄光裕事件未置一词。在私下交谈中,他对某些猜测不以为然,这些猜测说中央政府抓捕黄的意图是为了控制"广东帮"(那些掌控着富裕的南方大省的"太子党"商人和政客们),而黄光裕正是从那个地方走出来的。

至于媒体认为导致黄最终堕落的原因是他太贪得无厌、太爱玩金融,张大中对此似有同感,但他显然并没有幸灾乐祸。他对我说:"黄光裕非常勤奋,也非常聪明。我现在不想做任何定论。他是一位充满活力的竞争对手,对我有过非常大的启发和激励。"

    张大中身材不高却很匀称,皮肤白皙细腻如同一位书斋型学者,由于长年锻练、身体健康,看上去容光焕发。60岁的年纪保养得很好,眼光犀利有神,步态迅捷沉稳,整个人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年轻。

他说一口地道的北京话,偶尔夹杂几句俚语土话。他的穿着风格比较保守,但也不是那种严实得不透气的样式。最常见的打扮是商务便装:一件单色西装衬衫,一条深色长裤,一双质地精良的皮鞋;天冷时再加一件蓝色或灰色毛衣。

他既谦和友善,又机警谨慎。在群体中,他听得多,说得少,低调节制,尽量不引人注目,是一个习惯于不断酌量、观察和吸纳信息的人。这位亿万富翁从无志得意满之态,他并不认为自己的成功与财富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我并不比外面那些人聪明多少,"他说。那天晚上,我和张大中在他的办公室里对坐交谈,他不时地抽烟、喝茶,谈兴颇高。他对我描述了他生平第一次看见奔驰轿车的情形。

那是1970年代末,北京举办了一届德国制造产品展览会,张大中赶去观看。当时他在北京郊区一家村办供销社卖猪肉,月工资30元人民币。工作近10年后,除了一辆自行车,他一无所有:没房子、没存款、没女朋友。

展览会上有一张照片特别吸引了他的注意力:那是一辆奔驰。他回忆说:"我盯着那张照片看了好久好久,心想:这辆车可真是太漂亮了!当然,我做梦都没想过有一天能开上自己的奔驰。"如今,张大中有两辆奔驰。他说:"如果中国没进行改革开放,像我这样的人,出身于我那样的家庭,是永远不会有这样的机会的。如果你要写我的故事,一定要把这个写进去:想想30年前我在哪里,这条路就像是从地狱到天堂。"